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8042100000030

第30章 开国与固权·假仁假义而登上皇位

【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就有立皇储的习惯,即皇帝在位时先立下太子,有的太子很年轻,甚至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因此,很多这样的太子当了皇帝之后并不成功,成了昏君、庸君,因为他们并不是在实践中选拔出来的。当然,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争夺太子的位置。中国虽然有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惯例,但不按此惯例行事的例子也不少,因此,围绕着皇位之争,演出了一场场的人间悲剧、惨剧。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的情况是靠“温柔敦厚”的方式来进行的。

【事典】

在中国封建史上,清代的康熙皇帝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能算是不贤明,但他仍然改变不了历史规律。他自己当了六十多年的皇帝,立皇太子三十多年,结果皇位总是传不到太子的手里,太子着急了,只好谋反。当然,以太子的威望和能力,只有失败。

太子失败后,众皇子为了争夺皇位,演出了“九王夺嫡”的闹剧,以致骨肉相残,这让康熙帝十分为难,他决定不再明立皇太子,而是暗中选定一位皇子,自己亲笔写下了预立皇太子的御书,密藏于楠木制成的匣子之中,在匣子的各个开启处都贴上封条,封条上有皇帝的亲笔签名和日期。该匣存放在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匾额后,诏命自己在病危之际由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等共同取出,当众宣布,拥立其中指定的皇子为皇太子。自康熙以来,形成了定例,这就是清代的秘密建储法。

道光帝共有九个儿子,但长子、次子、三子都早亡,奕詝是道光的第四个儿子,且为皇后所生,其他诸子均为皇妃所生,根据中国历代王朝“立嫡”、“立长”的惯例,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奕詝(简体字)都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但是,当时有一个很大的变数,就是奕詝的六弟奕是一个与他争夺皇位的劲敌,奕十分聪明,善于思考,长于辩论,很有政治才能,道光帝很喜爱他。据说,道光帝曾密室确定皇太子的人选,当时将太监全部赶出来,但太监们在殿外隔着窗子窥伺道光帝在书写太子的名字时,最后一笔拉得比较长,所以揣测写的是一个“”字,不久清宫中就传出奕已被立为皇太子的流言。

至于是否真的立奕为皇太子,不得而知,但道光帝秘密建储,却是事实。不过,在立谁为皇储的问题上,他一直下不了决心。他想通过一些事情来考察他们二人的道德、学识和能力。

一年春天,道光帝传命诸皇子与自己一起到南苑围猎。当奕詝向他的老师杜受田请教时,杜受田根据皇帝的喜好和当时的情况,就及时地向奕詝密授一计。

在围场上,别人都争先恐后,希望多打些猎物向皇上邀宠,但奕詝不但自己不发一箭,也不许其随从捕杀动物。奕见他只是观看,并不打猎,感到十分奇怪,就问奕詝为何不射猎?奕詝回答说:“没什么,只因今日身体有些不舒服,所以不敢纵马射猎。”当日落山时,诸皇子到道光帝面前复命,报告猎获禽兽的数目,奕所获最多,而奕詝却两手空空。道光帝感到十分惊奇,就问奕詝为何一无所获。奕詝再也不像回答奕那样说自己不舒服了,而是说:“现在正逢春暖花开,是禽兽繁育的时节,儿臣不忍心损伤生灵以损天和,也不愿与诸弟争强。”

这些话正合道光帝的心思,说得他大为高兴,当即称赞奕詝有仁德之心。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道光帝已感自己身体不支,想尽快地把皇储问题确定下来,于是召见奕詝、奕二人,二人当然也知道此时的召见意味着什么,便都来向自己的老师请教。奕的师傅鼓励奕要展其所长,一定要在道光帝的面前展示自己的学问才华,因为过去奕就是因为这个才得到了皇帝的宠爱的。但是,这师徒两人都没有想到,父亲对儿子的喜爱是一回事,皇帝选定接班人又是一回事,起码两者并不是完全等同的。而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则告诫奕詝说:“若论说治国安邦、勤政爱民之策,你不是六爷的对手,现只有一策,若皇上自言年老多病,将不久于人世之时,你不可多言,只管伏地痛哭,以表示孝心。”

果然不出杜受田所料,皇上召见两个皇子时主要是说自己年老多病,不能长期处理政务了,奕詝按照老师的吩咐,在父亲面前声泪俱下,显示了自己的忠孝之心,结果博得了道光帝的新任,赞其“仁孝”。此次召见后不久,道光帝就以朱笔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了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的秘密诏书,皇六子奕则被封为亲王。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一月,奕詝继位,是为咸丰皇帝。

【评议】

孟子说:“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意思是说,君子并不是能掐会算、无所不知的神仙,而是一种道德人格,所以,只要用一定的方法,君子是可以被欺骗的,但君子被欺骗并不影响他作为君子的品格。这里引用孔子的话,并不是说道光就是君子,而是说投其所好的方法永远不会过时,它实际上是一种欺骗的方法,尽管像上述的欺骗与被欺骗好像无可厚非。然而,无论如何,我们总觉得上述的当皇帝的手段让人不是那么舒服,也许,就是因为缺少一些真诚的缘故吧。

原来,即使是仁德,如果以虚伪的方式来实行,也便成了所谓的假仁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