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新
8002600000010

第10章 电信领域自主创新的“开拓者”——陈卫

陈卫

出生年月:1956年

籍贯:重庆

毕业院校:重庆大学、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

职位: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驱使创新的动力一个是激情,一个是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另外还要有梦想。做人就一定要有梦想,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7岁时在幼儿园老师的启迪下做了一个单体管收音机参加全国少儿无线电发明大赛。

1977年,考入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

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在光机所当助教。之后下海开了一家软件公司。

1984年,陈卫第一次接触到大哥大这个崭新的领域。

1985年,公派到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学习期间,主要研究数字信号处理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并参加了美国太空总署哈勃望远镜外空探测卫星计划。

1990年,加入摩托罗拉公司,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工作,并完成了博士学业。

1995年,带领一批留美学者回国创业,艰难地绕过西方公司的所有专利,创造了第一个中国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系统SCDMA(同步码多分址)。

创富历程

创业伊始,挣扎在希望的田野上

1995年,陈卫和徐广涵在美国合作成立了Cwill公司,开发SCDMA无线接入系统。陈卫正好遇到来美国考察的陈世鹤,在与陈世鹤的交流中,陈卫仿佛看到了SCDMA在国内市场巨大的应用空间。同年11月,Cwill公司与中国邮科院合资成立了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陈世鹤任董事长,陈卫任总经理,开发以智能天线、上行同步等为核心技术的SCDMA无线接入系统。三年之后,信威的SCDMA无线接入系统研发成功,但这时陈卫发现,曾经憧憬的巨大市场并没有被他启动。

在SCDMA系统的研发过程中,还未从中国电信分拆出来的中国移动开始大规模铺设GSM网络,信威只好转而在固话市场寻求突破。由于SCDMA具有覆盖范围大、信号好的特点,信威在固话接入市场找到了一点儿空间,开始为中国电信“补盲点”,在其有线网络无法到达的区域,为固定电话用户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当时固定电话的初装费价格还在5000元左右,信威就靠初装费赚钱。

不过让陈卫没有想到的是,1999年电信资费调整,初装费一下降到1000元左右,用户开始抛弃信威的产品,给信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是陈卫第一次吃到“政策”的亏,不幸的是,这仅仅是开始。

随着用户数量增加,SCDMA系统不成熟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功能和质量上不稳定,而且随着用户数量增长,这个问题更加明显。就在这个最需要研发投入的时刻,为支持我国自己的3G标准——TD-SCDMA的发展,信威的大部分研发人员被派到大唐移动,参加当时国家积极推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留给信威的研发力量仅剩1个人,市场上大量客户要求退网,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工作几乎停滞,刚刚开始合作的大庆油田专网项目也举步维艰,早期的市场机会从信威的指缝中溜掉。陈卫感觉仿佛掉进了一个大坑里,失望之余,他回到了美国。

就在陈卫这一转身之间,中国电信市场却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1999年2月,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拆,失去了最具增长性的移动业务之后,中国电信四处寻找新的增长点,寻找一种“不需要移动牌照的移动方案”,虽然信威曾经为中国电信提供过无线固话解决方案,但当时的陈卫对市场“比较麻木”,当看到这个市场机会时,却因为产品和研发能力准备不足,就这样错过了。中国电信最终成就了“小灵通”。

2000年3月,为了完成与大庆油田的合作,陈卫从美国回到国内,并带来了Cwill公司的五名技术骨干。当“小灵通”不断在电信市场创造增长奇迹时,陈卫却领着信威不多的研发人员,在零下30~40度的大庆奔波于各个基站之间,在测试车上渡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夜晚,他甚至不敢去看别人的产品,因为害怕一比较,就发现自己差得太远。整整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大庆的系统才最终稳定下来,2002年大庆专网建成。当年信威所有收入全部依靠这一个项目,信威也好不容易从大坑中爬上来。

大庆专网项目机会,证明SCDMA技术的先进

2001年,SCDMA获得了科技领域的最高殊荣——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然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从实验室迈向市场的过程中,没有一家运营商愿意建设一个哪怕是小规模的网络进行试运营。2001年,大庆石油通信公司准备建设自己的专网,在对国内外可供组网的技术进行比较的时候,他们偶然发现了SCDMA。在谈到当年做决策的情景时,大庆通信公司总经理郭书昌说,北美欧洲制式不用,性价比不好,日本技术坚决不用。拍板就定了SCDMA。

当时,信威没有退路,大庆专网项目是市场给他们的唯一机会,可以证明SCDMA技术的先进性,无论如何得干好。在度过无数次失败的不眠之夜后,2003年3月,第一个采用中国技术建成的无线通信网——覆盖2400平方公里的大庆油田SCDMA无线专网终于问世了。这个网是我国第一个民族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专网。大庆油田项目的成功,给了很多对SCDMA持怀疑态度的人巨大的信心。没有大庆人精神的支持和影响,没有坚持自主创新的信念,信威十年的自主创新路,绝不可能走到今天。

SCDMA在大庆的成功引起了公网运营商的注意,相继在宝鸡、成都成功组网。虽然相对于小灵通数千万人的用户量、GSM近三亿人的用户规模,SCDMA的在网用户数量还很少,但在国际电信界,百万用户却被公认为一个网络是否商业成熟的门槛,因此,SCDMA无线接入系统,已经成为了第一个真正商用的成熟的中国标准。

2005年7月25日,大庆发生5.1级强烈地震。慌乱之中,奔向屋外的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自己的手机,与外界取得联系。此时,整个大庆话务量急剧增加,达到了平时的几十倍。一时间,当地的GSM和CDMA手机都打不通电话了,就在恐慌开始蔓延的时候,人们发现只有自己手中的SCDMA还在尽忠职守。用信威SCDMA技术的大庆油田无线通信专网保证了电话畅通无阻,承担起市民联络、抢险指挥、生产调度的重任,油田方圆2400平方公里,没有一个基站发生问题。大庆通信公司总经理郭书昌事后激动地打电话给信威公司总经理陈卫:大庆的抗震救灾、生产运行能够得到保障,多亏了SCDMA在危急时刻的优异表现!而SCDMA在地震中的出色表现则被陈卫视做对大庆人的最好回报。要知道,是大庆油田,给了SCDMA市场化的机会。

与中国网通的合作

2002年,“政策”又一次影响了中国电信市场。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一个新的机会摆在信威和陈卫面前。南北分拆之后,网通在南方没有接入网,需要大量的无线接入设备,为了能够进入中国电信占据优势的南方市场,网通开始寻找可以与“小灵通”竞争的移动技术。当时市场上只有SCDMA,他们没有其他选择。

信威最早接触的是陕西网通,在陕西宝鸡,信威的SCDMA系统经历了“残酷”的测试。在行驶的汽车上,几十部手机被放在一张报纸上同时打进打出。这样极端的测试环境,就是曾经为美国宇航局工作过的陈卫也从未经历过。经过不断测试和改进,2003年信威正式在宝鸡为中国网通的南方网络组网。创业8年,信威的1800MHzSCDMA产品终于进入公众电信网,为了与“小灵通”竞争,在市场上被称做“大灵通”。

在宝鸡组网的成功让信威在接下来几个月不断接到南方网通的订单,规模一次大过一次。2004年1~3月,四川网通用一个半月悄悄建了1000多台基站,由于通话质量好,费用低,许多“小灵通”用户开始转向SCDMA,不到1年的时间,四川网通的“大灵通”用户就超过40万。这种局面让急于在南方打开局面的中国网通喜形于色。2004年8月,中国网通的领导到信威公司考察,告诉陈卫,中国网通准备大干一场,在南方21省包括香港、澳门上“大灵通”,合同金额大约100多亿元。这个消息让才从坑里爬上来没多久的陈卫受宠若惊,于是,信威开足马力,提高产能,积极配合网通扩张。

然而好景不长,中国电信市场又开始酝酿各种变化,3G、电信重组的消息接踵而来,在未来产业政策不清晰的情况下,网通不得不暂时停止了与信威的合作。几千台基站成为库存,从2004年8月到2005年5月,信威只卖出了一台基站……不过在与网通南方各省的合作中,陈卫却意外地发现了另一个市场——“村村通”。

开发出适合中国农村并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CDMA系统

在宝鸡,陈卫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农民有手机,但是接打电话时要爬上几公里高的土坡。陕西有种特殊的地貌叫做“塬”,是一个高高的土坡,下面有水、有点绿色。在“塬”下面,手机信号覆盖不到,但经过测试,信威的SCDMA系统却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另外一些偏远的地区,由于地形比较复杂,建设其他网络的成本高,几乎没有移动网络。这让陈卫看到了SCDMA的机会。

农村通信需要的是高技术。发展农村通信市场,采用的技术一定要做到经济、便宜、容易维护。目前,中国还有3万多个行政村未通电话,这些未通村无不是自然环境恶劣或是当地农民收入极低,对于传统电信技术而言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和成本问题。SCDMA由于融合了智能天线、同步上行、软件无线电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对频谱的利用率。在相同发射功率下,SCDMA的覆盖范围是GSM的16倍,其每线成本仅为GSM、CDMA的1/3~1/2.而采用SCDMA解决“村村通”的另一大优势在于,SCDMA同时拥有语音与数据通信功能。这意味着,从通话到上网,使用SCDMA一张网就可以实现。

陈卫的目标是以农民用得起的价格,提供完整的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他提出了农村家庭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应用SCDMA技术解决农民打电话、发传真和高速上网等基本需求,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生产信息等网络应用,而这样的信息化平台成本只需要1500~2000元。一期工程即将在我国中西部省份与党员现代教育示范网结合开展试点。

2003年9月,信威在大庆召开1800MHzSCDMA鉴定会,当时信息产业部也有领导参加了大会。信息产业部在“十五”计划期间启动的“村村通”工程,计划在2005年底使全国95%以上的行政村通电话,那时信息产业部也急于找到一个可以解决“村村通”工程的产品。由于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信威的SCDMA的成本远远低于国外的系统,而且基站覆盖面积大,可以适合多种复杂的地形,这些都吸引了信息产业部的目光。

就在信威为“村村通”工程开发的450MHzSCDMA系统正在准备时,信息产业部下发文件,将“村村通”工程的频率由450MHz改为400MHz。系统改频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市场上一般需要6到9个月的时间,但为了抓住这次机会,信威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改频工作,这让信息产业部最终下定决心选择了信威。

2004年,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双重优势,SCDMA系统被信息产业部选定为“村村通”工程首选推荐制式。从此,SCDMA成功地帮助亿万农民跨越数字鸿沟,走向富裕与繁荣的现代生活。

2005年2月,信息产业部在陕西榆林召开“400MHzSCDMA农村无线接入系统生产定型鉴定会”,经过278项测试,信威终于通过信息产业部的产品生产定型鉴定。同年9月,信威又一次开始了与中国网通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合作,这次是在400MHz的农话市场。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业务停滞之后,信威重新抓住了市场。

凭借核心知识产权技术,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SCDMA不仅大大改善了国内边远地区的通信状况,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为中国创造赢得了声誉。在科伦坡电信项目竞标中,信威的SCDMA凭借在网络覆盖水平、频率使用效率、建网成本等多方面的优势,击败了国际老牌电信企业进入斯里兰卡市场。2005年6月,SCDMA在科伦坡的LMCC机房通过检测,如今,当地运营商已经向市民放号正常营运数月。

而在信威工程师建设网络时,突发的印度洋海啸打乱了工程的正常进行,出人意料的是,信威的SCDMA技术却在救灾过程中展露了无尽的实力。

在遭到印度洋海啸突袭的东南亚地区,数十万人丧身海底。在重灾区斯里兰卡,当地的GSM和固话通信设备全部被摧毁。1月6日,陈卫带领信威工程师组成救援队携设备抵达斯里兰卡。当信威工程师开始架设SCDMA网络时,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国际救援队都前来围观,他们不相信在GSM都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别的常规通信设备还能有什么用。但是短短3个小时后,救援队就凭借SCDMA电话,在20分钟内为一个重伤员找到药物,挽救了他的生命。随后,信威救援队在一天之内完成了灾区300平方公里的通信覆盖并开通使用,解决了灾区应急通信问题。SCDMA在海啸中的杰出表现,赢得了斯里兰卡政府和运营商的充分信任。为此斯里兰卡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特别接见了陈卫等人。

信威在国际市场跨出的这一小步,对中国电信业来说却是飞天的一大步。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凭借核心知识产权技术而不是低廉的产品价格,在国际电信竞争中获胜。这是自主创新的中国标准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电信竞争的首次胜利。是民族电信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成功点评

自主创新

10年以前,陈卫博士带领一群留美学者回到国内,创立了北京信威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注于无线接入通信标准的研究。他和伙伴们将公司取名为“信威”,就是决心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要在电信领域扬中华之威。他们仔细研究了当时几乎所有的通信制式,通读了数千项相关专利,特别是CDMA的核心专利,成功地绕过重重知识产权壁垒,开发出了“每一个比特都属于中国人”的全新技术规范——SCDMA无线通信系统,创造了拥有全部核心技术完整知识产权的SCDMA无线接入系统,这是中国人在无线通信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和标准研究、制定方面,第一次拿出了自己领先世界的完整体系。与国际其他无线接入技术相比,SCDMA创造性地融入了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和上行同步技术,从而使得其基站覆盖范围更广,频谱利用效率更高(例如:在同样发射功率下,SCDMA基站覆盖范围是GSM的16倍)。SCDMA的研发成功使我国在无线通信领域拥有了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CDMA无线接入系统,实现了中国电信史上的突破。

陈卫与陈世鹤等科学家一起,以SCDMA为基础和技术起源,完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的研究,从而使“中国标准”被全世界所认可。200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进行“创新之夜”评选时,SCDMA成功入选。作为第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SCDMA-V60已经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国家博物馆的第一个电信藏品。

目前,SCDMA已经在全国23个省市的116个城市建网运行,网络容量达到3000万线,人们把这种资费与“小灵通”相当而通话质量更佳的无线市话,亲昵地称为“大灵通”。SCDMA带动的自主知识产权SCDMA产业联盟,已经带动了数千亿元的产业链,极大促进了自主创新电信产业的系统发展。

针对全球无线接入市场从窄带向宽带演进的趋势,信威公司开发的SCDMA演进版本Mcwill已经开始在重庆投入商用试运行。权威专家指出:Mcwill至少领先INTEL公司强力推出、意欲独霸全球的WiMAX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商用进程两到三年。以信威公司为代表的无线接入技术中国板块在全球的崛起,已经彻底打破了民族电信企业在这一领域的依附格局。

瞄准市场空白

信威没有和GSM、CDMA争夺用户,也没有和“小灵通”争抢市场,因为它们不是要争取存量市场,而是要发展潜力更大的增量市场。“大灵通”能够覆盖“小灵通”无法覆盖到的地方,随着郊区用户收入的增加,这一部分用户的通话需求会越来越大。一方面,“大灵通”与GSM、CDMA的价格定位不同,用户群体不同;另一方面,“大灵通”与“小灵通”的市场定位也有所差异,“小灵通”主要在城市发展用户,而“大灵通”的重点是在郊外,甚至更为偏远的远郊地区,这些地区用户较散,SCDMA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旦3G牌照发放,“小灵通”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大灵通”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SCDMA的用户定位是郊区用户,这部分用户对话费极为敏感,即使3G牌照发放,这些用户也不会对3G业务表现出太多的兴趣。3G牌照发放后唯一可能出现的影响是运营商会在3G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这并不影响运营商对现有市场的重视程度,因此3G牌照发放对信威的影响不会很大。目前我国的电话普及率大概是27%,还有很多人有通信的需求而无法得到满足,SCDMA瞄准的正是这一部分增量市场。只要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有价格差,信威的这个市场就会一直存在。

营造创新文化

信威的经营理念、决策方式、管理机制及其所倡导的创新、奉献精神与公正、诚信的作风赋予企业以文化的内涵,形成了信威发展的精神支柱。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信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企业发展道路,在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制度上进行大胆尝试,以同步技术创新过程,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并高度关注客户需求,贯穿在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

信威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融汇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以开放的姿态吸收国外管理方式的精华,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信赖每一位员工,创造无障碍沟通,互相交换意见、鼓励员工参与,以民主、开放、支持的一贯作风,营造宽松、友善、诚信的人文环境。

信威始终把人才战略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战略,在注重自身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公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对优秀员工及时进行激励,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能与企业同步成长,能在企业里有“成就感”和“家园感”。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鼓励员工挑战自我,挖掘自身潜力,超越极限,注重高绩效的表现。

信威的企业风气和文化总结为:创新、奉献、公正、诚信。

创新:高科技企业的代名词。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但是,创新不仅仅表现在技术上,还包含着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市场定位的创新等各个方面。因此,就要求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员工都要有不断更新自己观念的意识,有不断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创造力,工作中要有不断的创新精神。

奉献: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在信威,人人都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奉献,团队合作的精神,不计个人报酬,主动为用户、为企业着想,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态度来营造集体,来面对工作,使企业内部形成“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

公正:在管理上要尽可能做到公正。员工在企业内部享受的待遇、职位升迁、社会地位等,要以公正的态度去处理,在制度上保证员工获得与贡献相适应的待遇和尊重。力争让每个员工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公正的心态,培养做事“公心”在前的精神。

诚信:做人的根本,团队形成核心力的必要条件。诚信有两层意思:一是真诚、坦诚。在企业内部,团队之间需要诚信,同事之间要真诚相待。二是责任心。对企业、对客户,要有信心、真心、诚心、爱心、责任心,要坦诚待客,以信为守。

商用试验:重庆人的支持

1997年,是信威非常重要的一年,如果没有这一年的突破,信威的SCDMA也许至今还在实验室里。一个叫沈长富的重庆人绝对没想到自己一生中的某一个决定,竟然对一个高科技企业带来深远影响。沈长富当时是重庆电信的一个负责人,他很不喜欢外国公司用垄断的技术压制中国电信商,而且外国公司的维护费用还奇贵。他希望搞点属于中国自己的技术来发展当时的重庆电信,于是,和陈卫一拍即合——沈长富在自己的管辖范围里,让陈卫他们进行商用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沈长富开始很担忧成败,但在看到陈卫和信威人的拼命工作状态时逐渐对他们充满了信心,还不断地游说重庆市的主管领导,最终使SCDMA的运营系统在重庆成功建立,并于1998年成立重庆信威公司,该公司现在已经发展为信威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可以说,是当时沈长富的支持,给了信威最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