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穿越生死线日记
8042500000187

第187章 孤独的等待

前几天,家里来了几个从事艺术的朋友,大家纷纷谈论自己的作品价格趋向越来越低廉化,但是艺术家有自己的办法。其实,我是不赞同艺术家对自己所谓的宽容。从事艺术,应该是内心世界的精神需求,而不是谋生的唯一手段,假如,把艺术创作作为谋生的唯一手段,那是需要境界的,而这种境界源于天赋、修养与对艺术的崇拜。

现在,很难看到对艺术的虔诚崇拜,许多从事艺术的同仁,大多带有一种游戏的态度,或者说,出自于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将自己与艺术捆绑在一起,也可以这样说,他们的本意是以艺术的名义游走江湖,看到他人的成功,就迫不及待地冲杀出来,抄袭、复制、克隆或模仿成功艺术家的风格,还自封为“著名艺术家”的人比比皆是,如此这样,岂能不让收藏家们洞悉其中的猫腻,扭身远去?

其实,当下红透半边天的艺术家大多曾经寂寞过,或者遭受过史上最艰难的坎坷,即便是栗宪庭老人家,也是沉浮几次,他与他的弟子们所遭受的歧视与打击,还有他们曾经的贫穷都是残酷的,但他们努力地抗争着,他们的抗争不是高喊口号,除了结成了一个同盟外,还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就演变为他们后来的艺术基因。

身在江湖,你不得不做好最坏的准备,即便是徐冰先生也曾经屡次不得意,但他执着地等待,他的等待不是游走天下美景,而是固执地将自己的激情与才华发挥到极致,以自己的作品证明自己的存在,终于他荣归故里,改换门庭,完成了自己的转身。

企图一夜成名,或轻易成功者,大多是投机者,艺术史从未留下一个投机者的痕迹,哪怕一行字、或几句轻微的自言自语都没有飘过,而像梵高那样的艺术家,却流传百年。

孤独的等待,不仅需要毅力,而且还要有自己的信仰,既然选择了艺术,就应该能够忍受孤独与贫苦的生活,要做一个耕耘者而不是过客。任何的简单抄袭、复制、克隆与模仿无疑都是在给自己的艺术创作挖掘坟墓,哪怕你从来不认为艺术是高尚的,你也不想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你就想自我娱乐,那还不如去娱乐场所做一个门童或流行歌手,置身于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忘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