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在1957年以前,弓长岭铁矿运输车间只有1个车站(站内有四股道),3台小型蒸汽机车,人员169名,运输任务主要是把矿石从弓长岭车站运到4.5公里以外的安平车站,再由铁路局转运鞍钢。1958年“大跃进”以来,矿山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矿石生产量迅速增长,并新建了选矿厂、焦化厂和两个炼铁厂,运输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按现有的设备、人员和运输量来看,大致相当于一个铁路分局。
从1957年到1960年末,机车由3台增加到20台(其中电气机车3台),增长了5.7倍;车辆由19辆增加到167辆,增长了7.8倍;铁路线路由13公里增加到76公里,增长了4.8倍;车站由1个增加到5个;栈桥(漏斗式储矿仓)的容量由1.08万吨增加到2.36万吨;职工由169人增加到1342人,增长了7倍;运输量由142万吨增加到611万吨,增长了3.3倍。矿石的生产量与运输量(矿石和精矿粉)的比例关系,1958年、1959年都是1:1,由于选矿厂投入生产,1960年变为1:1.24.货物的到达量,1958年只有9万吨,由于炼铁厂、焦化厂投入生产,1959年猛增到101万吨,1960年又增加到148万吨,1960年比1958年增长了15.4倍。这样就使矿内运输量和装卸作业量大大增加,运输环节增多。
目前矿山运输有四个组成部分:一是采矿工作面到贮矿栈桥之间的运输,通过小铁路(小型电机车牵引)、平硐溜井,将矿石分层接运到山下的各贮矿栈桥(由各采区负责);二是栈桥到选矿厂之间的运输,通过大铁路用自翻车将各贮矿栈桥的矿石运到选矿厂进行破碎、选矿,这是矿内运输的主要任务;三是将弓长岭铁矿生产出来的精矿粉、平炉矿、生铁、锰铁、焦炭、水渣等产品,装上铁路局的车皮,送到安平车站,由铁路局运出去;四是组织从外部运进来的煤炭、炉料(高炉用)和各种设备器材的倒运和卸车工作。
目前,在采、运、选全部生产过程中,运输这一环节已经全部实现机械化,而且机械化程度很高。全矿12个采矿工段生产出来的矿石,全部可以通过小铁路运到7座大型现代化的栈桥中。这7座栈桥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栈桥最少有6个贮矿漏斗,最多有24个漏斗,每个漏斗设计容量为500~600吨,一次可以同时装5个到10个车皮,有风动开闭装置,装一车矿石(65吨)平均18分钟,最快的15分钟。这7座栈桥中有5座都是1958年以后建设的。全矿现有自翻车92辆,载重量都在65吨以上,这批自翻车都是投产不久的新车。各栈桥到选矿厂之间的距离,最长为9公里,最短的只有4.5公里。全矿现有蒸汽机车17台,其中牵引能力2500吨以上的大型机车7台(建设型的1台,解放型的5台),牵引能力1700吨以上的中型机车6台,牵引能力在900吨左右的小型机车4台。有150吨电气机车2台,每台牵引能力在3000吨以上,80吨的电气机车1台,牵引能力在2000吨以上。这3台电气机车都是在1960年底才投入生产的新车。
三年来,运输工作的成绩是很大的,基本上保证了矿山生产的需要,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二、运输设备的利用情况
从弓长岭车站到选矿厂这个区间的运输能力来看(这是矿内运输的主要工段),潜力还是很大的。据初步计算,在目前情况下,这个区间的运输能力,全年可达到607万吨。主要计算根据是:区间距离4.5公里,上行需18分钟,下行20分钟,每次牵引16辆自翻车,在选矿厂每倾卸一车矿石按5分钟计算,共计80分钟,调车作业时间为20分钟,这样每次往返共需138分钟。每台机车上煤、上水等整备时间,每天平均为130分钟。每台机车每天可跑9.5对(1440分钟减去130分钟,再除以138分钟,等于9.5对),考虑到雨季和严寒对行车影响的因素,再按85%的利用系数折算,可跑8对。每台机车每次牵引16辆自翻车,每辆平均载重65吨,共1040吨,每天8次共为8320吨。每天用两台机车循环运转(目前就是两台),共计可运送矿石16640吨。全年按365天计算,可运矿石607万吨,而1960年矿内的矿石运输量是236万吨,仅为现有运输能力的39%。
现有栈桥7座,设计容量26800吨,由于栈桥的建设有缺陷,实际容量为22000吨,实际容量由于受雨季、严寒的影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再按85%的利用系数计算,也可以达到18000吨。即使每天周转一次,全年也可以运送矿石650万吨。1960年共生产矿石302万吨(其中平炉矿28万吨),只等于1960年底栈桥实际容量的50%。
在机车车辆的利用方面,机车作业率,1960年为64%,1961年第一季度为50%;每台机车每日牵引量,1960年全年平均为1507吨,1961年第一季度平均为1230吨。自翻车周转率,1960年全年每天平均周转2.3次,1961年第一季度每天平均周转2.55次。机车车辆的利用率是不高的,但在作业时间的实际效率还要低。运输车间过去对机车车辆的作业效率没有考核指标,也没有统计资料。根据我们召集司机座谈了解的情况,在每一班的12个小时内,经常有1/3到1/2的时间是非生产停留的时间。
栈桥设计和建设上有缺陷,选矿厂没有贮矿设备,是当前运输上的主要薄弱环节,也是运输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新建的栈桥中,有三座在上部没有修建小电机车的环形线(原设计有环形线),每座栈桥的端头都有一个漏斗不能使用;因此,东南两座栈桥的漏嘴小,容易发生堵塞。因此,栈桥约有30%的设计容量不能发挥作用,影响装车速度,增加机车车辆的非生产停留时间。由于选矿厂没有贮矿设备,对运输的影响很大,当选矿生产正常时,也只能是吃一车卸一车,一旦选矿生产不正常,就得用自翻车当贮矿槽,有时为了不让栈桥贮存矿石过多影响采矿,还得将矿石先卸在离选矿厂很远的空地上,待选矿需要时再重新装运。1960年将翻在空地上的矿石又重新装车的有2316车,共计13.9万吨,运力浪费很大。
此外,一、二炼铁厂和焦化厂三个车站,目前全靠人力装卸,货位也少,当装卸作业量大的时候,人力和货位均感不足,不仅影响炼铁、炼焦的生产,而且也大大延长了铁路车辆的周转时间。
从上述情况看来,日常精矿粉4000吨,运输能力是有富裕的,即使精矿粉的日产量达到6000吨,每天需要矿石15000~16000吨,只要采矿和选矿生产正常,并进一步加强运输组织工作,不需要增加什么设备,这个任务也是能够完成的。
三、事故情况和设备的技术状况
1960年共发生行车事故184件,比1959年增加2倍。破损机车3台,损坏自翻车13辆、守车1辆,直接损失金额5万多元,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37人。1961年1至4月份,共发生各种事故51件,事故的次数仍未显著减少。据分析,在1960年发生的184件事故中,由于违反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造成的有77件,占41.8%;由于设备不良造成的有13件,占7.1%;由于设备维护不良造成的有49件,占26.6%;由于操作不良造成的有12件,占6.5%;政治性破坏事故2件,占1.1%;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的有10件,占5.4%;未遂事故21件,占11.4%。
几次情节严重的事故情况如下:1960年11月3日,司机杨启明驾驶58号蒸汽机车,拉自翻车11辆,在岭东至弓长岭车站间发生跑车事故,机车大破损,损坏自翻车7辆,轻伤2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检车员王福泽工作不负责,没有按照规章办事。按规定制动不良的车辆不准去岭东(因坡道太陡),检车员事前知道有两辆自翻车制动不良,但是只马马虎虎检查一下就给挂上了,也没有将这个情况告诉司机,加上司机操作不当,下坡时速度过快,下闸晚了,因而造成事故。1960年11月13日,1514号电气机车司机陈学中,拉7辆翻斗车由岭东开往弓长岭车站,发生跑车事故,电机车小破损,破损自翻车6辆。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技术不熟练。陈学中是一个拿19元工资的合同工,过去在鞍钢曾操纵过80吨的电机车,从鞍钢调来弓长岭的第二天,就操纵150吨的电机车,他对这种电机车的性能一点也不熟悉,行车时操作不当,下坡时速度控制不住,因而造成事故。1960年1月10日,34号蒸汽机车司机黄仁海,擅自脱离岗位去车站闲逛,当时他把机车停在坡道上,却把风泵关上,因无风制动不灵,机车自动溜走,司炉虽在车上,但因是一个徒工,不会开车,看到机车溜走也无办法,造成机车溜走事故,机车大破损,轻伤二人。1960年10月23日,选矿厂车站扳道员王允凯,在工作时间睡觉,结果发生挤坏道岔的事故。
在事故的处理方面也存在问题。如机务段在1960年内共发生行车事故42件,受处分的24人、共26人次,其中,留矿察看一年的1人,降职的4人,降薪(一级)的1人,记大过的4人,警告的13人,大会检讨的3人。受警告以上处分的人都扣了工资。看来处分的面有些宽,有过分强调惩办的偏向。方法有些简单,在决定处分以前,未经过群众广泛讨论,处分由领导决定之后,也只是简单地在工人中进行传达,没有抓住这些典型事例,在工人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教育,未能通过事故处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因此,有些事故连续发生,如去年11月份,在10天之内就连续发生两次重大的跑车事故。
在现有的17台蒸汽机车中,带病运转的就有12台,其中超过大修期5年、中修期2年、架修期3个月的各1台,其他几台的主要部件也都有较严重的缺陷。目前,急需进行大、中修的机车有8台,其中已开始检修的3台,已经安排计划检修的3台,尚未安排的3台。
四、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1961年以前,运输车间主要的规章制度是鞍钢运输部发的《鞍山钢铁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草案)》一个本本,这个本本的内容是很全面的,但没有组织工人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工人并不很了解。其次是车站和各站段制定的一些临时性措施,有的有明文规定,有的没有明文规定,工人也不太清楚。有一些制度,工人只知道有那么一回事,但不了解具体内容,例如,铁路上有机车乘务员自检自修29项制度,这里也曾讲过要执行这个制度,但工人并不知道29项的全部内容,实际上并未执行。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规章如各车站的站管细则等没有建立,无章可循。由于这些原因,工人特别是新工人对遵守规章制度的观念很薄弱,业务技术知识也很缺乏,因而在工作中盲目乱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很严重。
从今年年初以来,运输车间通过设备大检查运动,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初步整顿,到3月底共建立和修订了各种规章制度34种,并已草拟出文件,有的制度已开始贯彻执行,收到一定的效果,如机车乘务员自检自修制度及其奖励制度实行后,标兵机车已由一台增加到四台。
五、工人技术水平和技术培训工作
三年来共增加991名新工人,其中1958年增加的就有809人,绝大部分的工人未经过一定的训练就独立工作。机务段的53名司机的平均技术等级只有3.8级,其中开车一年多的新手就有36名,而且有20名只当了一年零九个月的司炉(铁路系统的司机一般要当四至五年的司炉)。电检段的140名车辆检修工人的平均技术等级只有2.8级。弓长岭车站的102名调车员、联结员、扳道员、调度员中,没有经过见习过程就独立操作的(铁路系统一般要经过三个月到一年的见习过程)有40名,占39.2%;经过10天到30天见习后就独立工作的39名,占38.2%;见习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有23人。
1958年新参加工作的工人,到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如果技术培训工作能跟上去,工人的技术水平是可以提高一步的,但是,这项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960年5月份以前基本上没有组织工人学习技术。1960年下半年组织了两个业余技术训练班,但都没有坚持下去。一个是机车岗位规程训练班,计划学一年,每周学习六小时,只学了两个月就停了;另一个是电务训练班,只学了一个月就停了。运输车间的工人绝大部分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小伙子,对于学习技术的要求还是很迫切的,但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在这次整风鸣放中,电检段的工人鸣放出784条意见中,属于技术学习方面的要求和意见的就有100多条。也有一部分工人对学习技术有错误的认识,如有一部分司炉认为弓长岭今后主要是发展电气机车,蒸汽机车不会增加,将来也当不了司机,所以学习技术的劲头不大。对于这种思想,车间也没有及时进行教育,端正认识,启发和引导工人积极学技术。
今年4月份以后,根据工人鸣放的要求,恢复了电务训练班的学习,成立了业余检车训练班。但从整个车间来看,对有计划地培养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还没有全面规划,只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
六、组织机构的情况
运输车间下设人事教育、财经、运输、技术、保卫、安全六个股,机务、电检、工务三个工段和五个车站,共有14个单位。从车间一级到班一级,共有三个层次。架子大,层次多,脱产的管理人员也很多。该车间现有职工总数为1312人,其中明脱产的干部(在编制的)有91人,还有所谓暗脱产的干部(名义上是兼职,实际上是脱产)40人,明暗合计共为131人,占职工总数的10%。车间一级有党总支正、副书记2人,车间正、副主任5人,干事1人,工会主席、青年团书记、干事共5人。各工段、车站除了有党政工团人员外,还有文教、记录、事务、保卫等等,名目繁多,人浮于事,互相扯皮,工作效率低。正如该车间王副主任在整风鸣放会上所说的:“车间领导太多,有两名主任也可以管过来,有时,有事都管都不管……刘技术员没有事,徐松年每天开两张货票……运输车间每人只要发挥20%~50%的力量,任务就能完成得很好。”还有的同志在鸣放中提出,车间主任之间一天一分工,有时候连主任也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例如,有一天刘文才副主任问白国成副主任今天干什么,白说:“我今天还没有下市呢,还没有分配哩!”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机构庞大,会议很多,车间行政例会,一开就是半天。有的段长听说开行政例会后说:“今天又要挨半天。”人员虽多,工作仍无人检查,车间4月份的工作计划,有的段在4月18号才传达下去。
机构扩大后,干部很缺乏,因此许多有技术的老工人,就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适当提拔一些是必要的),削弱了生产第一线的骨干力量。例如,机务段共有生火六年以上、开车五年以上的老司机12人,提拔到工段当干部的有6人(提拔到车间的不在内)。有些老工人提到领导岗位以后,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七、生活福利问题
1.家属宿舍问题:
运输车间要求解决家属宿舍的共有233户,其中符合矿山党委规定的两个条件(有五年工龄和家在40华里以外)可以考虑给予解决的共62户。在这62户中,经过反复研究必须及早解决的有13户。这13户的大概情况是:在鞍山、本溪租住的房子到期或房主要出卖房子的;结婚后要生孩子的(其中有一名40岁的老工人,很不容易找到了爱人,爱人过去住在办公室,现在要生小孩;再一对夫妇,男的是会计,女的是售货员,登记批准结婚已一年多,因无房子未正式举行结婚仪式,现在要生小孩,双方要求房子很迫切);家属住在农村的庙里和亲戚家中;等等。最近矿党委决定只能给解决六户,矛盾还很大。许多人听说最近要解决一批房子,天天找总支书记和工会主席要房子,有的还哭哭啼啼。由于宿舍问题得不到解决,有些工人不安心工作。家住在鞍山、本溪的职工,户口、粮食关系都未转来,隔几天要回去背一次干粮和咸菜,吃得不好,开支增加,又很麻烦。
2.集体宿舍中的问题:
铺位拥挤,原设计一铺炕睡9人,现在睡13人;炕上缺席子;一个房间里有三班工人睡觉,上下班时互相影响睡眠;缺乏灯泡;宿舍与工作地点距离太远,有的要步行4华里还要坐一段火车;宿舍管理不好,卫生条件很坏。
3.粮食问题:
补助粮发下以后,绝大部分工人没有意见了。现在的意见是,工种相同或劳动强度差不太多,但粮食定量不一样的工人有意见,例如,电检段的电焊工人,定量是37斤,而机修车间的电焊工人就是43斤。另外在电检段内部的其他工种都是40斤,只电焊工37斤。他们认为劳动强度差得不多,应该一样。再就是对粮食品种有意见。据说自去年8月份以来,除有20多天是供应全面粉和少量高粱米以外,主要是供应高粱面,要求予以调剂。
4.工资问题:
运输车间工人对工资的意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1958年参加工作的工人,现在都处于主要工作岗位,如司机、调车员等,工资还是34元,与铁路系统比较,都是司机,但工资低很多。再一个是所谓“小师傅、大徒弟”的问题。司机的工资是34元钱,而司炉却是37.19元。据统计,在372名司机、司炉、机车修理工、检车工和调车、联结、扳道、调度员中,小师傅有122人,占32.8%,大徒弟127人,占34.1%。这是因为司炉原来是力工,去年技术革新后,按上级规定,调工作后仍保留了原工资。整风鸣放中有的工人说:“再等一年看看,要再不增加工资,就要猪八戒摔耙子——不伺候了!”
5.劳动保护用品问题:
对工作服、手套、肥皂、安全帽、雨衣、围裙等的供应,一个意见是发放不及时,该发的未发,该换的未换;再一个意见是数量少,不够用,如肥皂过去一月一块,现在是半块;还有一个意见是质量不好,如有的手套是再生棉织的,既小又不耐用。
6.买不到饭盒和胶底鞋:
据大略估计,运输车间有500多人要买饭盒,没有饭盒影响带饭。胶底鞋问题,特别是装卸工最突出,他们一个多月就要一双鞋,长期买不到,影响工作。最近党委发了购鞋票530双,其中有170双是小号的,工人虽然把鞋买回来了(若不买,发给的鞋票要作废),但不能用上。
7.缺少文娱用品,工会文娱费开支不当:
运输车间每月有工会文教费90多元,工人希望买一些扑克、象棋、克朗棋、乒乓球等文娱用品,但这笔经费都被用于买磁漆、彩色纸、画笔、粉笔等,用于写标语和画漫画,以装饰门面。据说做这些事情是由于“运输车间在大街上,若不装饰好,光秃秃的,上级来了不好看”。但工人需要的东西买得很少,今年春节以来只买了三副扑克。不买的理由据说是,一怕变为私有财产,二怕没地方玩,三怕赌博。今年以来,运输车间工会文教费开支情况是:总收入327.43元,买色纸143.04元,广告粉67.86元,磁漆37.67元,画笔27.84元,粉笔、墨汁、毛笔、铅笔42.02元,水彩5.04元,扑克三副1.95元。
8.吃热饭喝开水等问题:
电检段的工人在整风鸣放中提出,自该工段成立以来(去年6月成立),工人就要求有一口锅热饭盒,要求有个脸盆在下班时洗脸,要求工作时间内能喝到开水。这些问题长期未解决。最近整改中,工人用白铁焊了一口锅和脸盆,还接通了150多米长的热水管,这样问题都解决了。
从上述情况来看,在生活问题中,有一部分只要发动职工,稍做些工作,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但长期未得到解决;有些问题要都解决是有困难的,但只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把问题向工人讲清楚,工人是可以谅解的。
八、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问题
我们着重了解了机务段党支部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基层党的力量非常薄弱,有的要害岗位没有党员。机务段是运输车间的动力部门,也是矿山的一个要害单位。这个段现有职工266人,党员只有26人,占职工总数的10%。在53名蒸汽和电气机车司机中,党员司机只有9人,在81名司炉中,一名党员也没有。
党的组织生活很不正常。机务段支部在1960年上半年没有开过一次支部委员会议。副段长刘玉泉不知道支部委员都是谁,他在去年6月份从党校学习回来后,问支部书记阎玉良:“支部都有谁?”阎说:“反正你也是正式党员,就算你一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平均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议,会议的内容都是讨论生产和传达上级党委的指示,没有一次会议专门研究职工的政治思想情况和进行工作的办法。党小组会议主要也是讨论生产和建党工作,很少展开批评。
接收新党员不严肃。去年接收姚跃富入党时,党小组认为姚跃富说得多做得少,不具备入党条件,不同意他入党。会后支部书记阎玉良知道这种情况说:“缺点可以改正嘛!”推翻了小组的意见,叫支部委员朱诚斌将姚的材料重新加以整理,修改其缺点,保留其优点,报总支后就批准入党。去年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一般都是在小组讨论通过后,支部书记加以审查,就报总支批准,没有经过支委会讨论和支部大会通气。
党员缺乏党的基本知识。机务段现有26名党员,除2名是1958年以前入党的以外,其他都是“大跃进”时期入党的。这些新党员入党以后,从来没有学习过党章或少奇同志论党员修养等文件,对党员的权利、义务和其他基本知识了解很少。
支部书记包揽行政事务过多,党政领导干部严重不团结。支部书记阎玉良是大事小事都管,各种工作都由他召开会议进行布置,就是工人请假的事也由他决定。两名副段长(没有正段长)也有严重不负责任的现象。第一副段长刘玉泉,工人向他请示问题时,他说:“找支部书记决定。”第二副段长杨福恒把自己称为“牌位”段长。由于杨不抓工作,整风鸣放时,在工人提出的1000多条意见中,有关对他的意见,就是“不负责任”,工人说别的意见提不出来。支部书记和段长之间闹不团结,曾发展到在背地里互相找毛病,杨福恒还公开地说:“有支部书记就没有我。”因此给工作上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九、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意见
上述许多问题的产生,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三年来运输事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科学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去,但更主要的是由于政治思想工作薄弱造成的。因此,对改进今后的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必须切实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1)总支和支部每月必须仔细研究一次职工的思想状况,提出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对党员普遍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学习党章和少奇同志共产党员修养的报告,定期学习党的重要方针政策;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经过认真审查和培养,吸收一批新党员,充实要害部门;
(4)设立时事、政策报告员,定期向工人讲解时事、政策;
(5)关心职工生活,安定工人情绪。
2.全面安排工人的技术训练,有步骤地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党组织和行政都应把提高工人技术水平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配备较强的干部专抓这项工作,适当解决教室和课本问题。青年团和工会组织应加强青年工作,在青年工人中掀起学习技术的热潮。
3.把各种规章制度切实贯彻到工人中去。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但更主要的是组织工人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增加知识,弄清道理,加强遵守规章制度的观念。
4.加强运输的薄弱环节。主要是改造各栈桥,设法解决堵塞问题,扩大实际容量;尽可能延长装车线,力求实现成列装车,以减少调车编组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