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人脉投资课程
8005200000082

第82章 同行不是冤家

小郑在市里一条步行街上开了一家书店,开张3个月后,生意还算不错。可惜好景不长,一个姓胡的商人很快就在街角也开了一家书店,一份生意两家做,自然就没有当初那么赚钱了。小郑气得直跳脚,发誓一定要让对方生意做不下去。他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吸引顾客的办法:打折。小郑书店的玻璃上贴出了一张宣传单:本店图书除教材外,一律八五折!这之后,书店的生意果然红火了几天,不过胡某也很快想出了对策:本店图书一律八折。小郑一狠心,又贴出了告示:本店部分图书七五折,凡购书满百元者赠送精美礼品!就这样,两家书店打起了“价格战”,两个老板见到对手眼睛都冒火。两个月后,小郑拿起计算器一算账才发现,两个月来,劳心劳力却利润微薄,几乎成了赔本买卖,想来对手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生意可不能这样做了,他决定与同行和解。两人一商量,胡某提出了个建议:两家书店尽力避免进同类图书,比如一家进教辅,一家就卖漫画杂志,这样就不会出现恶性竞争了。半年下来,两家书店都有赢利,两个老板也成了不错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交流一下开店的经验,提起过去的争斗,两人都戏称是“不打不相识”。

两家书店如果继续斗下去,难免会弄个两败俱伤。幸亏两家老板及早醒悟,化干戈为玉帛,才出现了双赢的局面。都说“同行是冤家”,面对同一领域的竞争对手,很多人常常会怒目而视、相互排挤,非要争个你死我活才肯罢休。其实在同行业之间,竞争能够催人奋进,合作也有利于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共赢,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空间和利润空间。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如果能够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精诚合作,把对手变成朋友则会弥补各自的不足,借“对手”之力,达到双赢的局面。一代奇商胡雪岩就非常注重同行间的合作,他说:“同行不妒,什么事都办得成。”

胡雪岩做丝业生意的时候,同行业就有几家已经相当有规模,而胡雪岩却没有嫉妒、倾轧对方,而是设法联络他们。湖州南浔丝业“四象”之一的庞云缯,“童年十五习丝业,精究利病……镇中张氏(指张源泰)、蒋氏(指三松堂蒋家)初与公合资设丝肄,大售,众忌其能,斥资以困之。公遂独操旧业……数年舍去,挟资归里,买田宅,辟宗祠,置祀产,建义庄,蔚然为望族。”可见,此人亦非等闲之辈。

胡雪岩为了将自己的丝业做得更大,便寻求对生丝颇为内行的庞云缯的合作。两人携手,资金充足、规模宏大、联系广泛,从而在丝业市场上形成了气候,胡雪岩也得以在华商中把持蚕丝的国际业务。

当然,与对手的合作是以利益互惠为基础的,胡雪岩做生意得到了庞云缯的帮助;反过来,他也向庞云缯传授了经营药业的经验,后来庞氏在南浔开了镇上最大的药店——庞滋德国药店,与设在杭州的胡庆余堂关系密切。

实际上,胡雪岩生意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得益于与同行、同业的真心合作。胡雪岩的每行生意都有极好的合作伙伴,而几乎他的每一个合作伙伴,都对他有一个“懂门槛”、够意思的评价。由此观之,依靠对手、联合对手的力量非但不会影响到自身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以对方为靠山,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保证自己的经营稳步前进。

市场总是一定的。一行生意,同行之间由于经营内容的相同,也就意味着要分享同一市场。对同一市场的分享,也就是利益的分享,因此同行间的竞争也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而为了各自的利益,同行间互相嫉妒,以致由嫉妒到倾轧、竞争,成了同行间的常事。在竞争中,或者一方取胜,另一方被迫称臣;或者两败俱伤,第三者得利;或者一时难分胜负,双方维持现状,酝酿新一轮的竞争。这似乎是我们都能理解的,也似乎是我们大家也都能认可的市场规律。

在这种循环中有没有既不触动对方利益、己方又能得利的第三条路可走呢?

胡雪岩走的正是这第三条路。他时时顾及到同行的利益,既为别人留余地,也给自己开财路,保持了稳定的经营,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由古至今,善于联合对手的商人,总能打开别人难以打开的局面。在新加坡,有个地方叫“好客天国”。这个地方,白天是免费停车场,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子。晚上,则是小摊王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天南海北的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在这里,顾客随便坐在一家摊位上,吃了这家的食品,如果还想吃其他风味的,摊主马上会派人取来奉上,结账时只要在这家结就可以了。顾客感到非常方便,摊主之间也从未发生利益上的纠纷。这样,彼此合作,相互依靠,既保证了自己的好处又照顾了别人的利益。

而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知经营自己的事业,把同行对手全都当做真正的敌人来对待,那么他的利益必然不会长久。

多个朋友多条路,同行未必是冤家,只要你有心,只要你能选对方法,那么同行也能变成帮手,变成你的靠山。当你与同行斗得两败俱伤时,请记住,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你们还有更好的相处方式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