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101

第101章 张廷秀逃生救父 德高气正助有天道性恶心邪罔无人情

张廷秀乃张权之长子,其弟名为张文秀。张权本是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人,因家道贫乏,便学成木匠这行生意。后由江西迁至苏州,喜得二子。张廷秀与张文秀心善性纯,澄明如水,张权将二子送在一个义学中读书,“这学中共有十来个孩子,止他两个教着便会”,“不上几年,把经书读的希烂”,“那时先生教他做文学,却就知道布局练格,琢句修词”。后因逢着荒年,张权不得已让二子歇学,改学木匠,二子天性聪明,几日便学会,且又做得精细,更胜积年老匠。

后来,二子随父亲到王员外府上做家伙。王员外十分赏识张氏兄弟眉清目秀,聪明勤谨,又孝顺懂事,而自己年过五旬,单生两个女儿,没有子嗣,便承继了张廷秀为子,且让文秀随哥哥廷秀在府上“一齐读书”,兄弟俩“一年之内三场俱通”。王员外又招张廷秀为二女婿,命运的转折就从此开始。

张氏父子在王员外府上遭到王员外的大女儿瑞姐和大女婿赵昂的嫉妒。赵昂、瑞姐心胸狭小,惟利是图,是受商业气息影响的市井小人。赵昂少年便不重视读书,而是常在市井混度时光。与妻子二人为了个人私利,丝毫不顾及父女、母女还有姐妹之情。见王员外承继张廷秀为子,又请先生教他读书,心中已是不乐,后来又听王员外招他为婿,愈加妒忌,夫妻千方百计拦阻这事。阻拦未遂,便陷害张权,令其入狱。又买通上下仆人,毁坏张廷秀名声,离间张廷秀和王员外的关系,王员外听信谗言,将张廷秀逐出家门。官场黑暗,官官相护,无权无势的张氏兄弟走投无路,但受义士种义指点,前往镇江向新按院告状,然在渡江途中,又遭到赵昂同党杨洪指使之人陷害,被投入江中。所幸兄弟二人命不该绝,但兄弟二人自此天南海北。

作者采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段制造了一些巧合。江上之难,张廷秀先被一戏帮所救,后被没有子嗣的邵爷看中并认为义子,供其继续读书;其弟张文秀也幸为没有子女、贩布为生的河南人士褚长者所救,被认作儿子,带到河南,延师读书。正值宗师取童生,张文秀“名标榜上”,“也是天使其然”。张廷秀、张文秀兄弟同年入京都参加考试,又恰好住一处,终于重逢。更加令人欢喜的是,兄弟二人春榜都在百名之内,殿试都在二甲。观政已过,廷秀选为南直隶常州府推官,文秀考选了庶吉士,入在翰林。兄弟二人衣锦还乡,终于将父亲解救出狱,一家人得以团聚。张廷秀不计前嫌,仍是登门拜谢王员外,与玉姐结为连理。

在制造这些巧合之时,作者也揭示孝悌忠义和善恶有报的思想。二人荣归后,杨洪被擒,并招出赵昂,赵昂“初时抵赖,用起刑具,方才一一吐实。杨洪又招出两个摇船帮手,顷刻也拿到来。赵昂、杨洪、杨江各打六十,依律问斩。两个帮手各打四十,拟成绞罪。俱发司狱司监禁”。瑞姐见事情败露,无脸存活,便上吊自尽。“朱四府将廷秀父子被陷始末根繇,备文申报抚按,会同题请,不在话下。”赵昂夫妇唯利是图,心胸褊狭,陷害至亲,多行不义,还有流氓恶棍杨洪坑蒙拐骗,终也落得个凄惨的下场。善人终有善报,恶人终于也得到惩罚,正如书中的按语:“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劝君莫把欺心使,湛湛青天不可欺。”

文章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商业气息的滋长,日益壮大的商人队伍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思想。文人商人化和商人文人化两股力量并行,既有和谐交融也有冲突斗争。张氏兄弟明显是后者的代表。我们从文章中知道,张家并非书香门第,祖上原是富家,报充粮长,而到张权却已家道中落,只得做了木匠。但是,张权仍将二子送去读书,并且二子也十分争气,得到王员外的赏识后,在王员外府上读书,后虽遭陷害,但均遇贵人相救,并有机会继续读书,最终不但科举高中,而且凭自己的能力解救了父亲。

(尤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