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8025600000059

第59章 湘山伐树

时间?公元前219年

人物?秦始皇

秦始皇几分留恋、几分遗恨地离开琅邪台,车驾沿黄海海滨的驰道,奔西南而行,到达东海郡的郡治郯(今山东郯城西)。在郯城稍事休息后,启程抵达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在彭城,秦始皇闻听象征着周天子权力的周鼎沉没于泅水之中,很想得到这国宝,使秦之代周更为合乎天意,就下令千人入泗水寻找周鼎,结果是毫无所得。

秦始皇带领文武官员及随行人员,乘大船沿长江顺流而下,取道湘山祠(今湖南岳阳县西),想要登临南岳衡山(今湖南衡山县西,海拔1290米)。然而,船队在湘山祠江面遇到大风浪,几乎船翻人亡,不得渡江。登岸后,秦始皇问随行的博士说:“湘君是何方之神?”

博士回答说:“湘山祠专为祭祀舜二妃之神而建。相传帝尧将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帝舜巡狩南方,病死于苍梧。二妃追寻亡夫而未见,悲伤啼血,溅渍斑竹,遂投水自尽,死于江湘之间。故后世称斑竹为湘妃竹,亦有‘斑竹一枝千滴泪’之咏。当地民众将二妃葬于死所,立祠祭祀,因山近湘水,庙在山南,故称湘山祠。尧、舜都是‘天下共主’,二妃是帝子、帝妃,死后又被奉为神灵。”

秦始皇正为渡江遇风险而发怒,听博士说什么湘君神,更是恼上加怒。便令三千名刑徒将湘山上的树全部砍伐,使湘山成为一座秃山。

面对着秃山,秦始皇出了这口气,以为战胜了湘水女神。同时,秦始皇将使他得以登岸脱险的洞庭山,命名为君山。身为帝王而“不敬神明”,这在当时也属于典型的暴虐之行。

秦始皇为什么敢于这样对待身兼帝子、帝妃和女神三重尊贵身份的娥皇、女英?这与他的帝王意识有直接的关系。许多学者仅以与神愚蠢搏斗解释这件事,称之为狂妄。这还不足以深刻理解秦始皇的心态。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现象:依照传统观念,身为天子的秦始皇有权这样做。

当时秦始皇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立即发威,而先问清楚此是何方神明。当得知不过是舜二妃之神后,他才勃然大怒,而滥施淫威。按照中国古代绝大多数人对于宇宙秩序的理解,天帝至上,作为天帝嫡长子的天子辈分高于天地之外的众神。“王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他与日、月比肩,形同兄弟姊妹,其余诸神地位皆在天子以下,名山大川之神也仅相当于人间的诸侯王公。帝王在众神中辈分尊高,地位特殊。王居天、地之间,沟通天地人,王与道、天、地并称“域中四大”。“君为神主”,天子主祭神明,神也有赖于君主。这些观念是中国帝王自我神化的一个重要文化根源。

秦始皇居帝王之尊,自以为“功盖五帝”,两位潇湘女神自然不能与他分庭抗礼。秦始皇伐木秃山之举与其说是愚蠢,不如说是专横。

无论如何,依照当时的观念,不论大神、小神,皇帝还是以礼敬各路神明为宜。但是,此时的秦始皇志得意满,不可一世,骄横跋扈,动辄滥施淫威。任何人不得违背他的意志,不仅普通臣民不得拂逆君王,就连屑小神明得罪了他,也要遭殃。秦始皇对待潇湘女神的举止,与其对天地日月及名山大川诸位尊神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个事件充分暴露了横扫六合、祭天告成之后秦始皇心态的重大扭曲。

秦始皇的这次南巡,本想登临衡山。湘山祠遇风险又险些落水,一路并不顺当。因此,巡游的兴致没有了,游途中的疲劳也袭来了,发怒伐树正是他这种心情的集中表现。因此他取消了继续南行登陆衡山的预定计划,命车驾取道回都城咸阳。

秦始皇取道南郡治所郢(今湖北江陵),路经安陆(今湖北安陆),由安陆入今河南省境,由河南经商南、武关进入陕南。从湖北回咸阳,经武关、商县、蓝田,这是一条捷径。秦始皇由河南西南的豫鄂边境的这条捷径返回咸阳,谁知十年过后,刘邦正是由这条路线率义军经武关到达咸阳附近的灞水,一举攻下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秦始皇的第一次东巡、南巡,就这样地结束了。

延伸阅读

南岳衡山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回雁峰(南岳衡山首峰),北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南岳衡山尾峰),由巍然耸立着的72座山峰组成,亦被称作“青天七十二芙蓉”。南岳衡山横跨湖南省八个市县,逶迤八百里,共72峰,其中南岳区境内有43峰,群峰巍峨。气势磅礴南岳衡山首峰回雁峰位于衡阳市中心,东临湘江,南接衡州大道,西邻蒸阳南路,北对中山南路。从“天下南岳第一峰”向北出发,沿蒸湘北路乘汽车行驶一个小时,从眼前闪过几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峰,就进入了南岳衡山核心风景名胜区。

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堪称“南岳衡山四绝”;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为“南岳衡山四时佳景”。

南岳衡山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神话传说,吸纳了历代各种人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沉积,宛如一座辽阔的人文与山水文化和谐统一、水乳交融的巨型公园。

世界历史大事记

在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共和国摧毁迦太基,成为势力庞大的地中海新盟主。公元前217年罗马帝国将马耳他纳入版图,并为马耳他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明与繁荣,当时所遗留下来的精致马赛克图案、浴池、大理石柱廊,可为该时期的繁荣作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