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谷雨诗选(一)
8033300000036

第36章 大娘熨衣(外一首)

李耀耕

像学徒工,

碰到一个陌生的工件;

又像一个天真的孩子,

进行一次有趣的实验。

大娘,用不太熟练的动作,熨着三合一、弹涤呢、克罗丁……

熨着为难,也熨着喜欢。

一双打皱的手,

熨过十几个打皱的岁月,

总带着古板和老化的习惯。

而今,要抖出新的角度,

要熨起笔挺的值得骄傲的线条,再不能用复印式动作,

将生活的原版照搬。

大娘,揣摩着新的试题,用微笑和耐心反复演算,

粗糙的手是那样细致,

笑靥里嵌进了新的审美观。

让服装设计师多一个知音吧!萎缩得太久的日子,

从此,要拾掇得熨帖舒展。

(选自《青年作家》1984年11月号)

请工

我曾是

一个无师自通的木工为了修补破烂的生活试图用一把磨钝的长刨刨平庄稼人坎坷的道路用两块破旧的木板

拼凑松散的日子

我,一个半拉子木工在那个残缺的年代

生活糊弄我

我也糊弄生活

辛酸的记忆

被春风的锯齿锯断

我不再为拮据的光阴搬弄斧头、锯条

连同我粗糙的手艺

也不再为修补灼痛的裂口

花费时间和精力

如今,我是一个

堂堂正正组装新生活的专业户

笔挺的,光滑的

没有节疤的木料

要打出生活的棱角

打出中国农民气宇昂扬的立体

(选自《青年作家》1985年11月号)

昌江,瓷器的摇篮

马铃

从两汉到魏晋,

从唐宋到明清。

两千回北雁南飞,

两千番飞雪迎春。

昌江啊,你从

远古的原野走来,

从楚尾流经吴头,

烙一串银链般的脚印。

那容颜不衰的唐代红塔,是你走向成熟的华表;

那风韵犹存的明代街坛,至今还给你投下

历史的倩影。

昌江啊,母亲的江,

没有扬子江那放纵的大波,

也不像矍塘三峡水暴跳雷霆。你充满慈母的温厚,

你富于女性的柔情。历代瓷工喝着你甜润的乳汁成长,精美的瓷器沐浴你圣洁的江水成形。你是瓷器的摇篮,你是瓷城的母亲,

灌溉着中国陶瓷之花,孕育着举世闻名的文化名城景德镇。

有人说你是条瓷器的江,这样的夸张毫不过分。

江底,有瓷瓦编织的河床,江岸,有瓷片铺设的曲径,江面,有满载瓷器的船舶,

江风,飘荡着盈盈悦耳的瓷声。儿时我常在江畔玩耍,甩个瓷瓦“水飘子”,牵来一串稚嫩的笑声。

这里的瓷瓦染白整个河滩,好个天然博物馆,

迷住了多少好奇的心灵。这里珍藏着祭红釉的神奇传说,这里深刻着龙床恨的血泪斑痕,这里记录着封建帝王的骄奢淫逸,这里凝集着历代瓷工的智慧结晶。昌江啊,你每朵浪花都绽开一个动人故事,

你每块瓷瓦,都诉说一个朝代的兴衰,

展示一段历史的阴晴。

昌江啊,你多么迷人,

一弯款款细流,

一路舞姿轻盈。

飘飘如微荡的清风,

漫漫似出岫的流云。

为你披一身翠绿的青衫,

那绵延起伏的群山,

给你矗立两行黛色的画屏。嬉闹的红鲤鱼掀起

层层欢笑的涟漪,

啁啾的水翠鸟

撒一路滚动的银铃。

传说天上有位琼玉仙子,

为你动了思凡的春心。

白天,她来江畔踏歌起舞,傍晚,她在水上沐浴浮沉。她爱两岸碎银般的白泥,

她爱遍地滴油的松林。

她造就人间瑶池,

摇身化做一座

粉妆玉琢的瓷城。

洁白的瓷器,

是她的冰肌玉骨。

清脆的瓷声,

是她动人的歌吟。

斑斓的彩釉,

是她的罗带飘零。

呵,昌江,

你是一首翡翠色的诗章,你是一幅立体的丹青。

昌江啊,友谊的江,

我站在江畔极目凝思,

思绪的风帆追着悠悠白云。

如果说,西域的丝绸之路,

最先开启中外交往的门户,

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瓷器之路,就从这里延伸。

瓷器便是颗颗友谊种子,

凡有阳光辐射的地方,

都有她花的鲜艳

果的丰盈。

那精美绝伦的

青花梧桐餐具,

一度惊呆了世界,

三块国际金牌

化做三只金色凤凰

飞过万里重洋,

来把梧桐的故乡访问。

啊,昌江,你的江流泛着碧玉,你的浪花溢着碎银。你经沧海而远涉全球,中国——china,China——中国。曾驾驭你透明的翅膀

五洲蜚声。

我轻轻采一朵浪花细细端详,眼界陡然宽广无垠。

我看见了多瑙河的神秘,我看见了尼罗河的碧澄,我看见了莱茵河的伟岸,我看见了印度河的恬静。昌江啊,

你是友谊的使者,

你是世界河流的一脉至亲。你流不尽一江春水,也流不尽我绵绵深情。

(选自《科学诗刊》198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