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新知书系·光荣希腊
8009900000022

第22章 扩张

“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这是大流士一世在平定波斯帝国内乱后镌刻在石头上的铭文,他没有夸张,因为在当时波斯已知的世界中,除了希腊世界有待征服外,从印度河到尼罗河的整个欧亚大陆世界几乎都已经被纳入波斯版图,波斯帝国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帝国。

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还有一个雄心壮志,那就是征服海洋,这有两个目标:一是征服希腊统治下的地中海;另一个就是寻找一条可以从印度河口一直到尼罗可口的海上贸易航线,而且,他还有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那就是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对于这两个计划他首先在密切组织着对希腊的战争,另一方面则派出舰队从印度河顺流而下,首先进入印度洋,然后向西航行,再绕过阿拉伯半岛进入红海,最后抵达红海埃及口岸。而对于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则需要寻找一条水道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大流士一世的计划是从一条流入红海的埃及河流入手,然后开凿一条这条河流和尼罗河之间的运河,这样船队就可以从红海沿着这条河流逆流而上,然后再进入运河,通过运河再进入尼罗河,最后就可以沿着尼罗河顺流而下进入地中海。

应该说,只有大流士一世和他的帝国能够进行如此宏伟的大航海计划,首先无论是从印度河到红海,还是从开凿通往尼罗河的运河,都是在帝国的版图内进行,也就是说,没有帝国的统一也就无从谈起印度洋航行和运河开凿。

大流士一世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将大西洋和印度洋人为沟通的君主,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位征服印度洋和大西洋航道的人。

实际上,这样做对波斯帝国来说颇具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首先寻找到从印度河到尼罗河的航线后,可以绕过阿拉伯半岛,这样就可以摧毁阿拉伯人的贸易线,这样既可以严重削弱阿拉伯人也可以使得波斯垄断了从埃及到印度的海上贸易。另外,由于帝国疆域如此辽阔,以至印度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几乎相互隔绝,居住在这两个区域的人们中绝大多数人几乎彼此甚至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当海上贸易航道沟通后,有利于帝国两个最远的区域之间进行联系。其实,从政治上来看这也是稳固边疆的手段之一,而且帝国海军舰队也可以利用这条航线对这两个重要的边缘区域进行威慑——事实也正是如此,大流士一世从印度河派出的首先是一支舰队。

而开凿运河也具有同样的战略目的,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征服希腊作准备——当运河开通后,波斯帝国的舰队就可以通过印度洋支援进入地中海,对征服希腊进行支援,而不必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同时保持两支舰队而又不能互相支援。同时,最为重大的意义是,当运河开通后,地中海的贸易就可以直接进入印度洋而不必在通过陆路转运。

公元前516年,大流士一世派希腊人斯基拉克斯率领以支舰队从喀布尔河与印度河会流处出发,然后沿着印度河顺流而下进入入印度洋,再通过波斯湾,环绕阿拉伯半岛后进入红海,最后抵达埃及的苏伊士港。这一次航行历时二年半,斯基拉克斯的成功颇具意义,标志着印度洋航线的开通,这位希腊人回国后用希腊语写成一部航行日记。而印度省就是在他这次航行之后不久设立的。波斯建立印度行省后,从埃及到印度的海上贸易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不久就有印度商人到基什城开设旅栈。

在完成印度洋航线的探索后,大流士一世随即命令于公元前518年开凿通往尼罗河的运河。此前,在埃及中王国时期,埃及人曾经开凿了一条从尼罗河支流卢西亚克河引出的运河,但那不过是一条用来灌溉的运河。公元前7世纪,埃及法老尼克二世也曾计划将这条灌溉运河延长到苏伊士湾,这样就可以连接红海和地中海,但这一计划未能完成。现在,大流士一世要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然而那条古运河早已被泥沙淤塞,于是,波斯帝国开凿运河的工人不得不依靠一边挖掘一边打井来提供饮用水。这项工程如此浩大,但最终在大流士一世的严厉命令下终于完成。

这是一条长4日航程(当时是以天为计算航程的单位),宽度可以容纳2艘三层桨战舰并行通过。这条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埃及两侧的海上贸易,而这条运河也成了现代苏伊士运河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