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穿越生死线日记
8042500000179

第179章 行走在世界之中

上午九点多,驾车上了京津塘高速,在采育站下来,去看“波尔多小镇”。“波尔多小镇”是一个非常洋气的社区,镶嵌在万亩葡萄园中,四处都是卖葡萄的,品种很多,转了几圈后,又沿着原路回到南三环木樨园附近,本想去买点文具,但没找到那家批发市场,便掉头行驶,偶然间,看见了集美家具广场,一年多前,我曾在这里买过几幅临摹的当代艺术品,如岳敏君的傻笑、刘野的小女人,每幅最后成交价为人民币一百元,这里面有一个据说中国最大的艺术品市场,命名为北京卢浮宫。

一时,我找不到卢浮宫了,后询问才知卢浮宫改名了,现在叫欧美家具城。

自古以来,艺术家,从来都竞争不过木匠。

逛了一圈,我好像行走在世界之中,几乎都是世界知名的人物或城市,现在都成为中国的商品名称,有原样采用的,有故意“山寨”的,有略微改动的,各种物品几乎都是外国名字,达芬奇、蒙娜丽莎、诺贝尔、梵高、巴黎、纽约、西班牙,小到国外的一座山峰,大到人家元首的名字。

边走边感慨,我真错生了时代。

当年,我中学读书时都没有学过这么多的外国名字。

现在,随便走入一个商场,或抬头看耸立在路边的户外广告,就能看到这些曾被毛泽东主席狠批的陈词滥调,许多知名的文人因此被打入冷宫,不到三十年,审美意识大扭转了,每个人都被商人们拽入了“地球村”,每一天从睁开眼睛开始,就生活在外国名字下,电脑、手机、手表、咖啡、牛奶、饼干、糕点、矿泉水、服装与鞋子;然后,是汽车、飞机、口袋里的美元欧元,蹩脚的英语书写到处都是;名字是外国的,身子骨是中国的,推开洋名字的大厦大门,拧开洋名字的水龙头,蹲在洋名字的马桶上,背诵英文者,从幼儿园的孩子到白发苍苍的老人……

用外国的东西“忽悠”国人,这不是今天才有的,但登峰造极是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