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8025600000043

第43章 降服齐国

时间?公元前225年

人物?王贲、齐王建

临淄,战国时期东方最富庶的工商业城市,有居民7万户,“车毂击、人肩摩,走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苏秦的这番话,形象地描述了临淄的繁华。

临淄还是当时著名的文化中心。齐威王、宣王时期,作为学术和教育中心,为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论争的大潮所推动,稷下学宫开始兴盛起来。临淄城南有稷山,南门名稷门,位于附近的学宫因名稷下。当时许多文学游说之士来此评述时事,谈辩学术,臧否人物,达数百千人之多。其中如孟子、邹衍、苟子、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皆是名扬天下的饱学之士,他们在田齐统治者开放而宽松的文化政策下,一扫心态的封闭,思维的僵化,为各派思想的发展、融合和统一做出了贡献,稷下学宫遂成为当时文化由多元趋向一元,由争鸣趋向一统的象征。

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新兴地主阶级彻底掌握了齐国政权。齐威王通过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改革,使齐国国力大增,睥睨群雄,“一览众山小”。所以后来秦昭王要称帝,也不得不拉拢齐涓王同加衮冕,成为战国中后期的两霸。

齐缗王其实是个很昏庸的君主。在当时合纵连横闹得纷纷乱乱的形势下,他根本看不清秦国已成为山东六国最凶险的敌人,因而不能坚决合纵抗秦。齐缗王对秦、赵两大强国皆怀有深深的戒心,所以他时而联秦伐赵,时而联赵攻秦,还时常筹划着在龙虎相啖食的夹缝儿中,抽调兵力,去攻夺小国的土地。

秦国乘机联络三晋及燕,共同对付齐国。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伐齐,在济西和秦周连败齐师。然后,乐毅独领燕军挺进,攻入齐都临淄,尽取齐之重宝藏器。半年之内,乐毅连克齐国70余城,几乎灭掉了齐国。可笑齐缗王出逃境外仍要摆大国之君的架子,被卫人赶跑,邹、鲁亦拒绝入境,最后被楚国派来任相的淖齿杀死。

后来,困守孤城即墨的齐国名将田单大摆火牛阵,出奇制胜,于生死存亡之际拯救了齐国。然而齐国遭此一场浩劫,兵燹遍及全国,城乡残破,百姓流亡,社会经济遭到沉重的打击。更为糟糕的是,齐国君臣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唯图苟安,不思秣马厉兵,再图复兴。至此,齐国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了。

君王后本是齐之莒地太史敫的女儿。齐缗王被淖齿杀死后,其子法章改名换姓,若丧家之犬,漏网之鱼,跑到太史敫家做雇工,隐藏起来。太史敫之女见他相貌不同一般,很可怜他的落魄,常背着家里人给他添衣加食。法章见她待自己很好。把实情告诉了她,太史敫女便自觉自愿地同法章做了夫妻。及至法章被齐大臣找到,拥立为襄王,太史敫女也被立为王后,生子建,所以称其为君王后。

齐襄王死后,君王后的儿子田建于公元前265年继承了王位。此后,君王后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参预了齐国大政的决策。君王后采取的是使齐国苟安的策略,媚秦、与诸侯和好等等,都是执行这个策略的结果。甚至当秦攻赵,赵向齐借粮,齐亦拒绝。当政者根本听不进臣下联赵抗秦的正确意见,致使秦在长平坑杀了赵卒40万,齐痛失矗立在国界之西的为自己消灾挡祸的铁壁铜墙。

秦王政11岁的时候,君王后死了,一个叫后胜的人做了齐相。从以后的历史发展来看,后胜的唯一使命仿佛就是加速齐国的灭亡。秦庄襄王和秦王政两朝曾多次派人到齐去贿赂后胜,后胜也多次派门客赴秦,秦亦多赠金钱。使臣和门客们都苦苦地劝他不要同其他诸侯国合纵抗秦,不要加强战备,应当同秦成为友邦。后胜果真不修攻战之备,听任秦军的战车碾碎了其他山东五国。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王乘灭燕、代、楚三国之威,命将军王贲率得胜之兵自燕国南部南下攻齐。

临淄作为姜齐和田齐的国都已达六百三十余年之久,其大、小城的总面积达60多平方华里。高大宏伟的城墙,总长度达2万余米。城墙上开有11座宽敞的城门,连接着城内外纵横交错的道路,齐王宫是一片雄伟瑰丽的建筑群,坐落在小城的北部,是战国时期中国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秦军开进了临淄,俘虏了齐王建。在城内,秦军未遭到任何抵抗。秦王政下令将齐王建流放到共(疑即今河南辉县),并在齐地设置了齐(郡治在山东省淄博市东)和琅邪(郡治在今山东胶南县东南)两个郡。

秦军兵占临淄,标志着秦统一六国之战的胜利结束。至此,长期处于分裂割据之中的华夏大地归于一统。秦王政为统一之战的胜利,为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开创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延伸阅读

临淄历史悠久,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八百余年,是灿烂辉煌的中国齐文化的发祥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为临淄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被誉为“地下博物馆”。如宽阔的古代宫殿建筑台基,誉称巧夺天工的排水道口,举世无双的东周殉马,奕世相传的孔子闻韶处,雄伟壮观的城墙残垣,以及冶铁、炼钢、铸铁、制骨等作坊遗址等,均历历在目。

齐国故都城内外分布着1 5 0 多座千年古冢,形成庞大的“田齐王陵”和“临淄墓群”,分别被列为全国、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冢遗迹,大都是春秋战国和汉代齐国时国君、公侯之墓葬。在鼎足山和牛山东首,有田齐国君中的“二王冢”和“四王冢”;牛山北麓有辅佐桓公一匡天下的管仲之墓;齐城廓内有齐国著名国君齐景公和名相晏婴之墓。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225年,阿基米德提出求圆面积定理。阿基米德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据说,他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就萌发了研究宇宙的兴趣,终生乐此不疲。阿基米德青年时代也曾到过埃及求学,并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学习。阿基米德发表了一篇题为《圆的测定》的论文,这篇论文中的第一个命题对圆面积作了十分透彻的分析。当时的几何学家已知,不论圆的大小如何,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总是一定的。用现代术语,公式中的C代表周长,D代表直径。换句话说,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一个常数,现代数学家定义这一比率为π(注意:古希腊人在这里不使用符号)。因此,公式正式表明了常数π的定义,即两个长度(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随即对交通、贸易、语言、习俗、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改制,使华夏民族开始了新的融合,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