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八卦掌董海川
8018100000030

第30章 搭鹊桥巧探陈媛媛观佛宝遨游石经山

原来这位算卦先生正是凤凰山八卦教农民义军领袖牛良臣。当年他与冯可善率兵转战山东,在激战中受伤失散,以后便隐居乡间,以算卦为生,秘密联络反清志士,再图起事。牛良臣看了看董海川的脸相,口中念念有词:“眉保寿,眼观聪,耳鉴听,客官眉如剑,有龙虎之气,目如电,似有复仇欲望,耳大过轮,是有福之人。请再伸出左手。”

牛良臣看了董海川的左手,说道:“下纹浊,中纹深,上纹浅,上纹居水寒于冰,你根归海川,相书日:‘梦思浩荡落平川,费尽蹉跎与道缘。虎穴栖身脱却水,壮别结尘大漠间。’据我观来,客官一定有大喜大忧。”

董海川道:“此话怎讲,请先生指教。”牛良臣道:“客官之相,有统帅格局,可惜征途坷坎,恐怕氛围忧郁,多灾多难。但客官耳大过轮,福大命大,日后可名震乾坤,寿过八旬。”

牛良臣又观董海川右手,说道:“纹路不显,似乎无有后人,不能享天伦之乐,但情思缕缕,斩而不断,断而不齐。我观你面有苍白之色,三天之后应到京西石经山云居寺避难十日,以躲刀剑之灾。”

董海川会意,揖首道:“谢先生指教,先生言之有理,真乃庄老再世,管仲还魂,三日后我一定去云居寺躲灾。”

牛良臣说完,微微一笑,飘然而去。

施纪栋道:“这算卦先生口若悬河,说得滴水不漏,看样子真有点学问。”两个人说着来到一个专卖栗子面窝头的小店,施纪栋向店家要了二斤栗子面窝头。

董海川道:“我们二人如何吃得了这么许多窝头?”

施纪栋脸一红,小声道:“陈姑娘一般不出门,我多买一些给陈姑娘捎去。”

董海川笑道:“八成你对她有了意了。”

施纪栋道:“她刚来我那里,我就喜欢上她了,她不但长得喜形,而且心肠好。只是不知她意下如何?”

董海川道:“既然兄弟瞧中了我这干女儿,有空闲我去问问她的意思,像这样德貌双全的女子,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店家端上栗子面窝头,黄澄澄惹人喜爱,施纪栋拣几个放在一个盒内。董海川有点饿了,一连吃下四个栗子面窝头。

施纪栋道:“这是北京的传统风味,是用细玉米面、豆粉、白糖、桂花渗合而成,吃起来有一股子栗子味。”

正说着,呼得外面人声嘈杂,门帘挑处,一个独眼王爷闯了进来,他也就十七八岁,锦簇花团的袍子,绿坎肩,脸容一团傲气。店家忙笑嘻嘻上前:“小王爷,奴才来迟了。”

独眼王爷一屁股坐下,叫道:“来十斤栗子面窝头。”

一忽儿,店家端了上来,独眼王爷啃了一口,扔在店家脸上,骂道:“混帐,我要的是栗子面窝头,不是栗子味窝头。”

店家听了一楞,想了一想,又满脸堆笑,说道:“奴才明日一定给您送到府上。”

董海川、施纪栋,慢悠悠地说:“今年皇上要在圆明园办皇会,我也要给他们露一手。哈哈,天赐良机!”说得兴起起,练起鹰爪拳。那拳来得飞快,一忽儿“雄鹰低徊”,一忽儿“雄鹰旋飞”,董海川看了也不禁叫好。

忽地,独眼王爷来到施纪栋面前,施纪栋留给陈媛媛的那盒栗子面窝头转眼即逝,再一瞧已到了独眼王爷带来的护院手中。

施纪栋按捺不住,一招“大蟒出林”,朝独眼王爷扑来,独眼王爷冷笑两声,往旁边一闪,趁势抱住施纪栋的腰,高举过顶,董海川阻拦不及,独眼王爷举着施纪栋往外走了数步,朝空中抛去。施纪栋只觉身不由已,正要落地时被一人抱住,原来是“估衣梁”梁振圃。

独眼王爷叫道:“小辫梁,你甭管闲事。”梁振圃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独眼王爷哼了一声,带着护院扬长而去。

梁振圃对施纪栋道:“你怎么惹了他,他是个混不讲理的人,弄不好你那义和木器厂也办不下去了。”

施纪栋恨恨道:“他欺人太甚。”说着眼圈一红:“我一定跟董爷学艺,就不怕那些乌龟王八蛋了!”

梁振圃问:“你也认识董海川?”

施纪栋一指店门口站着的董海川:“那不是董爷吗?”

梁振圃三步并做两步赶上前,一拱手:“原来您就是董海川。”

董海川道:“我思想一疏忽,险些伤了纪栋兄弟,幸亏你来帮忙。你就是那位梁振圃兄弟吧。”

梁振圃点点头。三个人又一同来到施纪栋义和木器厂,陈媛媛给众人沏了香茶。

梁振圃道:“朝廷真是腐败无能,前几天英法联军攻陷大沽,进逼京津;咸丰皇帝忙派钦差大臣桂良与英国、法国、俄国、美国签订了《天津条约》,赔款丧权,真是气死人了!”

施纪栋道:“洋人们依仗洋枪洋炮,在我国横行霸道。自从鸦片战争以后,洋人们越发猖獗了。”

董海川叹道:“火药是我国发明的,可是却被洋人偷了去,反过来杀害中国人,这成什么道理?!”

梁振圃道:“只有太平军才不怕洋人,他们刀枪不入,所向无敌。前几年太平军林凤祥率兵一直攻到天津杨柳青,可是因为孤军深入,没有援兵,太平军又多是广东人,不习惯北京气候,最后失败了。”

几个人叙一会儿,梁振圃先告辞回去了。

董海川把施纪栋支出去,留陈媛媛在身边。董海川问她:“你喜欢这个地方吗?”陈媛媛点点头。董海川又问:“你打算以后怎么办?”

陈媛媛茫然地摇摇头。董海川道:“你觉得施纪栋这个人怎么样?”

陈媛媛已猜出几分,脸上漾起红晕。道:“他为人忠厚和善,是个好心肠的人,虽然样子丑点,可是一片热心。”陈媛媛点了点头。见她有意,喜上心头,说道:“既然你也有意,我看这件事就这样定了,施纪栋一直倾心于你,只是不好开口。”媛媛垂着脸,小声说:“就照干爹的办……”

几日后,董海川来到了石经山,石经山位于北京城西南郊,是北方佛教圣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峰峦秀翠,云烟缭绕,鸟语莺啼,流水潺潺。有个小和尚扛着柴从一个小径缓缓而下,董海川问他:“云居寺在哪里?”他笑了笑,口中念念有词:“峨峨石经山,莲峰吐金碧,秀气钟蕊题,胜概似域。”一边吟一边下山去了。

董海川有点扫兴,猛听前面有凿石之声,寻声而去,来到一个土屋前,一个八旬老人正手握铁钎凿石。

董海川问:“老人家,云居寺在哪里?”

老人一指西边:“拐过山梁半山腰就是。”

董海川又问:“您凿这么多石头干什么用?”老人叹口气:“造不完的王府宫殿哟!”

这时屋里传出哭声,一个十四五岁的光腚的女抱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饿得面黄肌瘦。董海川忙从兜里摸出两个烧饼,递到女孩手里,女孩一边往男孩嘴里塞,一边掰掉一半往自己嘴里塞。

董海川来到灶前,一掀锅盖,锅里煮着树叶,叶味扑鼻。董海川不忍看下去,来到屋外。老人仍旧在那里不停地凿着石头。董海川摸出一些银两递给老人,老人的眼里露出感激疑惑的目光。

董海川问:“那孩子……”

老人道:“是重孙子喽,大孙子和孙媳妇一大早进城送石料去了,还没有回来。这村叫石窝村,专产美厂,村里人世世代代靠凿石为生。”

董海川告辞老人,来到山巅,往西一望,在半山腰处果然有一座宏伟辉煌的寺院,还有一片塔林。此时天已大黑,董海川来到寺院门口,轻轻叩门,一忽儿出来一个和尚,作揖道:“阿弥陀佛。”

董海川道:“我是到此躲灾的,来找一位算卦的道士,叫牛良臣。”

和尚带他进寺,穿过天王殿、毗卢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来到南侧一间僧房,牛良臣正与一位老法师闲谈。

牛良臣一见董海川,慌忙迎上前来:“海川,我等得你好苦。”说着,把董海川介绍给法师,那法师是云居寺住持,唤作善本法师。

牛良臣怅然叹道:“在山东被清兵打散后,我带着二百多弟兄逃到河北武清县,我见弟兄们伤的伤,饿的饿,便将他们解散了,自己隐居乡间,后来扮做算卦的道士来到这云居寺投靠了老友善本法师。”

善本法师道:“阿弥陀佛,我早年曾劝牛先生出家,他执意不肯。我已看破红尘,遁入佛门,图个清静无为,不为世事烦扰,图个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牛良臣笑道:“我一直以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何为一人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善本法师又陪了一会儿,回房去了。牛良臣拿出准备好的酒菜,两个人边喝边谈。牛良臣道:“朝廷风次贴告示悬赏捉拿我,没想到我躲在这里。可善、王湘兄弟他们死得壮烈,柳飞又不知去向……”说着说着,痛哭不已。

董海川见他有些醉了,便把他扶到床上。

这时窗前有个人影一闪,董海川连忙走出去,只听竹林里有响声。

他来到竹林里,有个小和尚在那里净手。他生得眉清目秀,见到董海川,整理了一下僧装,双手一合,说声:“阿弥陀佛。”飘飘而去。

董海川回到屋里,见牛良臣熟睡,自己在另外一个床上睡了。

第二天一早,牛良臣带着董海川去观山景,牛良臣满腹诗书,天文地理文学算术都晓得不少。他告诉董海川,石经山原名白带山,山上有藏经洞,有历代僧人历经千余年创刻的一部大藏石经,是无价之宝。创刻人是隋朝幽州智泉寺的静琬法师,当时他愤于北魏太武帝诛佛毁文,所以决心把佛经嵌刻在石上,永世流传。他走遍天下选中了这风景幽雅的石经山。以备一旦遭受法难,石经可充经本人之用。

他们来到石径山藏经洞前,十多名武僧正在练艺牛良臣同他们打过招呼,径直朝雷音洞里走来。洞内宽文如殿,四壁镶嵌着静琬法师所刻的经版,经版上下刻有线雕菩萨、天王、飞天、男女供养人、莲花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他们走出雷音洞,见旁边的第六窟有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题写的“宝藏”二字,这里藏有明代经版。山上碑铭林立,多为唐辽时代的碑刻。牛良臣指着一座精美的石塔说:“这是金仙公主塔,金仙公主是唐明皇李隆基的第八个妹妹,她曾慨然将这里的封地送给和尚,和尚们为她建塔,以表谢意。”这时,只见塔后转出一个清秀的小和尚。

牛良臣问:“你在这里干什么?”

小和尚道:“法师让我来这里望风,这几天风紧,防备有人来盗宝。”

牛良臣笑指董海川道:“有这位武术大师在这里,还怕那些绿林强盗吗?”

董海川不好意思地道:“兄长过奖了。”

小和尚天真地问:“这位先生是何人?”

牛良臣正要说,却被董海川拦住:“别忘了约法。”小和尚嘻嘻笑道:“这么说先生是一位隐士?”

董海川道:“不识访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和尚问:“先生可认识这山中碑铭?”

董海川道:“牛先生有这个学问。”

小和尚道:“静琬法师为防法难,在此地筑穴藏经,远近闻名,可是如果灭佛的皇帝派兵前来围剿,岂不是可以砸毁经版,静琬的苦心岂不白费了吗?”牛良臣道:“依你之见呢?”小和尚一指迷蒙的山峦:“此山肯定还有暗穴,那暗穴中一定藏有大批佛宝。那静琬法师所刻经版是描摹手写经卷,手写经卷一定也藏在深山之中,有诗云:‘夕阳明灭石经山,僧骨云横多少年。山路崎岖曾记否,塔林迤逶有诗篇。雷音风韵招海客,宝刹妙香收圣贤。云居云锁云烟尽,弯弯曲曲上云端。’”牛良臣诧异地说:“你挺有文采,不知从何而来?”小和尚道:“去年春天从城里天宁寺来。人挪活,树挪死。”

晚上,董海川、牛良臣与善本法师正在谈论世事,忽见西南角压经塔方向火光冲天,有人高喊:“着火了!着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