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是主管就要懂的心理掌控术
8034600000044

第44章 因时而动,掌控劝说的合适时机

柏拉图曾经说过:“修辞与哲学有南辕北辙之别,哲学是探讨真理的,而修辞却是在教人‘巧言令色’,从而取得辩论的胜利。”说服并不是赤膊上阵的对抗,而是大智大勇的较量。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说服策略,能够帮助你掌控全局。

说服别人依赖于一定的技巧,掌控这些技巧能使你事倍功半,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遵从一定的步骤,步步为营,稳中求胜。具体的方法大约可以概括如下四条:

一是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兴趣。也即是说,一定要将对方将注意力吸引到自己预先设定的话题上。利用“这样的事,你觉得如何?”“这对你来说,是一定有用的……”之类的话吸引住他的注意力,让他愿意而且有兴趣往下听。

二是将自己的思想明确表达。明白、清晰的表达能力是成功说服的第一要素。对方能不能轻轻松松倾听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取决于主管如何巧妙地运用你的语言技巧。因此,准确、具体地说明自己所想表达的思想,就可以顺利地让对方在脑海中产生鲜明的印象。

三是动之以情。只有准确地揣摩对方的心思,才能够打动人心。根据你说服对方的内容,掌握对方对此话题究竟是不是喜好、是不是满足,再顺势动之以情或是诱之以利,不断刺激他的欲望。一般而言,人的思维和行动都是被他的意识所控制,即便是他人和外界怎样建议或强迫,也未必能使其改变。因此,想要通过口才将人说服的人,就必须要了解说服的主角并非自己,而是对方。

四是提示被说服者具体做法。在前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之后,就可以告诉对方该怎样付诸行动了。你必须让对方清楚他该怎么做、做到怎样的程度最好等。到了这一步,对方往往就会很干脆地遵从你说的去做。

柏拉图曾经说过:“修辞与哲学有南辕北辙之别,哲学是探讨真理的,而修辞却是在教人‘巧言令色’,从而取得辩论的胜利。”说服并不是赤膊上阵的对抗,而是大智大勇的较量。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说服策略,能够帮助你掌控全局。

深谙说服技巧的人,常常能够用言辞这个“动力”牵引着交涉的“火车”,沿着预先铺定的轨道又快又稳地到达目的地。说服也是一种艺术,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人,做事情总能心想事成,而且总能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能在为人处世时左右逢源,受到人们的尊敬,业绩辉煌。马克·吐温曾说过:“同样是说话,同样是阐明自己的观点,有人惹了了一身麻烦,有人却获得了阵阵掌声,这就是要表达的哲学。”

说服他人会不会成功,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的。其中,能不能抓准说服的最佳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干任何事情都要趁热打铁。趁热打铁,也就是要求办事要把握分寸,掌握时机。

先圣孔子在总结教学经验的时候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说,教育学生,要讲求时机,必须要等到他追求明白而又弄不清楚,正在焦急犯愁的时候,才对他因势利导;直到他想说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候,才去启发他。将这个道理用在说服他人上,也是一样的。很多的事实表明,抓住了最好的时机,就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时机,就会一钱不值。就像一个参赛的棒球运动员,虽他有优秀的技艺、健壮的身体,但是他没有抓住击球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瞬间”,这样的话,棒自然就落空了。同样,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不管怎样精彩,但若是时机掌握得不好,也不能达到说话的目的。因为倾听者的内心,往往是随时变化的。因此要对方听从你的说服或者接受你的观点,就应当选择恰当的机会。

说服的最佳时机很难琢磨,看不见、摸不着,而且会随着人的思想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时隐时现,而且稍纵即逝,因此服者必须精心研究、捕捉。卡耐基认为:时机对说服者而言是非常宝贵的,然而什么时候才是这“决定性的瞬间”,如何才能判明并抓住,它其实没有一定的规则,关键是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凭借经验和感觉而定。

秦始皇死了以后,丞相李斯由于受到赵高的蛊惑,和赵高一起假传圣旨,将公子扶苏害死了,把胡亥拥戴为皇帝。胡亥继位以后,赵高的受宠程度越来越高,地位也不断攀升。但是李斯作为一国宰相,严重威胁到赵高的地位,于是赵高决定将李斯除掉,于是,他正在积极地寻找机会。胡亥执政十分昏庸,李斯身为宰相,觉得应该规劝一下,但是,因为胡亥对朝政不理不问,李斯根本找不到什么机会。于是,李斯找到了赵高,希望他想办法。赵高满口应承了下来。没过多长时间,赵高就对李斯说,皇上在宫里,你去找到他吧。李斯谢过赵高,找到了胡亥。胡亥当时正在跟他的嫔妃宫女荒淫玩乐,看见李斯来了很不高兴,于是呵斥他下去。从此,胡亥彻底冷落了李斯。其实,这正是赵高的计谋。他有意在胡亥正玩得正高兴的时候让李斯前去进谏,说一些胡亥不喜欢听的话,胡亥能不恨李斯吗?

无独有偶,明朝的魏忠贤为了操纵朝政,也玩过这一招。明熹宗朱由校经常不见大臣,除了声色犬马以外,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嗜好,就是喜欢做木工活,他曾经亲自动手,用大木桶、铜缸之类的容器,凿孔、装上机关,做成喷泉,还制成各式各样精巧的楼台亭阁,而且亲自动手上漆彩绘,他常年乐此不疲。权奸魏忠贤便利用了他这一弱点,每当朱由校专心在制作的时候,他都是在一旁不住口地喝彩、夸奖,说“万岁爷的手如此之巧,不是凡人能比得上的!”皇帝听了得意非凡,因此更加专心的制作他的木活儿了。就在他玩得正有兴致的时候,魏忠贤向禀奏朝政,他怎么会对这些事有兴趣呢?于是就不耐烦地挥挥手说:“我已经知道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别再麻烦我了。”魏忠贤就这样独揽朝政的。

由此可见,时机地掌握不好,就会影响进言的效果,本来一件好事,也许就会办砸;而掌握了最好的时机,适时地表现出个人的目的,往往会让对方于无形之中就被你说服。

在说服人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将时机选在对方心情比较平静的时候。因为一些人因为过度劳累、遇到不顺遂的时候,是没有心情来听你说服的。开口说话以前,要应先观察对方的脸色,看了脸色之后,才决定要说什么话。

此外,从心理学上讲,任何人的身心都可能被一种“生物时间”所影响,每当到了黄昏的时候,精神就有一些脆弱,很容易被说服。一般说来,女性比男性更具情绪化,当受了“生物时间”不协调的支配时,也较男性更容易陷入不安和伤感。众所周知,被称为“煽动天才”的纳粹头子希特勒,每当集会的时候,他都选择在黄昏时刻,因为他对人心的倾向很有了解。

像这种巧妙地利用“生物时间”的变化来攻击对方的措施,在商业谈判过程中也非常有效。比如我们认为这次商谈困难的时候,最好就选择在傍晚时分,如果是开会,就将会议拖延至傍晚等。因此选择这个时候进行交涉或者是举行会议,是实现自己计划最理想的时刻。对成功的希望感到把握不大时,最好把交涉时间选在在傍晚时候。我们在说服别人,或者是有求于人的时候,要注意时机,在办公桌上不方便说的事情,在酒桌上交谈可能就比较好一些;当主管不高兴的时候不要多事,可以等他心情好的时候再向他报告。只有这样,才能将说服的最佳时机把握好,话说了,事也办好了,也不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