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是主管就要懂的心理掌控术
8034600000051

第51章 慈不掌兵,该整治时决不要手软

恩就是善,威就是恶,恩威并济就是善恶兼施的领导手法。面恶心善与面善心恶都属于恩威并济的做法,就中国人的习性而言,面善心恶才是有效的领导方式。

中国传统认为好的主管应该是恩威并济,但何时用恩?何时用威?才是真正奥妙所在。

在一般的认知上,主管可以信任接受面恶心善的人,而面善心恶的人应该是我们避之惟恐不及的人。但是,如果我们把善与恶重新诠释,面善心恶正是恩威并济的实施手段。因此,好的主管应该面善心恶。

在这里,善指的是能够尊重对方、替对方着想;恶则指能够专断决行,不顾虑人情,做事带些狠劲。就时间点而言,面是指表面上的行为或平常的状态,心则指企业的制度与规定或特殊时机。在这个定义下,主管面恶心善的主管的绩效将不如面善心恶者。

所谓面恶心善的主管,在平日的行为上对部属的管理十分严厉,不假颜色,但在实际的行动上却可能很仁慈。例如说,当部属犯错时,面恶心善的主管会疾言厉色,但却不会采取“恶行”,如减薪、解聘等惩罚手段来处罚部属。至于面善心恶的主管则刚好相反。在平时,他可能会和颜悦色地解释教导他的部属,但是,当部属犯错时,他绝对是依法行事、纪律严明,不容部属有侥幸的心理。必要时,他会有如诸葛亮般地“挥泪斩马谡”,对于人事的处理上毫不因循。面善心恶的主管可以立威立信,因为部属知道长官是不讲人情只讲是非的。相对而言,面恶心善的主管很难立威立信,因为,部属知道长官仁慈,犯了错最多被长官说说骂骂而已。哪种主管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绩效,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也可以说恩就是善,威就是恶,恩威并济就是善恶兼施的领导手法。面恶心善与面善心恶都属于恩威并济的做法,就中国人的习性而言,面善心恶才是有效的领导方式。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主管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

主管的气势有多大,就看他纪律有多深。一个好的主管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

正所谓“慈不掌兵”,主管就应该坚持正确的原则,虽然推行的结果可能是得罪一些高层人士导致自己的职位不保,但如果你的政策推行不下去那你的前途同样玩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机会成本,它所运用的就是经济学最常用的一种理论:博弈论。其实只要你真正是客观公正地掌控、执行抉择,而不是过多纠缠于自己的私利,你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