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8025600000064

第64章 开通灵渠

时间?公元前217年

人物?史禄

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当属享誉中外的四川都江堰。

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痛下决心,要彻底根治岷江水患。经过细致的实地考察和周密准确的计算,李冰组织了上万名民夫,在江心筑起分水堤堰,将狂暴的岷江分为内外两江,玉垒山也被凿开一个“宝瓶口”,使内江水大时水流自行越过低堰泄入外江;枯水时节,水量又可以集中于内江,保证农田灌溉用水。于是,成都平原逐渐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这座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而且无论当代的水利专家如何使之更为完善。都没有脱离李冰当初的设想。

这表明,在秦国具有比较悠久的治水传统和十分丰富的治水经验。除了都江堰以外,秦国比较大的水利工程还有郑国渠,是在秦始皇为秦王时期兴修的。

然而,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兴修水利的传统被抛弃了,秦始皇醉心于修筑长城、陵墓,建造辉煌的宫殿,尽管他提倡“上农除末”,却将农业的命脉——水利,扔到了脑后。

这次进军岭南受挫,几十万秦军被山山水水围困着,像关在笼子里的一条饿狼,咆哮着,挣扎着。秦始皇于是想到了兴修水利,开通一条水上通道,利用它千里转运,将粮草送往前线。公元前217年,秦始皇命监御史史禄负责开凿渠道,史禄肩上的担子骤然加重起来。食君之禄,怎敢不尽心竭力!史禄忍着炎热潮湿的气候,带着属下爬山越岭,涉水渡河,辛辛苦苦地勘察地形,计算各种数据,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

这条名为“灵渠”的运粮通道是在今广西自治区的兴安县开凿的。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岭南的珠江流域之间,五岭隔断了南北之间的往来,不仅水路不通,连陆路亦因地势险峻而难于畅通,漓江和湘江同出于兴安,史禄利用两河之间最近距离只有几里地的天然条件,动工开凿运河。首先,史禄率领士卒使用山石截断了滚滚东去的湘江水,接着,由此再开凿两条运河,分别进入湘江和漓江。靠北的一条运河拉着引来的湘江水绕了一个大圈子,再汇入湘江;靠南的一条运河比较长一些,大约有33公里,将引来的湘江水沿着蜿蜒起伏的丘陵汇入漓江。这条南运河就是灵渠。

开凿灵渠的最终目的在于向前线秦军运送粮草,因此,史禄必须解决灵渠的船只航行问题,不能仅只是将湘江水汇入漓江,在形式上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即告完事大吉。然而,在灵渠上通航又谈何容易!灵渠所流经的地区,都是绵延起伏的丘陵,山虽不很高,坡度却比较大,必然使江水的流速更大,同时,水的深浅也不容易控制。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史禄汲取了历史上秦国和当地的丰富的兴修水利的经验,首先命令军士们将运河河道开凿得弯弯曲曲,尽量减少水流的落差,减缓水的流速。另外,经过史禄的精心设计,在运河沿线,还设置了几十座船闸,可以利用它拦截水流,抬升和降下船只,以便运粮船能翻山越岭,安然抵达目的地。

灵渠开凿成功了。它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水道。灵渠的开凿,为巩固统一,促进南北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主持这个工程的史禄,作为伟大的秦朝水利科学家,被永远地记在了历史的光荣簿上。

灵渠当年凿通的消息传到了咸阳,秦始皇很快下令沿水路向前线运输粮草,以保证军需,支持前方作战。在此之前,秦始皇惟恐他的50万大军人手不够,曾派任嚣和赵佗两员大将,率领“楼船之士”——水军开往前线增援。

当此灵渠凿通之时,楼船更可以长驱南下了。楼船是古代的一种巨型战舰,它最大的特征是在舰上建有重楼,配备了各种大型的进攻和防御的武器和设施,例如女墙、拍竿等等,其战斗力在当时的战船中首屈一指。

延伸阅读

灵渠是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灵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位于“人”字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江上游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天平石堤顶部低于两侧河岸,枯水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过堤顶,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兴安城中,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坝断流,又在湘江故道北开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公里(包括始安水——灵河段)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相当现代的船闸,主要建於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据记载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长2公里。灵渠的修建,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很大促进作用。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217年罗马军在特拉西梅诺湖之战中惨败后,费边被选为独裁官,全权指挥作战。他针对迦太基军队远离本土、孤军深入、后援困难、不能持久作战的特点,采用迁延战术,避免正面决战,而在山区与敌周旋,消耗和疲惫迦太基军,使其无所施展,史称“费边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