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流浪的月亮
8037600000038

第38章 美国人的三段论

大学时代读逻辑学(理则学),有“三段论法”一说。即是以实物实例期使学生领略所授之教材目的。简言之,教师以之整理学生已知之观念也。于是第二段乃敷讲教材,做出提示,将教材综括出一普遍概念;到了第三段,使学生将此一形成之普遍观念应用于其他方面也。比方说,张三为人忠厚,貌仅中姿,唯不善自我推销,亦不好哗众取宠,只是自我默默耕耘。二十以后,侪辈或仕途平顺得意;或生意腾达,日进斗金;或婚配鱼欢,早生贵子。唯独张生寂寞孑身,名利齐福俱与之无缘。到了不惑之年,朋辈中早先一帆风顺者,忽然失宠投散落败;或事业经营因贪婪挫败;或中年克妻,子女以管教欠方不幸误入歧途。而张生四十娶得如花美眷,夫妻二人克勤克俭,小本经营餐店,因为人忠厚,生意渐做大,如日中天,到了花甲之年,侪辈凡得意发迹于先者,大皆人仰崩析;而张生实已家财万贯,一双儿女资颖志美,读书出人头地,一家幸乐。三段论曰:大器晚成,后来居上。

然则,友邦美利坚合众国一般人民,对于前述故事虽不否认,却非欣赏。或曰张三为人属性太过谦逊,忠厚有之,毕竟不够积极。四十始告得志,虚度了二十华年,是得抑失,并无定论。美国之贩夫走卒,其人生哲学异常简明。依我栖迟花旗三十余寒暑所得,归而纳之,不外十六字,曰:“大比小好,快比慢好,新比旧好,进比退好。”我因名其为“三断论”。断者,武断刚愎,断章取义也。

三十年前初至美国,只感地大物博,土美民富。男人形象,多半是方面阔额大耳,体材魁高,虎背熊腰。君不见,美国漫画书上、卡通电影上的英雄人物,泰半都属于此一类型。至于女人,在男人眼中,是要豪乳肥臀,血盆大口,圆瞪杏眼,撩人金发。玛丽莲·梦露便是一般人咸认的梦中美女。即以食衣住行来说,美国的芹菜萝卜和豆角番茄,体硕长壮,叹为观止。他们吃肉吃鱼虾,都以大块著称。当年曾有美国朋友询之于我:“何以中国人吃肉非要切割成小块不可?”我乃讥之曰:“中国人吃肉,并非一定切割成小块。红烧肘子即为一例。倒是美国人的碎肉(ground meat)较之中国人一般食用者更为屑小,不是吗?”“那种碎肉,我们吃的时候,仍是积小成大,汉堡就是一例。再者,碎肉在正式餐用时很少很少用,那毕竟是一般的吃食。”我的朋友如此辩说。然则,不管我的美国朋友如何解说,他们的饮食总令我难免想起茹毛饮血的初民方式来。他们喜欢大,讨厌小。如果你到市场去买鸡蛋,很奇怪的现象是,你看不见标写着“小”的鸡蛋,因为小号鸡蛋已经事先升级,被标成中号了。原来的中号变成了大号。据此类推,原来的大号便成了特大号(extra large或jumbo)。此一现象,时至今日仍久延不爽。美国人还喜欢“膨胀”,心知肚明仅止三分,却定然要说成五分;有五分把握,则必表示出十拿九稳来。于是乎“超人”(Super-man)一词便应顺而生。此公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端的了得,大人小孩俱皆爱之若狂了。上次主演《超人》的那位仁兄因坠马摔成残疾,如今起居都身在轮椅,我曾经慨乎言之曰:“虽属不幸,但超人先生似也可休息休息了。”不但“小”为老美所不喜,即便“中”也连带遭到失宠命运。学生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弃“中学”(middle school)一说,向上攀升,说成high school。我们的“初中”说成juniorhigh school,高中便是seniorhigh school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小小岛国日本,居然让老大美国吃足了苦头,我看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为什么偏要投掷在扶桑,而不投在欧陆的纳粹德国?何以只有美国的日裔花旗臣民被关进了集中营,而德裔美人则逍遥无忧?除了种族主义多少暗中作祟外,日本的小,似乎也倒了邪霉。

三十年前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一般家庭所拥有的汽车,泰半以上都是似“超人”般方面大耳的“大号”(fullsize)车。有时三五青少乘坐一辆形如破铜烂铁的老旧大号敞篷车里,收音机音量大得三里之外犹可声闻,呼啸市中,那是习以为常的事。为什么要开那么一大块废铁?我曾为此思索再三,终得一“大”字解。盖大车宽裕舒适,也显得风光气派,只有大爷有钱的美国人、方面大耳虎背熊腰的美国人、房舍华大路面宽阔的美国人才配开驰如此庞然大车。可是,仿佛是一夕间事,在七十年代世界发生汽油荒时,破铜烂铁大块文章的汽车突告声销形隐,近乎绝迹,而小车竟当令了。不过,美国人满腔“由大归小”的意不能平愤懑,似乎并未发在素有昵称“小甲虫”(Little bug)由德国引进的小型人民车上,偏是来自东洋小日本的小型汽车,遭到方面大耳的老美饱以老拳,许多代销该等小车被捶成齑粉。

“大比小好”未必,则“快比慢好”又如何?在公路上,时速在七十年代因油荒而减缓,加州自每小时六十五英里减至五十五英里。但是,一般人在公路上增至每小时六十英里,大致是不会有问题的。最近加州议会终于通过将部分州道行车速率恢复每小时六十五英里,大获市民激赏。在学校中,或在社会上,流行一种叫做“速读”(fastreading)的方式。我的学生中就有许多因此而造成“不求甚解”的消化不良症患者。休言一目十行,二十行又当如何?在一般市民生活上“速食”(fastfood)一业之兴盛,非无因也。美国杂文专栏作家包可华氏某次曾在《纽约客》(New Yorker)撰文讥讽美国人贪快之风。大约言有甲、乙二人驰车自某地往某地,相约在目的地某处碰面。甲比乙早到了不到十分钟。乙至时,见甲正在吸烟眺望街景。甲对乙曰:“老兄何其迟来耶?”乙曰:“老兄虽稍早来了,但我也到了。君早至十分钟,所为何事?不过吸烟一根而已,”接着是包可华氏借乙君之口呼出的几个“又怎么样”(Sowhat?)的重语。犹忆当年展读包氏大文至此,不禁击掌拍案大呼曰:“嗟夫!大哉包氏之言!”

“新比旧好”又如何?美国人尚新、崇新,应是根深蒂固。“这当然与科技之日新月异有直接关系。他们的日用品的颜色款式年年翻新,其物之流行也都斐然成风。有些学生,对于二次大战近代史,已经觉得遥不可及。我曾问学生朝鲜战争发生之年月,他们竟颓然良久无以为对。这也难怪,朝鲜战争是发生在他的祖父的那一代,其父尚且未降世间,该生又何晓数十年前事!

美国的流行歌曲,最足以代表这种“新”的观念。我在小学大学时常听到的流行曲子,时下的小青年已经认为是很久很久以前了。你到美国的博物馆去参观,一百年前的遗物,他们都珍之如宝。他们说:“新比旧好。”

真的吗?有一次我多少有些挑衅似地对一位坚持“新比旧好”的美国友人这样说:“新比旧好,在原则上我同意,因为新代表进步。但这并不意味新的东西一定胜过旧的。比方说,我们所谓的“古董、旧书、旧唱片、老房子、老爷车……都是收藏者的最爱。否则,这些东西怎么会价值昂贵呢?”最令我的美国朋友无言以对的,是老朋友比较容易相处。谁没有个把老友?

至于以退为进的哲学,是一种知己知彼的战略,可惜嘴上无毛的美国人很少能理解其中奥妙的。他们认定了“不进则退”,但是“以退为进”就把他们搞糊涂了。于是就顾不了“退一步海阔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