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是主管就要懂的心理掌控术
8034600000066

第66章 关键时刻要抓个“坏典型”

四川武侯祠中有一段归纳诸葛亮功绩的一段话“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诸葛亮能够成功接收刘璋留下的烂摊子,就在于他的当严必严的作风。所谓作为后人我们不妨学习诸葛亮这种当严必严,关键时刻要杀鸡儆猴掌控手法。

孟子说“人性善”,但是正如后人所批评的,孟子的这个判断不太符合实际,属于书生之见。其实有人一个复杂的动物,有时候他甚至复杂到是神秘的地步,很难说他到底是性善还是性恶,但是面对着机巧奸诈,尔虞我诈的这个社会环境,似乎荀子的性恶论更有市场。

“治乱世。用重典;治乱军,用严刑。”孔子诛少正卯,虽然不合情理,但权术奸诈,却因这一刀而使得权臣畏惧,市井安然;孔明于挥泪斩马谡之时说:“昔孙武所以能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纷争,兵交方始。若废法何以讨贼,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这就是平乱与治乱的权术,是杀鸡儆猴的妙用。“杀鸡儆猴”的意义就在此。在企业的管理之中,作为一个企业主管,人们经常会遇到种种复杂的情况有时候,属下犯的错误非常严重,你必须执行某种形式的惩罚。当你必须用到惩罚时,你就用,不要犹豫。拖得越久,对你和应该受惩罚的人来说,日子就更难过,也越容易使别人误解你的惩罚不公平。

所谓“杀鸡儆猴”,即是“杀一儆百”,有威胁恫吓之意,这是权术,是掌控手段。在意见纷纭、工作受到许多阻挠的时候,为使步骤划一,法令贯彻执行,非以严厉手段对付不可,此之所谓“不以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的解释。

姜太公帮助周文王灭了商纣,周朝立基之后,要罗致一批人才为国家效力。但是姜太公治理齐国的路子并不是一帆风顺,在齐国有一位贤人狂橘,很为地方上人士推重。姜太公慕名,想请他出来做事,拜访了三次,都吃闭门羹。

姜太公忽然把他杀了,周公但想救也来不及,问姜太公:“狂橘是一位贤人,不求富贵显达,自己拙井而饮,耕田而食,正所谓隐者无累于世,为什么把他杀了?”

姜太公说:“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时,人人应为国家出力。只有两个立场,不是拥护就是反对,绝不容有犹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以狂橘这种不合作态度,如果人人学他样,那还有什么可用之民。可纳之饷呢?所以把他杀了,目的在于儆效尤!”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与周朝做对了。

当然了,作为一个企业主管在必要的时候运用怀柔政策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企业管理者们惩罚时,通常要附带某种形式的纠正行动,假若你惩罚的目的只为防患于未然,那你应谨记主要的防止未来因素,而不必太过严厉。尤其是对一个团体的纪律已经败坏,就更加的需要杀鸡儆猴的这一套了。假若你的团体纪律已在走下坡,那你该怎么办?首先你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标准的模范。你别指望你自己做不到,而能要求属下维持高标准的纪律。然后再找出问题集中全力整顿进行整顿。如果有的下属的做法实在不可容忍,在这时候你就需要下决心惩罚那些再不遵守公司规定的人。你可以采取罚薪或其它方式,到必要时你也应不惜开除人。这全看你的意思,但要注意绝对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