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讲述的是王阳明45岁那年的十月至47岁那年的三月,大概一年半时间里王阳明先生的人生事迹。其功绩最著名的要算安定中国南部的乱民,即平镇横水、桶冈、三浰等地的蟊贼流寇。
王阳明尚武既久矣,然而可惜的是,大丈夫志向远大,却很少有用武之地,时局的向前发展,终于给了他大显身手的好时机。恐怕世界上再没有能比王阳明先生更喜爱军事且用兵如神的人了吧!
受命后,他慨然赶赴前线去征讨敌寇。在此后的戎马生涯中,他也想方设法,穷尽思考,避免了与敌寇的兵戎相见。就卢珂战役而言,他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池仲容招降至麾下,这是最著名的事例。
就在后来第一次靖乱时期,犹有这样的坊间传闻。王阳明极为注重文韬武略,以文教训诫其门人。这真可谓是左手不释卷,右手不离剑,如同20世纪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二者相较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正德十一年(1516),王阳明45岁,当时他还身处南京。
就在此时,在中国南方的汀漳地方和下面各郡,贼寇的骚乱频频发生。于是在当时兵部尚书王琼的举荐下,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察院左检都御史,作为朝廷的钦差大臣,巡抚中国南方的赣南、汀漳等地。当时王琼的举荐理由是,王阳明满腹安邦剿贼的韬略,才干又卓越超群,钦差之职非王阳明莫属。
同年十月,王阳明便踏上了南归的路途,顺便回故乡越中省亲。此时他还得空拜见了祖母岑老夫人和父亲龙山公王华。就在此时,王思舆对当时在场的季本说道:“王阳明此行必然会树立功名。”
季本不相信,问道:“这你是怎么知道的?”
王思舆笑着回答道:“我曾暗暗观察,王阳明此行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且意志坚决。你也知道,王阳明文韬武略,满腹才学,而且心思镇定,非常人可比。之所以到现在还默默无名那是因为长时间以来,王阳明没有用武之地而已。”
就在此时,大明的国威日渐式微、每况愈下,流寇在各地望风旋起,蠢蠢欲动。最严重的就是正德六年发生在江西省下面的各郡里的大骚乱。南昌、赣州等地不断出现敌寇割据,这些土匪占山为王,经常跑出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附近的普通群众闻之皆胆战心惊。
铲除这伙贼寇刻不容缓,于是朝廷委派一个名叫陈金的左都御史统管军务前去征讨。左都御史陈金领命后,立刻就调兵遣将赶往江西,通过一番征讨后江西民众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但是陈金有个毛病就是居功自傲,取得成功后,他依仗着自己的军功,就在当地横征暴敛,戕害无辜平民。比起那些被消灭的贼寇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陈金不仅没有管理军队在当地的胡作非为,而且好逸恶劳,民间私底下怨声载道。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就委派王阳明先生巡抚赣南、汀漳等地方(包括中国的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多地),希望挽回已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