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退让是年轻人最好的体面
80441200000002

第2章 30岁,终于明白什么是想要的爱情和婚姻

不是索取,不是照顾,而是彼此能理解人性,并且能用自己的善去激发对方人性里的善。

单身不苦,没有尽情体验过才是真的苦

我身边的女生大多30岁左右,就是传说中应该焦虑无比的那群人,因为她们这两年都即将或者已经迈过30岁这道坎。这些女生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二十七八岁开始就每天如同祥林嫂一样对身边的人说“怎么办,我马上要30岁了,还没有找到男朋友”,忧愁完全写在脸上。

你看着她写满了焦虑的脸,会觉得岁月也许真的不饶人吧。原本印象里,姑娘也还正青春年少,现在仔细看看,那张乌云密布的脸也确实像一个30岁的女人了。

还有另一种人,你感觉她们每天都有新鲜而精彩的生活。她们拼命工作以获得升职加薪,或者辞职创业,或者旅行、恋爱,好像一天24个小时完全不够;她们有太多的新鲜事要做,有太多的新朋友要去认识,她们完全不记得自己是今年30岁还是明年30岁。

年龄对于她们来说只是一个隐藏着的数字,你随便一看这些生机勃勃的姑娘,一定不会把她们的实际年龄和30岁关联起来。你只会赞叹她们活得太有范儿了。你甚至都不会问她们,有没有男朋友,结没结婚,因为这么美好的姑娘,单身还是已婚又有什么关系?

伊小姐最近刚回国休假。我们也是很多年没见了。她是学西班牙语的,毕业后就在做国际贸易,英语、西班牙语都说得像母语一样地道。她也是一个活脱脱的空中飞人,并且是我所认识的30岁以下就拥有航空公司白金卡的唯一一个女生。

我常常笑她,上辈子应该是一棵树吧,要不然这辈子为啥飞成了一只鸟。她在全世界做展会、开片区会议、见客户、谈方案。有一张她拉着RIMOWA旅行箱在机场等飞机的照片,被法兰克福机场做进了年度视频里。

她回国休假,自然是要约饭喝酒的。我第一眼见她时,她穿着简单的白T恤、牛仔裤、小白鞋,背一个香奈儿的双肩包,朋友们都惊呼,除了她的包包能看出年纪之外,简直逆生长变成了一个少女。

伊小姐今年正好30岁。她常年在海外,如今依然单身,或者说现在还没有结婚。在一个日式的居酒屋里,伊小姐还如同几年前一样,痛快喝酒,谈笑风生。

说起30岁女生的焦虑,她说:“说出来也许你们都不相信,但是我真的完全没有对单身或者还没结婚这件事产生焦虑感。”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读者的留言:“晴悦啊,一直很想问你,当你看到身边同龄的、比自己年龄小的人纷纷结婚生娃,那一刻你有没有感到失落、焦虑?”

我马上对伊小姐说,我懂!

我在给这位读者回复的时候也说了同样的话:“完全没有,哪怕一秒钟。”说完,我就觉得她应该认为我在强颜欢笑,心里并不是这么想吧。

伊小姐说,这么多年来,她虽然完全没有焦虑30岁单身这件事,倒是在这么多长辈、同龄人的逼婚、惶惶不可终日中,明白了其他人为什么如此焦虑。

30岁单身很苦吗?其实这句话里“单身”并不是重点,说出这句话的人想表达的意思是:

“30岁,单身,生活乏善可陈,工作碌碌无为,每天混混日子,突然发现自己都要30岁了,然后觉得‘苦’。看看周围的女生,事业平平的已婚了,有些还抱了俩娃,就觉得她们过得比自己好;还单身的姑娘们,工作上风生水起,几大洲、几大洋恨不得都踩个遍,有趣的朋友围绕在身边,她们只是单身而已,就觉得她们过得也比自己好。”

其实,这些人不是觉得30岁单身苦,而是认为30岁了依然什么都没有,心里空荡荡的,才觉得苦。若说30岁的苦是因为“单身”,其实并不公平。

因为婚姻不是任何人平庸生活的解药。

其实,我20多岁的时候,身边已经有刚踏入社会还没有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就一头扎进了婚姻,扎进了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和一切以婆婆、孩子为话题中心的姑娘。

她们对我说:“你知道吗?有一首诗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毕业后就结了婚,工作就是在混日子,然后每天深陷于老公、孩子、婆婆、家庭中,再一抬头发现自己30岁了,看着这首诗,我觉得生活真的欺骗了我。”

“我都还没活明白自己的人生,就开始了老公和孩子围绕的人生。”

“30岁单身苦吗?我觉得一点都不苦。30岁了还什么都没有体验过,眼看着事业就是这样了,眼看着生活也一眼望到了头儿,再谈活出自我,谈何容易?”

你看,30岁已婚的人也觉得苦。

你发现了吗?只有日子过得平庸的姑娘,才把自己所有的痛苦和无奈归结于单身或者已婚。平庸的单身姑娘觉得,这一切都是单身的错;平庸的已婚姑娘觉得,自己之所以无法活出个样子都是因为结了婚,被束缚了。

所以,伊小姐把这些姑娘的苦归结于她们30岁了,却都还没有尽情体验过人生,没有体会过拼命工作、拼命冲刺,也没有不顾一切地拼命深爱过、痛哭过,就埋头于琐碎的生活中,可不是很苦吗?

我知道,你会说:琐碎的生活难道不是生活的本质、生活本来的模样吗?

你说得对。

但正因如此,青春才显得珍贵。我们才应该在还能挥洒汗水、还能放声大笑、还能对酒当歌的时候,用力地跑,痛快地喝,豪迈地笑。

肆意地去生活,并不是说你必须看过多少风景、爱过多少男人,而是说,你必须在最年轻的时候,充分尝试工作什么样、爱情什么样,你需要充分试错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

见得多的姑娘,从来都不会后悔是单身还是已婚,因为她们去过最远的地方,看过最美的风景,遇到过最有趣的人,她们深知,30岁单身不苦,没有尽情体验过人生才是真的苦!

30岁没有固定伴侣是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30岁以上没有固定伴侣的人,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看到策划助理发来这个问题,我就笑了。如今,我30岁了,其实不再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但我不否认,在二十几岁时对于这个问题,我好奇过、怀疑过,也不怀好意地揣测过——揣测身边那些三十几岁单身的姐姐,她们真实的生活状态究竟是什么样。

30岁,单身,她们开心吗?着急吗?曾经在深夜痛哭,还是在CBD(中央商务区)的浮华绚丽中根本就没空孤单?

我的助理是1993年的女生,小我5岁,她也开始关心这个问题,如同我二十几岁的时候一样。

知乎上有一个答案说得很中肯,我自己也很喜欢。以前一直以为只有女生才会关心这个话题,但这个问题下得到最多点赞的回答却是一个男生写的。

“我今年刚刚30岁,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软件工程师,加班很多,收入在同行业中不高也不低。刚买了一套房子,买车最大的问题是摇号。对男装比较喜欢研究,而且比较爱干净,不抽烟,不喝酒,喜欢读书。”

说真的,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我身边30多岁且单身的人,日子过得都不错。如果再不怎么缺钱,简直过得让已婚人士都羡慕。这个男生说得普通,其实你仔细琢磨,里面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元素。

第一,如果你30多岁且单身,那么对于你来说,无论是满足物欲还是充实精神,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工作,一份至少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如果薪水丰厚,把自己养得很好,那么你可能就更不着急结婚,更愿意享受眼下的日子了。

一份程序员的工作,在他低调的形容中,显得不好不坏。

第二,房子。我始终觉得如果你是单身,简直比已婚者更需要买房子,让自己没有漂泊在外的感觉。当然,这一点其实和第一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身边30多岁的女生大多收入很高,自己买房付了首付,自己还贷,完全不靠爸妈。说白了,经济基础太重要了。有钱,且是自己有钱,在很大程度上,给自己建立了天然的安全屏障,你不会心里空落落的,以至于疲于从一个男人那里寻找安全感。

事实也证明,自己给的才是最大的安全感,一切依靠他人而得到的,大多是看上去美好的海市蜃楼,一不小心就会消失,只能看个虚无的影子。

第三,有品位,懂生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对男装比较喜欢研究”“喜欢读书”,你必须有一个真正的爱好,或者说真正热爱的事情,在工作之余,不是只会看剧打发时间。

琳达说过,30多岁,单身,且真正能够做到不在乎别人怎么看的女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有一项非常狂热的爱好。喜欢古典音乐也好,喜欢马拉松也罢,又或者是狂热的徒步爱好者,连马丘比丘都要走过好几条线路才甘心,再或者喜欢烹饪,想法子买各地特色的食材,端出一锅冬阴功汤的瞬间,让人觉得走在泰国的街头。

注意,以上我说的“热爱”是非常狂热的那种热爱,而不是为了男朋友、老公、婆婆高兴,端出一锅汤;或者为了晒个朋友圈才跑半马那种作秀式的热爱,这些统统不算。为了周围人而做的事情,你很难真正体会到不管周围人怎么看的那种来自单身的喜乐。

第四,“不抽烟,不喝酒”,这个男生专门提到了这一点。单身的人,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健康指数。至少我身边30岁左右且单身的姑娘,都在忙着给自己买重疾险,都在健身房挥汗如雨,都不喝碳酸饮料。

单身人士比谁都害怕生病,害怕自己出任何意外,所以他们也比谁都早早预估了风险并付诸了行动。久而久之,单身的人就习惯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你以为自己安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候,单身的人都在一个个酒吧里夜夜笙歌到天亮吗?当然不是。他们往往都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还没忘记在耳机里听着“得到”。

肉身和灵魂,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30岁没有固定伴侣的人,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

30多岁,单身,且不受他人影响,自己过得还不错的人,已经赢过了社会上大多数的普通人,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你要知道,30岁以后坚持单身,依然坚定地等待真爱,并且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的人,都不是普通人。这难度系数绝不亚于妥善经营一家公司,包括核心竞争力,如财务状况、身体状况、抗风险能力、危机公关能力。

另外,你还是自己的发言人,随时随地都可能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单身而发言。

虽然问题的核心都是“你为什么30岁还不结婚”,但发问的人群可是时时变、日日变,除了七大姑八大姨,还有爱聊八卦的同事、合作伙伴的热心女老板,等等。所以,你都扛下来了,且目前看来效果不错,那么真的要恭喜你了——无论有没有固定伴侣,你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要知道,很多人的婚姻是没有经过尽职调查、风险管理的,动不动就冷战、吵架,精神健康状况频频亮红灯,简直像一个存在巨大外部风险的公司,搞不好分分钟破产。

我们在20多岁的时候,一想到30岁还单身就不寒而栗,甚至会暗自揣测那些已经过了30岁并且依然单身的姐姐,她们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是什么样。但等到我们自己真的30岁的时候,就发现那些依然坚持自我、相信真爱、工作努力、生活有趣又积极向上的女生,才是真正的玩家,因为这种生活才是人生游戏的自定义玩法。

自定义玩法和普通玩法的区别在哪里?

你需要更大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装备、更健康的肉身、更有趣的灵魂,才能过上自定义玩法的人生。能这么玩儿的30多岁还单身且过得不错的人,都已经具备了了不起的才华。

那么,究竟自定义玩法的人生好,还是普通玩法的群众路线好?是不是过了30岁,单身且过得好的人就不用结婚了?结婚有这么差吗?

我觉得有个总结非常对:

“两个人幸福地过日子>一个人好好过>一个人胡乱过>两个人胡乱过。因为没有把握好好过的时候,扯进来越多人,越糟糕。”

30岁,终于明白什么是想要的爱情和婚姻

这么多年的家庭聚会,我其实很少参加。回国后,多了时间在家里吃饭,陪妈妈逛街,我甚至和朋友说,今年终于又要在国内过冬天,居然有一点小小的期待。

在南半球明媚的夏天和西海岸隐忍时光里的些许阳光的照射下,我生生在6年里过了满满5年的夏天。2017年,我猛然觉得夏天好像要结束了,翻箱倒柜地却找不出秋装时,才发现这些年,也就是2015年我在北京过了一个完整的冬天,并且应该是我出生30年来过的最冷的冬天吧。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有勇气度过了那个冬天。

我是一个特别爱自由的人,二十几岁的生活过得灿烂无比,上学、工作、驻外、写作、创业,再加上恋爱的时候遇到过很好的人、一同并肩的战友,我从没有感受过什么缺失,所以也不曾琢磨想要的爱情和婚姻。

在闺密聚会时那些“要找什么样的男朋友”“期待什么样的爱情和婚姻”的话题里,我一般都会沉默。家庭聚会时,女性长辈会说“最好找个公务员或者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男生”“最好找个本地人”“相亲介绍特别靠谱,因为知根知底”。我们永远对相亲之类的话题特别嗤之以鼻,觉得那不是我们想要的爱情,却也说不出来自己究竟在找什么。

我们从他人身上,获得我们自身不具备的能量

30岁和20多岁最大的不同是,我们越来越了解自己。

如果说20多岁时,我们只知道要努力却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该是一个什么模样,那么30岁以后,我们越来越清楚,自己短暂而漫长的生命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么多年我们通过努力和试错不断地调整方向,不断地让自己更接近生命的真相,知道自己的野心和理想,知道自己的短板和弱项,了解和看清人性,却仍怀着那些英雄主义的乐观和对他人的信任,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此愿意去交换,可以付出、放弃。

这么多年,我认识的人大多和我是同类。聪明、勇敢、肯吃苦、能忍耐,知道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也非常清楚自己为此需要放弃的是什么。但是在爱情和婚姻里,我们找的并不是另一个自己。我们不是苦苦去寻找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然后和另一个自己共度余生。

人总是在追求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一段关系也是一样。一段好的感情,要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希望。而两个相同的人,是很难看到这种希望的。因为我们太了解自己了,所以也太知道对方身上有着和自己一样厌倦却改不掉的缺点,而对方那些光芒万丈的优点也雷同,所以,我们并不需要从对方身上获得这些我们已经拥有的能量。

琳达问我:“你不具备却渴望的能量是什么?”

在开会录音频的间隙里,朋友发来一张照片,拍的是一个普通的街角临时施工围起来的一小段路。我看了一眼,没懂,放下手机,继续开会。这时又进来一条微信。

“你看,这栏杆上有一串麻雀。”

我又点开原图,放大了图片。

我和我的同类,是连点开查看原图都觉得浪费时间的人,更别说走在路上看到什么麻雀,只有小时候才很容易看到麻雀,如今已经十几年没见过了。我们知道自己这样是不好的,夏末我们不知道荷花结成了莲藕,初冬我们在小区里走来走去都不会发现梅花早已飘香。

这是我们生命里欠缺的能量。

不是性格互补,而是生命能量的交换

一个好的伴侣,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层次更加丰富,不会让我们在单一的直线上越走越远。

我是一个永远都抱着日程本子生活的人,虽然工作的时间、地点如今看来是越来越自由,可是我从2017年8月就说忙完要去旅行,一直到2018年8月竟都还没实现。

伊小姐说过同样的话:“我不要找一个也抱着日程表无法自拔的同类。”

30岁,我们想要的感情里,最大的希望是什么?确切地说,不是性格互补、习惯互补、工作互补,而是与生俱来的生命能量互补。我们通过对方能看到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而不是看到一个我们早已烂熟于心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人与人之间恰到好处的进退,30岁,我们努力了10年才在这个世界里换来些许的游刃有余。

婚姻是一个机会,让你能重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你已经习惯了10年的日常生活,从而有机会和另一个人一起见到这10年里没见过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情感。你是通过另一个人,或者通过一个新的生命和家庭,丰富自己生命的层次和体验。

我们寻找的是一个伴侣,不是寻找房子、财富,也不是寻找所谓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只要稍微长一点年纪,你就会知道,“托付终身”四个字有多么可笑。

你要把自己托付给别人,期望他能够承担起你生命里所有的悲喜,是多么夸张的一个重负。

一直都有个悖论,越是拼搏奋斗的女孩,越是常常会被人诟病“肯定太强势”“不顾家”“不是贤妻良母”。

这么多年,我早就发现,我身边的女孩一直都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她们不在朋友圈里晒美食,不代表她们不会做饭;不晒母亲节给妈妈的转账,不代表她们周末没有放下所有的工作陪妈妈逛街。我们只是觉得什么烹煮、打扫,早就是我们独自居住的日常,有什么好晒、好强调的。我们工作的模样和我们日常的模样,根本就是毫无关系的两个样子。恰恰是那些从小被父母保护着长大的,才是婚后做了一盘番茄炒蛋都觉得自己无比了不起的人。

30岁,我们在谈论爱情和婚姻的时候,早就不是那个渴望被照顾,不断想通过索取和得到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的小女孩。

30岁,我们早已习惯独自谋生,早就看过了我们这个世界里的风景,经历了一些坎坷,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拥有的和缺乏的。

我们还愿意和另一个人共度余生,那一定是因为在这段感情里,有一个一直都让我们探索的希望;是对方身上有永远吸引我们但我们自己不具备的能量;是我们愿意用自己人性里的善意,去激发对方人性里善的部分,而不是相反。

要知道,有多少人在婚姻里是用自己的人性之恶激发对方人性里的恶,循环往复,互相指责,彼此折磨,在这个旋涡里无法自拔。

30岁,我终于明白我想要的爱情和婚姻,不是索取,不是照顾,甚至不是被爱,而是彼此能理解人性,并且能用自己的善去激发对方人性里的善,舍不得在这段关系里试探、猜忌,互相提防。

你只有理解了人性,才有可能坦诚、热烈地去爱对方。

和你们共勉。

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的女生,每一个都后悔了

有一次,我在一个学校里做签售,见到了特别多20岁出头的男生、女生。我说“我今年29岁”的时候,也并不觉得自己和他们差距有多大。

然而,在另一场签售会上,我问:“我和你们差几岁?”

台下齐声喊道:“10岁。”

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我的二十几岁是真的离我远去了,如今在上大学的孩子已经是1998年以后出生的了。

兰州交通大学那场活动的提问环节,台下有很多人举手提问,礼堂二楼的学生更是举起了手机,把整个礼堂照得星星点点,像是在开一场演唱会。

时代变了,大家不再发短信了,也很少用现金了,所有人都用支付宝、微信付款了,然而属于二十几岁年轻人的迷茫还是一样的,那些迷茫的话题跟我十几年前没有区别,甚至比我曾经的那个模样更保守了。

有一个男生站起来拿着话筒说:“晴悦姐,你的生活听着真的非常精彩,然而我只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然后一心一意爱一个人,好好守护她。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吗?”

他说得特别真诚,真诚到我想拥抱一下这个小男生,虽然礼堂很大,隔着很远,我看不太清楚他的样子,但我能够感受到他眼神里的坚定。

我已经快要忘记这样的爱情了。

工作以后,好像都是房子、车子、孩子的话题,好像都是“我家有一套房,你家也有一套房”,好像都是“我妈说你这样的女生一找一大把,随便找找,都能找到更好的”。成年人的世界,都是赤裸裸的利益、比较、算计,谁都怕自己吃亏。

所以,这个男生在几千人的礼堂里,拿着麦克风,说“我只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然后一心一意爱一个人,好好守护她”,我作为一个1988年的“老女人”听到这些真的很感动。然后,我在想,他能够做到吗?应该做到吗?未来他会后悔吗?

我在台上嬉皮笑脸地问他:“那个女生在现场吗?”

他说:“不在。”

我问台下坐着的学生:“既然她都不在现场,那我还管她吗?”

台下大笑,说:“不用管了。”

笑过以后,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我们所有人的心中都想过的,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我们都曾经想:“我可不可以就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不要大风大浪,不要高潮迭起,我只想偏居一隅,过上陶渊明那种田园生活呢?”

我们可以做到吗?所以我想要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我认真问了他:“你上大几?”

“今年大一,刚入校。”

其实,我多么想和他说,我作为一个1988年的“老女人”听到这样的话,感受到这样的人间真情简直是激动万分,我真的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

一个特别年轻的男生,他究竟有没有资格、有没有能力,又或者应不应该说什么梦想都不要,也不需要精彩的生活,只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一心一意爱一个人,好好守护她呢?

我觉得不行,并且是斩钉截铁地说不行。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年长的朋友和我说过,一个男人在年轻的时候说爱你,说要和你结婚,很浪漫,很感人,也确实是那一刻的深情厚谊,但你光听听就好了,不需要太认真。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都不知道说出的这些话、这些承诺,自己究竟可以完成多少。

如果一个男人在40岁的时候说他决定和一个姑娘结婚,这一定是一个慎重的决定,因为他知道他要付出什么,能够承担什么,将要失去什么。他是在衡量了一切得失之后才决定结婚的,这样的承诺与小男生的完完全全就是两回事。

我深以为然。

那个男生才大一,能够说出这些话确实很感人,也很有决心。在这之前,我以为95后和我们已经完完全全不是一类人了,他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比我们85后应该更放荡不羁、更爱自由,然而在这样的无畏中,他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

在你自己都还没有看过这个世界,没有看清楚这个社会什么样,甚至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你终归是没有资格给他人承诺的。

这样的承诺,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本特别风靡的畅销书叫作《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直到如今还是这样,在那篇北大女生求职的长帖子里,她写道:“我不知道每年有多少感情很好的情侣会在找工作这个阶段分手。现实太残酷了,爱情的重与轻,你是否真的能做出抉择?”

我们在说出承诺的那一刻,根本就不了解它的分量。

这个男生才大一,他站在人生最年轻的起跑线上,未来世界的辽阔和丰盛在他眼前是打开的,或者说,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未来的人生会遇到多少可能性,当然他也不知道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他将遇到多少坎坷、挫折和困难。

生活才刚刚开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没资格说不想要哪种生活方式。因为我们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是没有资格做减法的。很多东西我们根本就不了解,根本没有拥有过,何谈“不想要”?

我们在最年轻的时候,要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见各种各样有趣的人,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活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够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笃定内心真正的想法。

人生最重要的是,吃过,见过,爱过,美过。

你只有做加法,经历过一切以后,你才有资格选择,你才有资格说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可以放弃的。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经历,需要成长,是急不来的。

年轻的时候,千万别着急给自己做减法,你站在年轻的起跑线上,应该去更远的地方。

因为,我们看过太多的“后来”。

如果你在最该拼、最该闯的时候选择了安逸,那么等你人到中年,发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工资依然这么少,力量依然那么弱,自己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却又无力改变的时候,就晚了。

想要从头再来,又谈何容易?

后来,我对那个男生说:“你这个心愿悄悄藏在心里就好。”

在最年轻的时候,千万别用“我只要……”这个句式。因为你还不知道世界什么样,你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可以得到什么、能失去什么、可以到达多远的地方。

你现在说了“只要”,那么以后就会变成“只能”。

最后,我对他说:“我希望你能够在见过了世界无数的可能性,见过了世界多种多样的活法,见过那些最丰盛的生活之后,依然愿意和如今的这个女生一起面对世事无常,这才是对一个女生最好的承诺。”

而我心里没说出口的那句话便是:“我不希望你为了实现这个承诺,把自己牢牢地束缚住。毕竟你还那么年轻,与其未来后悔,两个人都心生怨念,不如现在藏好这个承诺,悄悄放在心里。”

其实,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是一样的。

只是,那个时候的我们太年轻,容易为爱放弃一切;只是,那个时候的我们不懂,还要愤愤不平地说,1988年的“老女人”,你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爱情。

到底什么才是优质男

在机场候机时,我坐在休息室里,看完航班起降信息,去拿一杯温开水,路过几个年轻女孩,无意中听到这么一句话:“只有80后才傻乎乎地想要嫁给高富帅呢!”

这话说得令我诧异,却又觉得十分有趣,我不得不回头去看看那几个说话的女孩。女孩们看起来25岁左右的年纪,打扮时髦,面容姣好。其中一个人拿着手机在不远处,像是在处理工作,一边戴着耳机说着流利的英文,一边在MacBook上打字。其他几个女孩应该是在聊着和男生有关的话题。

她们热烈讨论着她们心目中理想男友的模样,由于是早班机,休息室里的人很少,稍微留意,她们的对话便能听得清清楚楚。

“像我姐姐那个年代,她们找的男生要家境殷实,自己又有能力、积极向上,这种看上去不错的男生最吃香了。”

作为一个80后的女生,我心里琢磨,好像没错啊。身边的女性朋友,如果非要她们说出一些条条框框的择偶标准,又或者说,看看这些姑娘最后都嫁给了什么样的男生,总结起来还真被小姑娘说中了。无非就是男生家境殷实,自己又有能力,拥有这两点的已经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男了。

我把这句话发在和闺密的微信群里。

从大一宿舍里卧谈开始,女生就一直在讨论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到底什么样的男生才算“优质男”。这个话题从校园讨论到职场,我们遇到的男生变了,一起讨论的闺密变了,但似乎这个话题常新。

“10年过去了,10年!我们还是喜欢当年有上进心的奋斗男青年吗?”

伊小姐秒回:“我们也许还是,但90后的姑娘不是!她们才看不上那些我们所谓的优质男。”

80后喜欢的优质男大多是靠谱、上进、奋斗型的,尤其看重男生有没有事业心和责任心,两者兼备的男生可以给女生带来很好的生活和安全感。说白了,丈母娘所谓的“潜力股”,不就是目前也许赚得不多,但是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可以给女儿带来很好的生活的男生吗?

什么叫作发展潜力无限?说到底,考量的还是他未来可以怎么样,如果他未来能发展成“行业大牛”,我们的生活也就会更好。

再说明白点,我们目前所谓的上进心和责任心,是他未来事业有成了,他有钱了,他变好了,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快乐。我们虽然标榜自己不是看上男人的钱,然而我们在潜意识里,还是想要男人的成长和成就带给我们更好的生活。

“但更年轻的女孩对于优质男的定义,以及我们自身的诉求已经默默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团队里新来了一个实习生,是1995年的海归女孩。于是我问她,什么样的男生才是优质男?她说了一个我们80后不曾考虑过,却意义特别深远的词语——“成全”。

所谓优质男,他的家庭或者个人能力好坏都是他本身的属性,是关乎他未来发展、个人成就的属性。女生除了未来享受他功成名就所带来的红利之外,这些属性于女孩而言,其实关系不大。

她说:“说白了,我甚至不需要这些所谓的红利,因为房、车、钱、包,这些我自己同样可以得到,不需要依靠男人。所以,抛开善良、有责任心这些基本的条件,优质男不是有多大能力、有多少钱,而是我们能否在一段关系里彼此成全。”

她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她有一个博士学长,家境很好,是那种典型的高富帅类型,而且本科毕业于国内顶尖的大学,后来去了美国读博士。他和女友一直异地恋,在博士毕业的那年结了婚。

女友在国内一个一线城市当小学老师。用学长的话来说,收入中等,普普通通,也不是什么非干不可的工作。但他女友特别热爱小学老师这份职业,就是那种喜欢孩子,喜欢教育事业,在讲台上整个人都能发光的人。

博士毕业后,他有两个选择:一是留在美国,他拿到了一家不错的科技巨头的工作邀请函;二是回到国内去他女友所在的一线城市,他也拿到了国内一家公司的工作邀请函,薪水、职位都令他相当满意。

外人无从比较这两份工作的好坏,而他自己说,感觉美国的工作比国内的略好,可能好了5%。

后来,故事的结局是,女孩辞职,去了美国做全职主妇。她没有美国的学位,在美国很难找到同等条件的工作。学长全家也说,正好趁着这两年在美国生个孩子。

为了他工作上5%的略微优势,女孩放弃了自己的100%。

学长对女孩关怀体贴、无微不至,一个人的薪水也能让女孩过上不错的物质生活,而且他的家境也很好,父母还在美国买了房子。

我们的实习生妹妹说:“如果是以前,一个女生找到这么一个所谓优质男学长,都要被看成人生赢家了——自己学历平平,长相平平,和优秀的学长结婚,最后一起生活在美国。但在我看来,这个高富帅学长就不是优质男。你们能懂吗?”

为了自己5%的好,女生放弃了100%的成长。

衡量一份工作是否好,并不是赚多少,或者工作是否有前途,而是在于女生自己有热爱的事业,在事业里能够感受到快乐。

“我们这一代人,要的真的不再是物质生活了。你说,房子、车子、包包,哪样我们不能自己买?”

80后还在找所谓的高富帅、优质男,90后已经悟出了男女关系的真谛。

“什么是优质男?能够在一段关系里,给对方一种非常向上的力量,而不是任凭你在所谓安逸的环境中无尽下坠。”

“我们更喜欢那种普普通通的男生,哪怕没有很高的薪水,职位也不高,但是和他在一起能有共鸣感,对于未知的世界和生活抱有最大的好奇心,我们愿意彼此成全,一起去探索崭新的生活。”

这里的“成全”不是非指谁放弃工作,谁放弃事业。这个世界上除了工作、事业,还有太多太多的乐趣和远方。

“成全”的关键是,你在乎这段关系里对方的成长吗?

“爱情和婚姻,本质上就是一种关系,和世间所有其他的关系都一样。好的爱人,是一座好的学校,互相为对方打开一扇门,通往未知的方向。”

爱情的本质与事业、生活方式的本质一样,最可贵的是可能性。你在这段关系里,是否一眼望到了头——是一眼看到了未来50年生活的模样,还是两个人能够一起探索,彼此成全,看到更多、更大未知的迷人世界?

年轻女孩心目中的优质男早已不是什么有房、有车、有高薪的工作,也早已不是什么家境良好,90后女生已经比任何一代女性都要看重爱情以及婚姻里的可能性。

她们不在乎男生是否能爬上更高的职位,她们在乎的是自己能否在这一段关系里变得越来越好,能否看到更大的世界。

因为,优质男的定义早已改变,不再以他是否优质来衡量,而是在这段关系里,你自己是否能变得更优质,是否能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请和男生做朋友,不要只有男朋友

“一定要和男生做朋友”,这是我在全国签售的时候,突然在脑子里蹦出来的话,然后我直接分享给了现场的读者。几乎每一场,都有女生让我给她们一个人生建议。

“人生建议”——这四个字分量太重了。我怕是会辜负她们的期待,因为她们满怀期待我当下说出的哪句话会改变她们的现状,又或者,哪句话会给眼下遇到困境的她们走出迷茫的光亮。在很多个城市的签售会上,我说过很多“建议”。

后来,签售了太多场,大家说着“晴悦姐,你是我们女生的榜样”“我就想成为像你一样的女生”。我总觉得哪里不对。终于,在某一场签售中,我看到台下大多数都是女生,突然就好像找到了一个痛点。

女生的榜样是女生,女生的闺密也是女生。

确实,从我上学时就是这样。我更倾向于喜欢那些我眼里发光的女生,因为她们对我的未来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相反,那些男生和女生面临的困惑、迷茫与痛苦都完全不同,双方几乎是两个星球的人。然后,我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便是“一定要和男生做朋友”,还有下半句“不要只有男朋友”。

台下哄堂大笑,女生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而台下的男生纷纷鼓起了掌。

我回想了自己整个学生时代,一直到工作以后,虽然我身边出色的女生很多,但是如果非要说闺密这种女性朋友,那么从小到大,和我关系很要好的闺密不太多,应该说就是完全能数得过来的那几个。

我们彼此分享了整个青春;在彼此一无所有的时候,认识对方的历任男友;知道彼此内心深处最深的恐惧……我们都是认识很多年的朋友,其实都不能称为闺密了,应该叫作家人。

闺密,我们彼此给予的更多的是陪伴,一起分享偷偷喜欢的男生,一起相约去买那条漂亮的裙子,彼此为应该戴哪条围巾去和男神约会出主意,又或者是那些撕心裂肺的时刻,那些独自流光眼泪的夜晚,我们是彼此温暖而坚定的存在。

那么,男生呢?一路走来,其实我有很多关系特别好的男性朋友。

在深圳签售的时候,“杨总”来参加我的签售会。他就默默地站在人群后面,直到我和最后一个读者签名自拍完,他才笑眯眯走过来。

“好久不见。”

是啊,我还记得在圣保罗,我们一起在巴西街头很常见的一个饮料店里喝东西。彼时,我做完驻外记者后极度迷茫,不知道人生的下一个路口要怎么走,而杨总也已经做了5年的国际销售,有些疲了。我们喝着亚马孙雨林里的一种果子做成的汽水,我咬着吸管,听他说着国内的变化,说着互联网生态,说着科技行业在国内的巨大发展。其实,我不用关心这些,我是一个媒体人,和他的领域全然不同。

那天,我和他说起那次在饮料店里的对话,和他说起当时我们两个人焦虑到喝汽水都能喝到两个人同时沉默。

在深圳,我惊奇地发现,彼时他在汽水店里说着的未来变成了现实。他放弃了在国企很多年的积累,去了行业内一家一流的科技公司重新开始。他兴奋地说着南美市场,说着中国的最新技术,说着新行业是多么激动人心。

我们聊到深夜,然后我猛然发现,男生不会和你聊那些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事。他们关心的是那些更高层面的事,关心进步和未来。男生关心的是事情本身,他们愿意和你做朋友,欣赏你,而不是做女朋友,就说明他们把你当哥们儿看。而男生和女生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永远希望哥们儿过得好。男生之间没有女生的暗自较劲儿,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嫉妒”这个词。

有个男生和我说,那些他真正欣赏的女生,一定不会舍得让她做自己的女朋友,他一定会一辈子都只和她做朋友。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在上大学,并不太懂。

他说:“爱情和婚姻里有很多自私的部分,我自己非常清楚。女朋友或者老婆,我会不自觉地把她们往下拽,想要她们不那么拼,多顾家一点。这是无意识的,是人性或者一段关系本身带来的东西。”

后来,在《我的前半生》里,贺涵说过同样的话,我才真正明白。

唐晶要去香港,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去。

陈俊生问贺涵:“为什么不阻拦?为什么不结婚?唐晶爱你,全世界人都知道,除非你不爱她。”

贺涵说:“你比我结婚早,你应该清楚,结婚是一件特别具体的事情。如果我和唐晶结婚,必然会有一个人为这个家贡献出更多的时间,那么会是谁?我还是唐晶?如果我们想要孩子,那么唐晶必然要为此耽误更多的时间。生了孩子,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他长大,我们怎么分配?你们肯定会说,当然是唐晶。可是我告诉你,即使她自己也这么认为,我不忍心,也舍不得。因为你们没有看到,她这一路走来有多拼命,而我看到了。你们不知道,她有多努力才可以做到像现在这样,让你们看起来她做什么都毫不费力,但我知道。”

贺涵和唐晶是绝不适合做夫妻的,他太想成全她了,而婚姻里恰恰具有自私的部分。

除了男女朋友之外,其实,我们太需要和男生做朋友了,他们在每一个你想“算了吧”的时刻骂醒你,在每一次你工作上想要放弃的时候力挺你,甚至因为他们太了解男生了,在你看不清渣男的时候,他们点醒你……他们是绝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哥们儿坠入无尽深渊的。这是闺密很难扮演的角色。

女生在一起讨论工作、事业、行业、未来的时候,总是掺杂着太多感性的部分,会把婚姻家庭甚至婆婆、孩子统统拉扯进来,其实是不容易看清楚真相的。你要知道,男生在考虑自己的事业时,何曾考虑过其他人?

20多岁的时候,别天天拿着找老公的标准看待你身边的男生,就算他们不适合做男朋友,也不妨碍他们成为你的好朋友。

其实,在后来的年年岁岁里,恰恰是那些女孩教会我如何去爱,那些男孩教会我成长。

谨以此文感谢我生命里那些让我看到榜样,给过我鼓励,陪我走过迷茫的男生,他们并不是我的男朋友,也从未要做我的男朋友,但他们陪我一起长大,陪我一起征战过沙场,流过泪,流过血,让我直到今天还未放弃做一个讨自己喜欢,而不是讨男人喜欢的女生。

听话和不听话的姑娘,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长大以后,我们会慢慢发现,身边的朋友其实是跟随着阅历和价值观而变换的。有的依然携手同行,有的却渐行渐远。

琳达说:“有一天,你已经不想再回答闺密问你‘一个月工资多少钱,你30岁生没生孩子,你要什么时候才能生二胎,你有没有买学区房,你以后孩子上学怎么办’的时候,你们注定就无法在同一个频道里继续相谈甚欢了。”

“你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一两句话根本说不清你的现状和价值观,而她们用自己安稳世界里的标准衡量你,对你看上去居无定所、冒险漂泊的生活也是极其不屑一顾。”

“因为,听话的乖乖女和看上去不那么听话的你,完全奔走在两条不同轨迹的道路上,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可不是吗?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被问得最多的是,你去了哪家公司?月薪多少?可是如今,谁都不会问身边的朋友月薪多少,好像这个概念不存在了。

她们要么自己给自己发工资,要么在资产、生意、版税等收益相比之下,工资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她们聊的是年收入,而昔日听话的乖乖女谈论的是明年会不会涨工资。

不听话的姑娘,在30岁上下的年纪还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或是和吉卜赛女郎学着挑选印花布料的长裙,或者长假期早早订了船票去南极看企鹅,又或者花两周的时间把自己埋在东南亚国家的厨房里分辨各式的香料,做出香气各异的浓汤。而乖乖女讨论的则是相亲市场上的优质男,以及要在最佳生育年龄26岁生孩子,30岁前抱俩娃,最好儿女双全,以此成为人生赢家。

其实这两种人生,本来就是谁也别瞧不上谁,谁也别去评判谁,谁也别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然后心态失衡,彼此贬低。

可是,我偏偏听到了太多的评判,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太多的口水。常常有人在后台留言说:“你文章里那些周游世界的姑娘看起来挺洒脱的,那是因为她还没结婚。结了婚的女人没有远方,生活就是故乡。”

“她们看起来也就是现在赚得挺多,10年以后没个稳定工作,要靠什么生活呢?”

“我也想在职场上呼风唤雨,可是家务谁来干?孩子谁来管?有了孩子以后,谁不是这样家长里短的生活?”

我有时候也会和闺密吐槽,为什么如今二三十岁的姑娘这么年轻,戾气却这么重,到底谁欠她们了,是男人还是社会呢?

琳达说:“都是因为她们太听话了——听了别人‘我都是为你好’的话,却说服不了自己的内心,然后在一天天的拧巴中,戾气越来越重。所以就只能在看见别人光鲜亮丽地生活的时候,急不可耐地跳出来,指出别人生活中的不完美。其实她们没有恶意,不过就是用来安慰自己。”

有很多人问我:“做一个听话的女生,难道错了吗?”也错,也没错。关键是你能弄清楚,你究竟该听谁的话吗?

我有一个家境良好的闺密,生了孩子以后,全家都劝她不要去工作了,“外面工作那么累,家里也不缺钱,你陪陪孩子,照顾家里,多好啊”。

我这个闺密,对此有一番超级犀利的分析。

这句话本身没错,包括如下几个意思。

“外面工作那么累”——没错。

“家里也不缺钱”——没错。

“陪陪孩子”——没错。

“照顾家里”——没错。

但,这句话错在“多好啊”。

这个“多好啊”,那要看说这句话的人是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了。

她亲妈觉得反正家里也不缺钱,外面工作挺累的,所以她在家照顾孩子,不要这么累,多好啊。她亲妈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家庭主妇,年轻时候就不工作、不爱打拼,所以在她的价值观里,外面工作那么累,照顾家里是轻松自在的。所以,亲妈觉得女儿这样多好啊。

她婆婆觉得:“你得承担家里的大小家务啊,照顾孩子天经地义。”说白了就是“我不喜欢你在外面工作,你在外面累不累我不知道,反正我儿子在外面工作挺累的,你得照顾他,所以,你不去工作,对我儿子来说,多好啊”。

婆婆永远都会站在自己儿子的立场上,所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她从来没想过的,而她只想儿子有人照顾,回家不用刷碗,就是“多好啊”。

你看明白了吗?

大多数女生就是以妈妈的话、婆婆的话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但问题是,你从来没想过她们的话大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她们的人生经验,以她们想要的生活,来要求你也过这样的生活。

如果你觉得妈妈或婆婆目前的生活是你想要的,那太好了,你大可乖乖听话,也不用觉得拧巴,因为那就是你想要的人生。但是,如果你从来没有想过到底该听谁的话,就胡乱做了个听话的姑娘,你很容易变成一个戾气很重的女生。

因为你觉得你听了她们的话,却没有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我闺密最后又自己分析了一下:

“全职主妇这件事对谁都好——无论是对老公、对父母、对公婆还是对孩子,都好,唯独对一个事业上有野心或者自己内心有想法,想要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的女生来说是浪费时间。”

我知道,有些人看到这里又要跳出来说“陪孩子怎么叫浪费青春呢”“你这人自私不自私”。

还是那句话,彼此要过的人生并不相同,也无须指责。

我身边有很多生了孩子,现在在创业的女生,她们在朋友圈从不晒孩子,但宝宝都被教得很懂礼貌。我身边30岁依然单身,享受着工作和生活,享受着今天飞去大溪地,明天在大溪地潜水的姑娘,也安然自得,毫不焦虑。

她们不会拿别人的价值观来要求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母亲那一辈人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做一个听话的姑娘本身没错,关键在于你自己心里要明白,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她们向那个40岁依然单身,两三年换一个国家生活,浪迹天涯的女神咨询一个人独处的困惑;也向那个40岁在职场上呼风唤雨,却也生了一对儿女的女强人姐姐讨教对时间的管理和人生每个阶段的取舍。

她们也许看起来任性、不听话,但其实她们比谁都谦虚,心里跟明镜似的。

她们知道,听了谁的话,过的就是与自己本该过的截然不同的人生。

看过世界的女生没有一个嫁不出去

前两天我看到一个帖子:《为什么说女生千万不要出国留学,怕你回国后嫁不出去》,这篇文章点击率很高,有很多人留言、点赞,表示赞同。

女生出国留学后为什么会嫁不出去呢?

文章里说:“你考虑过以后没有?大学4年,国外留学又是几年,你的年龄直接奔四了,30岁的年纪却连男朋友都没有,就非常容易嫁不出去。你可以说你不嫁人了,但是你父母却会逼着你……在传统风俗的影响下,你觉得可能吗?到最后只能找个你不喜欢的人嫁了,这也是女生千万不要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

然后,评论区里一片称赞声,大家纷纷表示“没毛病”“就是这个道理”,甚至有人说,有些女生就是好高骛远,最后害了自己,见过世面的女强人是没有人要的。评论区里互相点赞、握手,一片祥和。

说实话,我有点蒙。

我感觉像是穿越回古代了,就差搬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套了。

然后,我想了想身边的女生。

我24岁的时候去了充满着真爱和自由、诗和远方的巴西,认识了好多好多在路上的女生,有在外交部、商务任职的,有在华为、格力这些中资公司工作的,也有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做记者的。彼时我们都是单身,一起工作,一起玩耍,一起旅行,一起开车出去吃夜宵,一起在深夜里喝酒弹吉他。

这些女孩没有一个人焦虑,没有一个人彷徨,她们都工作特别努力、用力地生活。她们坐凌晨的班机出差,她们操着好几种语言和不同地方的客户谈判,她们拉着的行李箱,好像是长在身上的一个壳。

很少的行李,利落的她们。

海外工作和生活其实是很艰辛的。在不那么发达的南美大陆,适应生活已经相当不容易,更不要说年轻的女孩们在这片土地上需要克服各种困难拼命工作了。

如果说国内女孩在职场上面临的问题已经让人焦头烂额,那么海外工作起码比前者困难3倍以上。

所以,这是一群要颜值有颜值,要能力有能力,并且心中还充满着无数浪漫主义的诗和远方的女生。如果没有那一点点年轻时候漂泊远方的洒脱和情怀,普通女生也很少会选择到南美洲工作。

我记得有一次在使馆的活动上,有一位使馆人员的家属,是位阿姨,问我多大了。当她听说我是1988年生人的时候,她整个人露出非常夸张的表情。总之所有的语言和神情都告诉我,1988年的我还单身,肯定是要完蛋了。可是,彼时我才25岁。

嗯,后来呢?我身边这些1987年、1988年的女孩在拥抱过诗和远方之后,是不是都该走向孤独终老了呢?后来,虽然时间不尽相同,三五年的任期结束,大家纷纷卸任回国了。这两年,几乎每个月都有女孩要结婚或者生了孩子。

有女性朋友问我,为什么国内单身女生这么多?大家这么多年都待在国内依然找不到对象,然而你们驻外回来的姑娘却如此抢手,感觉你们无论在哪里工作的,好像不是已经结婚了,就是准备结婚了。

我常常提到的琳达,即将嫁给IT男孟老师。和我同一个站工作的同事B小姐刚刚办完了一场盛大的拉美风情的婚礼,连伴娘都是南美姑娘。以前一起玩耍的在巴西读研的女孩Alice,昨天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婚纱照,就在这条朋友圈下面,我看到我们驻阿根廷站的女记者发了一张领结婚证的照片,还配上了文字“Surprise”。

是啊,真的都是惊喜。

好像这些浪迹在天涯的女孩一回国瞬间就结婚了。这是为什么呢?我问过一个一起驻外的男生。

他说:“你还相信女生会因为优秀而嫁不出去吗?别逗了!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女孩要赶紧去追,什么样的女孩是天天相亲也找不到对象的剩女。你看看咱们一起驻外的那些姑娘,要长相有长相,要见识有见识,要能力有能力,要钱有钱,最重要的是还不矫情!”

“想想你们坐在马路上就能写稿,再偏僻、荒无人烟的酒店也敢住,拿出睡袋在哪里都能睡一觉,第二天还能接着干活……比起动不动就累了,挑剔餐厅或者服务员,挑剔衣食住行的娇滴滴的女生,你们当然是奇货可居。”

哈哈!虽然我听着像在骂人,但仔细想想身边这些浪迹天涯的姑娘还真的是这么回事儿。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姑娘见过一个更大的世界,见过一个更广阔的天地,理解人与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知道三观是如此不同以后,反而对身边的人,对周围的世界,对鸡毛蒜皮的琐事,有着极大的宽容度。

你见过最好的,反而不会斤斤计较。

你见过最好的,反而不会把自己太当回事儿,因为你知道任何人不过就是天地间的沧海一粟。

于小戈之前写过《女生到底会不会因为太优秀了,不将就,而嫁不出去?》。

她说:“不会,当然不会。这个问题的关键根本不是优秀的女生到底嫁不嫁得出去,而是你误会自己了——你根本就不优秀啊!”

我问过很多男生,会不会因为女生的事业做得非常出色,然后就自卑不会去追?

他们纷纷坚定地摇头——如果她才貌双全,性格可爱,并且事业出色,这么好的女生不去追,难道留给别人吗?!

相反,那些成天纠结于女生是不是太优秀,男生就不喜欢了的女生,按照长辈说的生活的女生,成天埋头于如何取悦男人,沉浸于“男人喜欢你的N个表现”的女生,以及对男人有各种各样的奇葩要求、眼高手低的女生,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相亲中屡战屡败。

我身边有很多优秀又成功,浪迹过天涯,自由洒脱的可爱女生,她们真的没有一个愁嫁的。她们完全不会挑剔什么家世背景、学历职位、有钱没钱,因为她们自己什么都有了。这样的女生往往财务独立,有自己精彩的生活,事业上有志同道合的战友,结婚不是件什么多了不起的事儿。

如果你二十几岁的全部生活就是纠结于能不能顺利嫁出去,那才会真的要嫁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