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8025600000038

第38章 进攻燕国

时间?公元前222年

人物?燕王喜、代王嘉、王翦、辛胜、李信

秦灭六国的第三个战略目标是燕国。

公元前230年秦军攻入韩都,俘虏韩王安,接着又发兵攻赵,兵临易水,对燕国构成直接的严重威胁,燕国危在旦夕。

危亡关头,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刺杀秦王政,结果刺杀失败。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于那些反抗自己的人,秦王从来不手软,他立刻下令前线秦军大举进攻燕国。

秦王的复仇行动立竿见影。王翦和辛胜指挥的秦军于当年在易水之西大破燕、代联军。很快占领了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慌慌张张地退保辽东郡(郡治在今辽宁辽阳市),秦将军李信领兵紧追不舍。为摆脱困境,代王嘉建议燕王喜杀太子丹媚秦王,以退秦国之兵。燕王喜走投无路,只好派人杀死藏在衍水(在辽东郡)一带的太子丹,欲将其头献与秦王。然而秦军根本不予理睬,李信继续麾师猛攻。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在辽东生擒燕王喜。旋即回师攻代,将盘踞此地达六年之久的代王嘉俘虏。至此,燕、赵彻底灭亡。在此之前,秦王在已占领的燕地重建和新设了渔阳(郡治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右北平(郡治在今天津蓟县)、辽西(郡治在今辽宁义县西)、上谷 (郡治在今河北怀来东南)和广阳(郡治在今北京城区西南)等五郡,此后又重建了代郡和辽东郡,对这一片广大地区行使有效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

辽东之地,本属幽州,古时把它视为东夷地区。舜时曾流共工于幽州。禹治水后,称辽东之地为岛夷。与中原往来,是经海道,傍碣石,入黄河,进贡中原。周武王灭商之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东走朝鲜,教其民礼义田蚕,周武王因而封箕子于朝鲜。到战国时,诸侯相继称王。当燕国称王时,朝鲜侯曾经打算兴兵讨燕,以尊周室。后经其大夫礼劝阻,与燕讲和,各保疆界。

燕昭王之后,燕有贤将秦开,就是与荆轲一起去刺秦王政的秦舞阳的祖父,曾经被派往东胡做人质;秦开在东胡为质期间,深获东胡的信任,所以对东胡的内情很熟悉。秦开回燕后,就率燕兵袭败东胡,为燕北边开辟了千余里的疆域;接着,燕又使秦开东击朝鲜。取地二千余里,至满潘汗为界。于是燕设置了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五郡,筑长城。自辽阳而东,跨辽河、鸭绿江,至满潘汗,借以拒胡。

秦王翦伐燕,攻破燕都后,燕王喜东窜辽东自保,至此已经是五年了。辽东虽然广阔,但当时尚属莽荒,人烟稀少。因此,燕王喜在辽东地区并不能积聚抗秦的力量。所以当王贲、李信率军到来,燕王喜抵抗不了秦军的攻击,终归还是被秦军俘虏了。于是王贲、李信分兵略地,平定辽东,将原来燕国北边的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之地尽数并归秦有。

王贲平定燕北边之地后,就又回师向代。

但代地北与匈奴、东胡相邻,战国后期常遭匈奴侵掠。李牧为赵北边将时,曾大破匈奴和东胡,使匈奴十余年不敢近赵国边城。后来赵国受秦攻伐危难之时,李牧率军南归击秦,北边代地也就空虚了。所以赵国亡后,代王嘉北逃于代,自立为代王,六年之间秦不理会他,就是因为代地荒漠,不足忧虑。如今秦平定辽东,不劳再举,就回师攻代,以定北边。代王嘉也是空做了六年代王,一事无成,全无作为,在秦军的扫荡下,成了俘虏。也可以看出,当时秦兵威势,已经是威震四方,所向披靡,无往不克。这样以前赵国的北边之地代郡、雁门、云中,又归入于秦。至此,秦王政平定北边之举,就在公元前222年完成了。

延伸阅读

燕,甲骨文、金文作晏,已具有都邑的含义。古代,在北京地区有一个相当大的部族以“晏(燕)”为图腾,为族徽,为族名,并进而为地名、国名。古燕形成于何时已不可考。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童家林、黄土坡村一带发现了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商周遗址。包括建于商末延续至西周的城址。一些学者认为这就是商末时期古燕首都城的遗址。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统率的斯巴达军队,在塞拉西亚战役败给了亚该亚同盟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的联军,克里昂米尼三世被逼逃亡,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最后在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并吞,而该同盟不久亦为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