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400个百年老店的长赢基因
8029300000329

第329章 邵氏电影——成功离不开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创始人——邵逸夫

创立时间——1930年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年10月4日。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后来人称“六叔”。

1926 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电影市场。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先后购入多间戏院,更到欧美搜集西方的先进电影及器材。

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

1945 年抗战胜利后,邵逸夫雄心不减当年。他摩拳擦掌,决心大干一场,重振邵氏家业。1957年,他从新加坡正式来港发展,其后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任总裁。

邵逸夫倾力打造位于香港清水湾,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此后,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1980 年,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出任香港“无线”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收视率长期在港岛独占鳌头,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与此同时,邵逸夫还投资房产物业、股票市场等,开展多元化经营。

长赢基因——干一样,学一样

邵逸夫出生在一个颜料世家,他凭借个人努力打造了一个影业王国,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从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经历了电影不同时代的演变,目睹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兴衰,堪称电影史的见证人。

邵氏电影公司的成功,首先是邵逸夫的成功。他不仅知人善任,拥有一大批各方面人才,而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他是一个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尽管所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他干一样,学一样,从不懈怠。他熟悉电影制作几乎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更是行家里手。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