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幕府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在当时,一些王公贵族或豪富之家蓄养着大批有才学的食客。到了汉代,军队将帅和文职官员大量罗致文人谋士以辅佐自己的事业,标志着中国幕府制度开始形成。宋代,由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科举取士制的定型,幕府制度也就衰落下去了。明末清初,幕府制度一度复兴,地方政府官员从中下层人士聘请有才能的人入府署担任参谋、秘书等行政助手,受聘入幕的人被称为“幕宾”“幕僚”“幕友”或“师爷”。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封疆大吏都有自己阵容庞大的幕府,比如曾国藩幕府、李鸿章幕府、张之洞幕府、袁世凯幕府等。幕府罗致了天下英才,在处理地方民政事务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社会作用。
幕府是人才成长的渊薮,很多杰出政治家、著名学者都是从幕府走出来的。比如,启蒙思想家魏源、中国首位驻外大使郭嵩焘、中国首位官费留学生容闳。
魏源(1794-1857年)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道光九年(1829年)应礼部会试,与龚自珍双双落第,从此龚魏齐名。后来,他先后做过两江总督陶澍的幕宾,帮陶澍筹办盐务,改革盐政,治理水患,发挥了很大作用。当然,他最大的成就是编成《海国图志》50卷。此书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影响极为深远。
郭嵩焘出生于一个农商世家,五次应考方得题名。他生于乱世,性情耿介,不合流俗,有经世之才却得不到施展。曾国藩对他帮助很大,让其在幕府效力。他经办洋务较早,思想开明,却为保守派忌恨,为世人唾骂。
郭嵩焘身上有浓重的书生气,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好像是一个异类,但他目光如炬,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判尖锐而深刻。这些充满了文人、理想主义的批判,不仅让其很难在官场立足,更会受到中国官场文化的反噬、鄙视甚至陷害、打击。
冯桂芬(1809-1874年),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师从林则徐。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授编修。咸丰初,在籍办团练;同治初,入李鸿章幕府。他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在上海设广方言馆,培养西学人才。先后主讲于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冯桂芬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著有《校邠庐抗议》等。
杨度(1874-1931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思想不停转变,真是越老越新潮。他早年拿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也曾官至四品。和康有为、梁启超、黄兴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怂恿袁世凯称帝,赞同孙中山共和;营救过李大钊,是杜月笙的师爷;入过佛门和国民党,晚年又向往共产党,经潘汉年介绍秘密入党。他是一个经历复杂、思想不断转变的人物。
本书中的人物,都与中国近代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了解知识分子在近代转型时期的心路历程,了解近代中国的苦难和求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