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遇上了一场风暴,之后全船海员莫名其妙地死光;同样,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他们既不是死于天火雷击,也不是死于海盗刀下,更不是死于饥饿干渴,也没有打斗痕迹,法医验证死者生前各个身体健康,那么船员是怎么死的?
无端的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经过反复调查,人们终于弄清楚了海上惨案的“真凶”——次声波。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在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人类活动中,诸如核爆炸、导弹飞行、火炮发射、轮船航行、汽车奔驰、高楼和大桥摇晃,甚至像鼓风机、搅拌机、扩音喇叭等在发声的同时也都能产生次声波。据研究,著名的“杀人乐曲”《黑色星期天》所演奏的旋律也属于次声波。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它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赫兹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
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3圈,全长10万多千米,历时108小时。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7000赫兹的次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赫兹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地震或核爆炸所产生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摧毁。
次声波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如4~8赫兹的次声波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50年前,美国一个物理学家罗伯特·伍德专门为英国伦敦一家新剧院做音响效果检查,当剧场开演后,罗伯特·伍德悄悄打开了仪器,仪器无声无息地在工作着。不一会儿,剧场内一部分观众便出现了惶惶不安的神情,并逐渐蔓延至整个剧场,当他关闭仪器后,观众的神情才恢复正常。这就是著名的“次声波反应试验”。
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更强的次声波还能使人耳聋、昏迷、精神失常甚至死亡。原来,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波频率相近似,倘若外来的次声波频率与身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从而使人产生上面提到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次声波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科学家们也发现,当次声波的振荡频率与人们的大脑节律相近,且引起共振时,能强烈刺激人的大脑,轻者恐惧,狂癫不安;重者突然晕厥或完全丧失自控能力,乃至死亡。
正因为次声波对人体能造成危害,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明确将其列为公害之一,规定了最大允许次声波的标准,并从声源、接受噪声、传播途径入手,实施了可行的防治方法。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次声波能够“杀人”这一特性,致力于研制次声波武器——次声波炸弹。科学家们预言:只要次声波炸弹一声爆炸,瞬息之间,在方圆十几千米的地面上,所有的人都将被杀死,且无一能幸免。
虽然次声波看不见,听不见,可它却无处不在。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从20世纪50年代起,核武器的发展对次声学的创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次声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研究自然次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通过测定人和其他生物的某些器官发出的微弱次声的特性,次声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