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新知书系·光荣希腊
8009900000014

第14章 纵横海上800年

人类文明的进步似乎总是令人感到残酷和悲哀的,克里特岛的覆灭无疑是一场灾难,但对腓尼基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腓尼基人(Phoenicia)与克里特人几乎同时发展成为地中海海上强国,但腓尼基人主要居住在地中海东岸,这可以使他们幸免遇难。在克里特文明突然消失后,尽管迈锡尼人占据了克里特岛,但在迈锡尼人没有崛起前,腓尼基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接过了诺萨斯人的海洋贸易垄断权。从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一直到公元前6世纪,也就是克里特文明消失到罗马帝国崛起这800年间一直是腓尼基人的天下——尤其是是在迈锡尼文明被雅利安人摧毁后的400年(即希腊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和希腊被罗马人征服后这两个时期,地中海的海上贸易基本被腓尼基人垄断。这就如同一场森林大火,一片茂密的森林被焚毁了,但在这片空地上又重新生长出更加繁茂的森林。

腓尼基,实际是古代地中海东岸地区一系列小城邦的总称,主要位于利万特海中部狭长地带,最北面到了阿拉堵斯,南边则延伸到多尔,全长约320千米,它由许多城邦组成:推罗、西顿、比布鲁斯、乌加里特等。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沿海已经了出现了一批城市小国。在早期,这些小城邦主要臣服于埃及新王国。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腓尼基城邦才从中脱颖而出。这个城邦的人才被称为“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是著名的“航海民族”,这是因为早在公元前27世纪腓尼基人就已经开始从事海上运输及海上贸易活动了,各个城市的手工业、工商业发达,葡萄酒、橄榄油、玻璃制品、优质木以及紫红染料等物品畅销地中海沿岸各地。他们的足迹遍及地中海南北,到了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他们在西西里、撒丁尼亚、北非、西班牙以及直布罗陀海峡南北岸建立了许多商业据点和殖民地。

腓尼基人在海洋贸易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腓尼基人手工业发达,尤其是造船业,例如,他们有最好的投石战船,他们的弩炮战船攻击速度比其他城邦一般的战船快60%,这就为海盗活动的大行其道创造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腓尼基人出色的商业头脑使他们很快就控制了地中海区域的贸易,不仅有出口贸易,也有中介贸易,这就为他们进行海盗活动提供了生长的空间。他们的海盗活动也更加肆无忌弹。其最为臭名昭著的行为是掠夺贩卖人口。腓尼基人经常采取的战术是速战速决,他们到了一个地方靠岸后,立即寻找目标,一部分人进行贸易,另一部分人则在贸易的幌子下,进行劫掠,一旦得手,则带着战利品——俘虏物、妇女、儿童,迅速离岸而去,然后将这些妇女儿童运到市场上明码标价的出售。

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腓尼基人渐渐向西迁徙,渐渐在北非沿岸扩展,并且通过不断地海上掠夺和征战逐渐掌握了西部地中海的殖民地霸权。他们先是与希腊人争雄,后又跟罗马人为敌。罗马人当时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腓尼基人战败,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腓尼基人的大军几乎攻入罗马,但最后还是罗马人取得了胜利,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腓尼基被罗马灭亡,这在本书后面会有叙述。

腓尼基人在长达800年的兴盛中,他们尽管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当然也存在迦太基这样的大帝国,但遍布地中海东部和北非沿岸的腓尼基人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大帝国。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作为海上文明的主体之一的地位,至今,腓尼基人一直给人留下了四大特征:航海、贸易、殖民和创造字母。与克里特岛人一样,这显然与他们航海贸易直接关联——他们取代了克里特人,甚至体现的更加灵活,他们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他们因此拥有庞大的贸易船队和维护海上贸易的舰队;而这些海洋民族对土地的依赖很小,可以说有贸易的地方就有腓尼基人,而他们的舰队又能征服每一个他们想征服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是最完全彻底的海上民族,他们对土地毫无兴趣,他们获得土地的目的仅仅是需要一个港口、一个立足点,而且他们并不固守某一片土地,而是在需要的时候依靠武力占领就可以了,这种海上掠夺式的方式与18-19世纪的西方殖民者何其形似!因此他们可以说是欧洲最早的殖民主义者,他们依靠征服地中海沿岸的港口来获得新的立足点;当他们成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后,他们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语言,繁琐的埃及象形文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都不是良好的语言工具,腓尼基人必须要创造出一种高效、更容易交流的字母语言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对腓尼基人而言,最让他们关注的还是对船只的不断改进,当语言、贸易环境等这一切都得到缓慢解决后,腓尼基人开始不断改进他们的船,因为他们需要不间断的远航,并且战争频繁。因此,他们船已经非常适应地中海航行和作战:腓尼基人的运输商船船体很宽,船底呈圆形,被称之为“圆形船”;但战舰则船体细长,被称之为“长形船”,与以往的地中海战船不同,腓尼基人的战舰更加庞大,这也就更加适合远航作战。

在积年累月的海上战争中,在腓尼基人对战舰进行的改革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就是他们发扬了诺萨斯人的撞角——撞角战在那个时代是主要的海上作战方式之一。

撞角是指在战舰的首部下方装上了专门用于战舰冲撞的冲角,这使得战舰本身不再仅仅是一个士兵的载体,而是直接成摧毁敌船的武器。腓尼基人的战舰庞大,这就需要更多的浆手提供动力,因此,腓尼基人的战舰多数都是拥有50支浆,其中两名舵手,当然,浆手增加也并不意味着是绝对的好事,因为浆手的增加也等于加大了船的控制复杂程度,浆手之间必须经过长时间协调一致的训练才能达到行动一体,尤其是在作战的时刻,浆手的混乱往往会造成战舰行动失灵。

在作战中,腓尼基人的“长形战舰”显示出更大的优势:这种长型战舰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的阻力,而增加的浆手又增加了战舰的动力,这使得战舰在展开撞角战的时候能够达到很高的速度,因而也就能够对敌舰造成摧毁性的撞击。但腓尼基人仍然不满足,公元前1200年,腓尼基人又对战舰作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他们设计出了双层浆战舰,这就说在没有增加战舰长度的基础上得到了增加一倍动力的效果,并且,双层甲板也意味着可以承载更多的士兵。同时,腓尼基人也把撞角改换成了更适合冲撞的锥形,在桅杆上,腓尼基人还建了一个瞭望台,以便能更好地发现敌人和指挥战舰作战。

不久,腓尼基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们又建造了三层浆战舰,这时,他们的造船技术已经能够把船建造的更加坚实,这当然也是因为在撞角战流行的时代必需的要求——你的战舰首先非常坚固才能在撞击敌舰的时候不至于自身也受到损伤。这种三层将战舰后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地中海主流战舰,因为它达到了一个平衡:三层浆的操控性和战舰的实战需求达到了一个平衡。腓尼基人的三层浆战舰由此成了一个时代的代名字,如同战列舰横行的时代一样,腓尼基人的三层浆战舰在此后的数百年当中一直横扫地中海,直到公元前5世纪在希波战争中,腓尼基人的三层浆战舰一直都是海战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