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发展空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有多高,就决定了他成就的事业有多高。有些人只顾追逐利益,而不注意矫正自己的思想的高度,等碰到重大挫折,甚至在人生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而误了一生,悔恨不已!
楚汉相争中,刘邦由于势力较弱,接连吃败仗。汉四年,刘邦兵败,被项羽围困在荥阳。他的大将韩信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北上作战,捷报频传,连下魏、赵、燕诸王国,最后又占领了齐国全境。
韩信派使者来见刘邦说:“齐人狡诈反复,齐国又与强楚为邻,如果不设王威慑,不足以镇抚齐地,请大王允许我暂代齐王。”刘邦一听,勃然大怒,破口大骂:“我坐困荥阳,日夜盼望你韩信带兵来增援,你不但不来,反要自立为王!我……”此时的刘邦只看到了自己所处的危境,所以也就全然没有了风度,把自己的本性生暴露无遗。
恼怒不已的刘邦,感到自己的脚被人狠狠踩了一下。他发现坐在边上的张良向他示意了一下,便止住了下面的一连串骂人的话语。张良清楚地知道韩信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将才,手下又拥有强大的兵力,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上。刘邦如与韩信翻脸,会对他大大不利;反之,如果能调动韩信的兵马,就能重创楚军,使楚汉对峙的局面向有利自己的方向转变。
因此,张良靠近刘邦,悄声说:“大王,韩信手握重兵,右投则大王胜,左投则项羽胜。我们对他的要求要慎重考虑。”刘邦气还未消,不高兴地冲着张良说:“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就被这小儿挟持不成?”张良说:“现在我们正当危急时刻。弄翻了关系,他自立为王,我们也毫无办法。逼急了他,他一旦与项羽联手。大王的大事危矣!不如趁势正式立他为王,调动他的军队击楚。如果不迅速决断,迟则生变!”刘邦毕竟是非常聪明的人,听了张良的话,马上恢复了理智,但他仍接着刚才的口气汹汹的口气骂道:“男子汉大丈夫,要做齐王就做真齐王。做什么代齐王!”
刘邦当即下令派张良为使节,带着大印到齐地去,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韩信的军队。局势很快发生重大转折:汉军由劣势向优势转变,逐渐对楚国形成了包围之势。后来,刘邦终于在垓下全歼楚军,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刘邦深知得到天下,韩信确实功不可没。因此,他深知忍小才不致失大的道理,在立韩信为齐王这点做了很大的让步,应该说,刘邦在从大局着想的度量做得让人佩服。
一位年轻人,有一次在路上捡到一百块钱,欣喜若狂,从此走路眼睛总是离不开地面,希望还能碰到这样的好机会。在以后的四五十年时间里,他只捡到一个铁皮箱,五千多张废弃的票证和很少的几张钞票。为了找寻这些东西,他老是弯腰躬背,结果连背也驼了,看上去十分可怜。而且在这几十年里,他失去很多本属于他的快乐、亲情、友情,也失去了工作。他发现自己为捡这些东西所付的代价太惊人了,于是又陷入没完没了的自责之中,郁郁寡欢。
临终之时,驼背才有所感悟,他告诉别人:假如生活能重新开始,他会毫不犹豫地高昂起头,让目光投向最远的地方。可惜太晚了,驼背的有生之年已被自身的目光短浅、狭隘和平庸所捉弄。贪图蝇头小利,到头来换得的是一辈子的穷苦和无尽的懊恼。
故事虽是故事,但生活中类似的剧情每天都在上演,有些人每天都在占别人一些小便宜,心理还充满着满足感。但多年后,他并没有得到什么,反而失去了机遇和朋友,在人们的鄙视中虚度一生。也有些人为了一份微薄的工资或者一个虚名,而放弃了创业,在公司里一工作就是数十年,把自己的激情和青春都奉献给了公司,等年老体衰,被公司开除出去的时候,过去的努力都化为乌有,吃了一盒大大的“龟苓(归零)膏”,所得到的就是多年来拿到的几十万薪水,赌进去的却是一生的年华。
有些人在做事的时候,两眼只顾脚下,而不去思索自己该何去何从,由于没有了方向,结果一生都在走一条弯弯曲曲的路,甚至在原地徘徊。如果一条路,你一眼就能望到头,这是你真正想要走的路吗?我想大家都会否决的,但竟然这样,为什么不在走路的时候调整自己的视野,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呢?成功人士与平凡人士的差别就是在于前者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视野,探索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于是他越走越光明,越走越有前途,无疑他注定了要成功。
根据中国一位科学家回忆:1953年,中国某名牌大学新组建一个光学教研室。在讨论研究方向时,不少人认为光学领域的研究已经“极为成熟”,很难找到一个什么新的研究方向,讨论因此而不了了之。
承认一种事物的成熟是非常明智的。果子熟了,就应该把它摘下来;孩子大了,就应该让他独立。圆周率已经精确到了几十亿位,个别有兴趣的人可以让他继续去研究,数学界则没有必要再把这作为一个什么大事看待。光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近代以来又得到高度发展,从古代中国的墨子,古希腊、罗马的希罗、托勒密,到中世纪阿拉伯的阿尔哈,从近代的牛顿到现代的爱因斯坦,从古代光学到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光谱学,从可见光到红外线、紫外线,从透镜、眼镜到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光谱仪,这个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到20世纪50年代,的确可以说是“极为成熟”。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继续拓展,当然还有很大的余地,但显然是有限的,就像今天的眼镜同几百年前的眼镜相比一样,不能说没有进步,但也不能说有很大的进步。因此,明智的行为,就是承认有高峰,拓宽视野,把主要精力放到另辟蹊径,攀登新的高峰之上。
就在人们普遍认为光学领域难以有大的突破后不久,激光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并迅速地被应用到医疗、军工、科研等领域,这样,古老的光学领域顿时一片光明,大放异彩。其后,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又使光学领域不断地出现新的奇迹,小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大至星系,都确切地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之中。今天,光学领域仍孕育着新的突破。2001年9月2日《文摘报》的一则消息说,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海尾蛇的动物,五条长长的手臂上都遍布着“眼睛”,科学家正在对这种精巧得令人嫉妒的构造进行研究,希望模仿它制造微巧透镜,用在未来的光学计算机上。
所以说,极限并不是不存在,但只要人们以大局为重,拓宽视野,就会发现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