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我国科技进步,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当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实现科技快速进步的经验,深刻认识当代科技进步的特征与一般规律,立足于我国实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一、科技快速进步是时代的特征
20世纪是科技进步的世纪。20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的科技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特别是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更是一日千里,这是一场波澜壮阔、有声有色的科技革命。直到今天,这一科技创新浪潮仍然势头强劲、方兴未艾。
高技术应用于生产,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催生快速增长的新兴高技术产业;
(2)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
(3)引起企业组织、经营形式的变革;
(4)刺激投资,扩大有效需求,拓宽了经济内生增长空间;
(5)通过产品的高使用价值,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6)节约生产中的自然物质消耗,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
(7)促进教育、文化、医卫等活动的发展和变革;
(8)其产品特别是计算机应用于科技研发,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等等。总之,高技术不仅促进经济增长,还促进社会事业和文化、科学活动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从未有过的科技强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以科技创新谋发展,一场世界性的科技角逐正在展开。我国新时期经济的发展,更加需要依靠和立足于科技创新,走出一条起点高、增长快、质量好、消耗少、效益大、群众受益多的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切实加快科技进步,是中国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弄清和揭示当代科技快速进步的特征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代科技快速进步的特点
(1)高技术快速发展
当代科技快速进步表现为信息、生物、新材料、航天、海洋、新能源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人们称之为高技术。高技术以20世纪产生的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等最新自然科学理论为基础,是20世纪后期众多的新兴应用技术科学的直接产物。以爱因斯坦、薛定谔、海森堡等为代表的当代杰出科学家所推动的当代自然科学新发展,标志着科学研发进入自然物质的深层结构,是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自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作为当代新科学发现的转化形态和物质成果的高技术,则是对自然物质深层结构中的无比强大的自然力的有效利用。高技术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成为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表明了人类由对表层的自然力——水力、蒸汽力、机械力、电力等的利用,转到对具有强大生产力的深层自然物质力——光量子、生物分子、核能、宇宙物质力等的利用。高技术是当代最先进的物质生产力,它正在引发物质生产方式的革命,推动生产力的跃升,已成为人类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工具。(2)不断创新的技术。在当代高科技经济中,企业依靠一轮技术创新创造出的新产品,很快又为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更新产品取代。技术的不断创新性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表现得最为鲜明。英特尔公司1978年制造的8086芯片有2.9万个晶体管,经过80186、80286、80386到奔腾Ⅰ~Ⅳ的不断升级换代,当前小指甲大的奔4微处理器已有晶体管3000万个。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近年来令人瞩目的事件。1944年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了生物遗传密码的科学设想,1953年剑桥大学的克里克和沃森发现了生物基因(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为生物分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借助于高运算能力的计算机,90年代生物遗传基因的研究步伐加快,2001年人类基因组图谱在各国共同研发下宣告完成,目前利用生物分子原理的克隆技术以及基因药品和基因农、畜产品生产技术正迅速发展。当前,以制造超微型工具为目的的量子点技术研发,有望获得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人工合成原子的技术,正在引发一场新材料的革命。人类不仅能大大增强利用现有丰饶的自然物质的能力,而且还能通过分子合成形成新的物质。利用脱氧核糖核酸作为原材料的最新研究正在开拓出新型的人工原材料的新源泉。从当前众多的新研发成果中,人们已经看到了借助高技术手段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耗竭这一传统工业经济固有矛盾的广阔途径和美好前景。此外,信息技术应用于航天领域,产生了精确制导技术和卫星发射技术,把人类登月以及火星、水星探索的人类梦想变成现实,航天技术正在为人类开拓出可加以生产利用的“太空资源”。
(3)众多领域中的技术并进。高科技领域的各种新技术具有互相耦合的性质,表现为各种技术的密切渗透和互相促进。信息技术是高技术的物质基础,它促进和生成了一个具有多门类的信息产业部门,而计算机特别是家用电脑,则是生物技术的物质基础和通用性最高的高技术。像由30亿个化学字母(碱基对)组成的人类基因结构,依靠人力对基因组进行逐个解读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动用几百台电脑同时工作,科学家就能大大缩短人类基因排序研究的时间。信息技术是核动力技术中调控原子核活动的手段,也是卫星制导的核心技术,更是组合分子新材料的关键技术。同时,其他高技术的进步及其需要也成为促进信息技术进步的新动力。当代高新技术形成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关联技术群,从而使各种高技术密切互促、互动和联动。这种关联技术群结构的联动机制,成为众多门类高技术并行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4)当代科学新发现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当代高技术,以20世纪科学的新发现和应用科学的新发展为基础,因而是一种高科学知识含量的技术。高技术的产生和创新都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科学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是依托于科学最新发现的技术创新。它表明,当代新兴科学的发展是持续的全方位的技术进步的源泉。
三、推动科技快速进步的体制和经济机制
技术进步是科技新知的生产化,即知识形态的技术向物质技术的转化。一般地说,生产者采用新技术,是由于它的劳动生产率更高,能带来一个产出增量。但由于创造和使用新技术需要付出追加成本,因此只有在新技术能让生产者获得收益时,他才愿意用新技术来取代原有技术。自主的技术创新需要有物质利益驱动,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体制和经济机制。近300年来,西方国家工业技术所以能向前发展并在20世纪进入快车道,就在于形成并依靠促进技术进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和经济机制。(1)追求盈利的企业营运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生产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追求盈利最大化的企业经营机制下,使用新技术是提高盈利率的重要手段,技术进步由此有了利益的驱动。在当代高技术经济中,首先开发新技术的企业,既能在一定时间内享有对该项新技术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又能凭借它对某一领域应用技术的垄断,不断开发出新技术,并在较长时期内享有垄断收益。这种对技术垄断高收益的追逐和强激励机制,成为当代科技型企业积极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因。
(2)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在当代高科技经济中,竞争分外激烈。在知识快速流动和扩散的条件下,新发现、新发明不可能被长期“封锁”和垄断。企业一旦制造出有高效益的科技创新成果,会促使其竞争对手加强同类新技术的研发,甚至推出性能更好或价格更廉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快速陈旧,迫使企业不断研发和创新技术,从而形成万千企业互相竞争、大浪淘沙的严峻局面。这样,企业就不能不靠自主创新求生存、谋发展。
(3)企业组织的发展和完善。在当代,大公司是自主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它们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依托,不断加强研发机构,聚集科技人才,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技术创新。
(4)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把科技发现与发明作为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排它的占有权,维护了创新者的利益,强化了技术创新的经济激励,是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的重要制度前提。
(5)科技市场制度。科技产品的市场化及科技市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有偿转让,由此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购买专利进行技术革新,而且可将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用于转让。
(6)信用、金融体制(包括资本市场体制)。金融体制的创新在现代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产品周期短、更新快,投资与经营风险大,因此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投融资制度的创新。适应信息革命而得到发展的当代风险投资制度和创业板资本市场制度,支撑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
(7)科技劳动股权制度。赋予科技精英以持股权,使其持有原始股权,或拥有购股期权,从而使智力投入转化为企业资本投入,这是现代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这一公司股权制的革新,以强利益激励和物质保障有效地吸引和“稳住”科技人才,调动科技劳动者的积极性,它是大企业得以实现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制度条件。大体地说,包括以上7个方面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一整套制度(体制)构架及其经济机制,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技术创新活动。除此以外,促进技术快速进步的制度基础还包括政府促进科技创新的措施。如政府组织科技战略性研发活动,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与创新活动的引导,对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支持,发展教育和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等等。可以说,市场经济的体制构架及其经济机制,加上政府的促创职能,构成了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
四、加强体制构建,完善经济机制,实现我国科技快速进步
面对世界科技创新的大潮,我国需要坚定不移地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将新时期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充分依靠科技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探索出一条依靠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的新的发展模式;要在增大科技含量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物质耗费,提升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平稳、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积极探索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不少成果,一些尖端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神舟6号是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集中体现。但从总体上说,我国科技进步仍较缓慢,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在微观层面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投入极低,许多国有大型企业缺乏够格的科技研发部门,更缺乏高素质的研发队伍。许多企业习惯于单一从事物质生产,几乎没有进行科技知识生产的观念。因此,科技创新成果和专利、品牌稀少,重大的原始创新成果更是匮乏。目前,相当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满足于当前“定单做不完”,热衷于在现有技术水平上扩大产能,或是单纯依靠技术引进,而不肯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对攻克和掌握核心技术更是缺乏紧迫感。我国技术进步缓慢,不只是由于创新意识的薄弱,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体制构架和经济机制未能形成。因此,必须深化改革,搞好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而其核心则是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的调动和创新能力的增强。(1)进一步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拥有权、责、利的市场主体,使国有企业真正搞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由内在力量推动的、积极的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在当前,特别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批国有企业,建立和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增强创新激励(包括搞好科技股权改革),使其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和国家队。
(2)大力进行相关制度建设,构建起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比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落实按要素分配,切实维护首创企业的利益;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推动新技术专利、品牌的转让;推进金融改革,发展风险资本;加强对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撑;等等。
(3)搞好政府职能改革,有效发挥政府促进科技进步的功能。在当前,要实行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特别要加大对强势企业重大技术创新的财政、信贷支持。
(4)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科技优秀人才的培养,推动企业加强高素质科技人员的引进,把人力资本做强。
(5)高度重视科学的发展。
技术进步的始源是科学发现,关键性的技术原始创新来源于基础科学的新发展和应用技术科学的创新。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决定于科学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当前我们既要致力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也要致力于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学上的差距。我们不仅应集中力量,加强应用技术科学研究,而且要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科学水平。这要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和长期实行的国策,精心规划,细致安排,切实搞好。重点高等院校和重点科研机构,应该成为科学家的摇篮和基础科学原始创新的策源地。(6)营造激励自主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大力提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特别要提倡和鼓励创新劳动。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勤于创新思维、勇于创新活动和包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7)对于非竞争性领域的科技进步,政府要加强管理、统筹、协调和整合,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完善协作,推动关键性、战略性科技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