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穿越生死线日记
8042500000118

第118章 恍惚中我爱上了你

在北京国际艺术营里生活四年了,早就有写一本关于院子里艺术家趣事的书。去年,还真将一些涂鸦的文章设计好,也到了印刷公司,后来还是改变了主意,没有出,拟定的书名为《我的索家村生活》。

昨天,艺术家李建章到家里来了,他也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他说他采访了50多人,也要采访我,还特意以三个题目为主线:

索家村被拆!

你的索家村生活。

你怎么看待艺术?

据说尚扬、隋建国等人都接受了采访。

索家村被拆是一个轰动性的新闻事件,那天我正好在现场,大约有三四人近距离观看了被拆的经过。法警当时就在我家里喝茶,拆的是我家对面的工作室,因为尚扬先生在那一排,就选择了拆尚扬先生住的那一排,那一排便成为了“冤大头”,尚扬先生也因此而骄傲与自豪,与法警博弈片刻,而这片刻的行为就演绎出流传甚广的许多种悲壮的文本,不妨当作尚扬先生的行为艺术。

对艺术与艺术家,我还真是从入住索家村艺术营后,才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的。

以前,只是在媒体上,或在黄永玉、范曾、陈丹青、陈逸飞、吴冠中等人著作中看到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再往前说,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我便在新华书店里买了许多画的印刷品,挂在墙上,那时,我也就十来岁。

其实,我是把工作室当作房子住的,由于与艺术家生活在一个院子里,结识许多艺术家,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比如:

先欣赏这个艺术家,再欣赏他的作品。

先吃饱饭,再当艺术家。

卖艺术品,比抢银行都难。

我在恍惚中爱上了艺术,却很执着,如今,仔细想来艺术家与常人确实不同。

艺术家很敏感,胆子也不大,但艺术家对社会与自然有独特的理解,而常人是芸芸众生。

艺术家,有自己的信仰与偶像,常人几乎没有信仰与偶像。

艺术家,爱自己,尤其爱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而常人是不爱自己的,他们爱他人,百变,随机随性模仿。

艺术家,爱他人,爱的是那个人的本质而不是外表,而常人爱的是那个人的附属价值。

艺术家,兼具猫、老鼠与狗的特性,而常人要么就是猫,要么就是狗,要么就是老鼠。

艺术家,注重私属空间,却经常有知己者敲开门,几个人畅谈,大多是艺术、文化或国家等事情,而常人却敞开家门而没有贵客,即使谈论,也是老婆、孩子、油盐柴米,比的是他人的房子、他人的老婆、他人的私事,而艺术家谈的是历史中的艺术家,或当下艺术家的趣事。

艺术家与常人都擅长演绎,艺术家演绎的是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常人演绎的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