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人脉投资课程
8005200000037

第37章 说话要看准场合

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要看准场合,场合是指交际时的地点与氛围。

场合有庄重与随便之分、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公开与私下之分、喜庆欢乐与悲伤哀痛之分。在不同的场合应该说与之相应的话,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同一句话,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可以说,但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就不能说。假如不注意场合,说一些不适宜的话,不仅会影响交流的效果,甚至会把事情搞糟。以下几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1.庄重场合与随便场合。在轻松愉快的场合谈论那些严肃的话题或枯燥无味的学问,肯定会惹人厌烦;而在庄重严肃的场合开那些无聊的玩笑,就会让人觉得你太过轻浮、不识大体。

有一次,美国总统里根在国会开会之前,为了测验麦克风,张口就说:“先生们请注意,5分钟之后,我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满堂哗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时间里,开了一个极其不当的玩笑。因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这说明,在庄重严肃的场合是不宜开玩笑的。

2.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在正式场合说话应当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随便乱扯一气。在正式、公开的场合,比如,谈判、辩论、做报告、演讲、会议发言答记者问、主持节目、讲课,以及外事活动等情况下,就应该尽量选准词语、把握分寸,决不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尤其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在这种场合更要注意。

在非正式场合,说话就可以随意一些。就像拉家常一样,这样才更有利于感情的交流。比如,家人、夫妻、密友之间的私人交谈,街坊邻居茶余饭后的闲聊,三五个朋友在酒席宴会上的横扯竖侃,师生同事邂逅相遇的问候致意,就可以随便一点儿、轻松一点儿,措辞不必那么讲究,就算出点儿格,也没什么大碍。

有些人在非正式场合说话文绉绉,而有些人在正式场合说话俗不可耐,这都是没有把握好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界限的原因。

3.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一般来说,说话应该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喜庆的场合,千万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在悲痛的场合,你就不能说那些逗乐的话,也不应该说一些比较轻佻的话。

小王是位专业的司仪。一天,他被人请去主持婚礼。按照家乡风俗,新郎、新娘要入席吃菜用饭,接着再一桌一桌地给客人敬酒。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簇拥下入席,来宾们也分别入席。第一盘是盛满喜糖和糕点的盘子,由一个帮忙的年轻人端了上来。可是就在年轻人把盘子放在桌子上的时候,只听“咔嚓”一声脆响,盘子裂开了。宾客们听到刺耳的声音,目光全都集中过来。端盘子的年轻人吓了一跳,慌了神,脱口而出:“怎么是个破货?”话音落地,现场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见此场景,经验丰富的司仪小王灵机一动,高声说:“大喜、大喜,这叫破旧立新,‘碎碎’平安。”一句话使现场紧张的气氛重新变得欢腾起来。

众所周知,结婚是人生大事,举办婚礼的日子是喜庆吉祥的日子。由于那位年轻人说话水平有限,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把喜庆欢乐的气氛给弄僵了。幸亏司仪小王反应灵敏、能说会道,一句好听的话又圆了场。

在社交场合说话,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思想上强化场合意识。很多人没有场合意识,不管什么场合,说话都习惯从主观意识出发,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殊不知,这样往往会冒犯他人。

一些人之所以说话容易惹恼他人,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场合观念淡薄。因此,对这种人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

2.要自觉摆脱谈吐上的习惯性。人们的言行举止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这种习惯性使他们说话时来不及考虑就脱口而出,造成与场合的不协调。因此,心直口快的人必须有意识地摆脱自己口语表达上的习惯性,养成顾及场合的良好表达习惯。在交际活动中,选择恰当的说话方式,以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顾及到谈话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进行沟通。

3.善于利用特定的场合讲话。充分利用特定的交际场合说话,可以为你增添无穷的魅力,从而使你的社交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不同的场合,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并且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在小场合和大场合、在家庭场合与公众场合,人们对批评性说法的承受能力就有明显的差异的。

正是由于受特定的人脉和场合的制约,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因为,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和环境,才能更好地、有效地沟通。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想受到他人的欢迎、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你就必须注意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才能尽快融入到当时所处的环境中去;假如不注意场合,率性而为,就会破坏交际效果,成为一个不合时宜、不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