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是主管就要懂的心理掌控术
8034600000003

第3章 重视细节,先见团队中的隐患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事实上人格魅力说的也就是一个人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当中让别人在内心感到信服愉快安全等综合概念通常是对个组织中的“主管”的专业评价。

一位管理专家也曾经提到过:“人格魅力有先天因素但主要还是靠后天修炼”韩非子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其实这都是在强调要想成就伟大事业就不要忽视微小之处这就是说,要想有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就不能将一些微小之处忽略掉可是环顾四周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的行为习惯依然随处可见;“差不多”先生也俯拾皆是:几乎、好像、应该、将近、大约、可能等词也都已逐渐成为了人们司空见惯的口头禅。

事实上,就在这些模棱两可的词语重复不断使用的同时很多重大的决策也都只是在纸上谈兵而且大量重点工作也都只落实在表面上从而导致许多伟大的理想和目标都成了梦幻泡影做主管的要记住一个词“异常管理”这就是说去掌控那些人家不管的事情、看不到、做不到、想不到、说不出的事情。

要知道做企业,成功和失败其实都必然是有原因的。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这话说的不无道理。既然如此,不论是在一些大事上,还是小情上,都必须要做到严谨。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事情做到完美无缺。

追求细节上的完美才是成功的标准,这是成功主管的要求,也是成功主管的想法。假如说每个人都能够这样想的话,那么不管你做什么,在你眼中,它的品质都不会很好,你都不会感到十分的满意。这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完善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即便是再好的产品,都会有一定的缺陷。但不论是在公司,还是在组织中,正是由于主管确定了这样一个臻于完美的目标,才能够使每一个部属对品质的意识得到提升,如此下来,就会每个人都会脚踏实地地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在细心地琢磨,怎么样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我们或许都知道史玉柱,他是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有一次在《赢在中国》点评选手的时候,明确表明了他对细节管理的一些观点,他说:“当今时代,战略正确之后只有细节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倘若有很多的细节你处理不好的话,那么你即使制订了相当正确的战略计划,最终也会以失败的结局收场,或者说你本该做大的,然而却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从而也就失去了机会。如果找不到其他的问题,那么我也就只能在这上面做了,一定要在细节上特别注意。要知道你现在现实面临一个爬坡的时候,如果你爬个得好,或许就会爬得很大;而爬得不好,就可能会停在现有的规模上。事实上你现在应当面临着将要爬大坡的时候,因此一定要注意细节,从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方方面面的细节,需要注意的细节也是非常得多。而自己作为一把手,你就应当发现有哪一些的细节是最关键的,同时一定要亲自抓最关键部位的细节。要知道我过去就是这样做的,因为我认为这么做往往会后的成功,这并不是在做广告,比如说《征途》,我自己搞,只是在抓市场调研,其他的事一点也不会过问,这个细节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应该明白,要找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性环节的细节,自己可以亲自去抓。”

事实上细节的管理就是一门艺术,主管通常企业处理细节的能力也就从而形成了企业管理的能力。史玉柱在渠道上的管理应该说是十分地细心,而他对员工的检查也经常是出其不意他一来到商场的脑白金销售点的时候,都首先要看一看商品上是不是积压了灰尘,是不是掺杂了假货,甚至生产日期等一些很细致的问题他都不放过。史玉柱还经常到一些乡镇销售店进行调查,这些店其实也最容易被忽视,但同时也最能体现出管理的细节。

史玉柱对此的解释则是这样的:“我曾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所以我对失败产生了恐惧心里,我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因此我只能严守每一个细节,将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

其实不论是企业也好,个人也好,不管有怎样辉煌的目标,倘若在某一个环节连接和某一个细节处理上不能够到位,那么也都会被搁浅,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事实上企业常常面对的都是那些看似琐碎、简单的事情,但是最容易忽略、最容易出一些漏洞。所以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可以让你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想必大家都有耳闻,他有一次谈及中日两个民族在做事的认真态度时举了个例子:假如领日本人每天将桌椅擦上六遍,他肯定会不厌其烦地执行下去;但若是换作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会踏踏实实地完成这项工作,第二天也有可能会如期完成指定工作量,但是他绝对不会长期地这样工作下去,总有一天他会疲倦下去,最终可能就会彻底懈怠了。因此,他说下一句话:如果能将每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都做得稳妥完备,那就是不简单;倘若将任何一件看上去很平凡、很普通的事情做好,那就是不平凡。

比之日本人的认真和精细,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确是做得很不到位,所以在中国社会中不乏见到一些“差不多”先生,他们做事情马马虎虎,从来不懂得如何追求完美,事情做到差不多就满足了。诸如“好像”、“大约”之类的词语一再重复地使用,生产出的次品也就随之而来了,矿山上的事故也纷至沓来,违章乱纪的事情也就屡见不鲜了。

人们往往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从来不愿意甚至是不屑于做一些细节上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就像汪中求先生在其著作《细节决定成败》中所说的那样:“在芸芸众生之中,能够做大事的人,委实太少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在做一些繁琐细碎的杂事,可能是太过平淡,也可能是些无足深论的鸡毛蒜皮,然而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欲成大事者,是无法脱离这些基础的。”

有一位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曾经说过:“即使一个再庞大规模的公司,如果其中很小一部分行动与公司运作的主方向发生冲突,那么这个公司也会面临很大的困境。”

而且,掌控细节、将每件小事都做到臻于至善,相对来说,难度会比较大。丰田汽车社长觉得他们公司的工作重点不应该放在研发和技术革新领域,而是确保每位技术工人都能娴熟地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能够在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差。

所以,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主管,都应该将细节放在首位,从小事做起。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周恩来总理生前就一直提倡将细节放在首位,他自己也都是从小事做起,最终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处理一些很小的细节问题上,往往就能关乎一件事情的成败。在中国,许多人都梦想自己能有一番大作为,但却很少有人能将细小的琐事做好;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战略家不计其数,然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家却少之又少;各种管理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铺天盖地都是,但是对规章条款的绝对掌控和脚踏实地的执行却显得更为艰难。因此,这种心浮气躁的弊端我们必须要遏制,掌握每一个细节,这样才可防止事情出现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