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盛世长歌:走向巅峰的隋唐五代
79994800000003

第3章 杨坚建隋

第一节 皇亲国戚杨坚

自汉代以来,杨坚一族就是名门望族。杨坚是西汉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代世孙。杨坚之父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因在宇文泰执政以及其子宇文觉建立北周的过程中,与独孤信一起立下巨大的功勋而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随国公。

杨坚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出生后,被父母送到般若寺寄养。杨坚在般若寺内一直生活到13岁才回家。杨坚在青少年时期并无过人之处,只爱好音乐。依靠贵族门第的庇荫,杨坚在14岁时即担任京兆尹曹,15岁时被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16岁时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明帝时,杨坚任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周武帝时,杨坚任左小宫伯,进位大将军、随州刺史。当朝柱国、大将军独孤信还把14岁的七女儿许配给了他,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独孤皇后。因独孤信的大女儿是北周明帝的皇后,杨坚和周明帝也就成了连襟。从此,杨坚便有了双重身份,左右逢源。

随着杨坚地位的不断上升,引起了一些朝臣和贵族的嫉恨。北周初年,宇文护专权,多次想除掉杨坚,都因大将侯伏、侯万寿兄弟求情而没有得逞。

周武帝宇文邕在世时,对杨坚也很不放心,主要是因为杨坚为人龙颜,风骨不凡,有帝王之相。齐王宇文宪也劝周武帝尽早除掉杨坚。

周武帝犹豫不决,便向大夫来和问计。来和赏识杨坚,就对武帝说,杨坚是可靠的,攻城略地,无战不克,劝武帝不要自毁长城。但宇文邕还是放心不下,暗中又请星相家赵昭偷偷为杨坚看相。赵昭与杨坚私交甚深,当着宇文邕之面佯装观察杨坚面相,然后轻描淡写地说,杨坚的相貌平常,无大富大贵可言,最多也只能做到大将军。

杨坚恐惧不安,只得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为人极其低调,以避灾祸。后来借机把长女杨丽华嫁给皇太子宇文赟为妃,来消除皇室对自己的猜忌。

武帝宇文邕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公元575年,宇文邕出兵灭亡了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宇文邕死后,其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宇文赟是个昏君,荒淫无道。周武帝尸骨未寒,他便把父皇宫人全部接收过来,一泄兽欲。他为了专事享乐,干脆在第二年把皇位禅位给了7岁的皇太子宇文阐,是为静帝,自己做太上皇,称“天元皇帝”,但他却牢牢控制着实际权力。北周在他的统治下迅速走向黑暗。

宇文赟总想找机会杀杨坚。杨坚的女儿杨皇后偶有小过错,宇文赟即逼令她自裁。独孤氏闻讯,急忙上殿请罪,才救下了女儿的性命。有一次,宇文赟召杨坚过来,他事先命内侍在皇宫埋伏杀手,再三叮嘱说:“只要杨坚声色稍动,就杀了他!”杨坚心中早有了警惕,时刻防备,因此朝问时镇定从容,宇文赟最终无杀机可乘。

时时处在危险旋涡之中的杨坚如坐针毡。他权衡再三,最种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出京为藩,到地方上暂避风头。于是,杨坚托内史上大夫郑译给他谋一个地方官,这正合宇文赟的心意,于是当即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

但杨坚还没赴任,宇文赟就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5月,因荒淫过度而死亡了,年仅22岁。

周宣帝宇文赟死时,静帝宇文阐只有八岁。宣帝死亡三天之后,杨坚被任命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之职,总揽军政大权,号称“假黄钺左大丞相”。杨坚此时便掌握了北周的军政大权。

第二节 扫除夺权障碍

杨坚做了丞相之后,决定建立属于自己的统治核心。他经过一番考察,利用丞相之职拉拢了有政治才能的高颎、李德林等人作为自己的亲信;收买了掌握军权的司武上士卢贲,又任命郑译为相府长史、刘昉为相府司马。手握重兵的并州总管李穆,也见风使舵投靠了杨坚。这些人都成为支持杨坚禅周的中坚力量。有了这批以死奉公的党羽后,杨坚便开始行动了。首先他向反对或威胁他地位的宗室诸王和地方势力展开攻势。

杨坚要夺取皇权,还面临着三股势力的障碍,即北周宗室、地方反对派和在北边虎视眈眈的突厥。杨坚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先在宫廷与北周宗室斗,再用武力讨平北周旧臣的三方起兵,最后用和亲与厚赂手段笼络突厥。

在朝廷,宇文皇族,尤其是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仍以皇叔身份居上柱国、右大丞相之职,与杨坚平起平坐。杨坚通过亲信刘昉做通了他的工作,让他退休回家,不再过问朝政,条件是日后让他做皇帝。

北周宗室中最有地位人望的是以赵王为首的五位亲王,即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他们都是宇文泰的儿子,均握有重兵。杨坚知道,他们是不会坐视自己代周而立的。因此,杨坚便以嫁千金公主往突厥为名,把他们从封国召回京。五王到京后,杨坚收缴了他们的兵符。

他们不肯罢休,决定铤而走险,密谋刺杀杨坚。最终,他们没有成功。杨坚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赵王父子、越王父子、陈王、代王和滕王。至此,北周宗室的核心力量被铲除殆尽,杨坚通往皇帝之路也平坦了许多。

杨坚虽然解除了来自中央的威胁,但地方势力对他并不依附,极力反对他专权自任。当时,相州(今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联合郧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益州(今四川成都市)总管王谦,传檄天下,讨伐杨坚。他们接连策反了山东、河南的许多地方官员。

杨坚遂命大将韦孝宽带领军队出击尉迟迥,梁睿出击王谦,王谊出击司马消难。杨坚采用分化瓦解和军事斗争的策略,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平定了三地的军事叛乱,杨坚彻底控制了北周政局。

北方的突厥从南北朝的晚期开始,就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地骚扰内地。突厥原来是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后来向东迁移到了蒙古草原一带。突厥乘北齐与北周争战不休之机,不断向南扩展和袭扰。

为了解除北方边患,杨坚采取“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恩威并施,主要采取和亲突厥的策略,尽量结好。并三次修筑长城,以巩固北边的防御线。

由此,阻碍杨坚夺取皇权的三个障碍都被扫除了。

第三节 “禅让”的喜剧

杨坚为了赢得民心,在辅政之初就废除了周宣帝时的苛政,停止了洛阳宫的营建,因此深得人心。为了削弱宇文氏的影响,杨坚下令废除了宇文氏对汉人的所有赐姓,令其各复本姓,停止了历时80年的军界鲜卑化和历时45年的政界鲜卑化趋势,这一措施得到了汉人的普遍拥护。

杨坚在平定武装反抗的过程中,为自己做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杨坚以静帝的名义下诏,任命自己为大丞相,废除左、右大丞相,以防二相并立,自己麻烦。两个月之后,静帝又颁诏盛赞杨坚功德,由随国公改称随王,位在诸王之上,以20个州为随国属地。杨坚可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封独孤氏为王后,杨勇为世子,出任洛阳总管,监督东部的地方势力。杨坚假意谦让了一番后,除了削减十郡封地以外,其余则全部接受。

于是,杨坚在京师及全国的统治就得到了稳固。杨坚的人臣之位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公元581年2月,杨坚在庾季才、卢贲等人劝进下,导演了一出“禅让”喜剧。杨坚让人替周静帝写好退位禅让诏书,内容极力称赞杨坚功德,希望杨坚效法“舜代尧”、“禹代舜”的典故,接受皇帝称号,代周自立。

诏书由朝廷大臣捧着送到他的王府后,杨坚假意推辞,朝廷百官再三恳求,杨坚也辞让再三,始终不肯接受大家的美意。于是周静帝不得不再次颁诏将皇位“禅让”给杨坚,这样,杨坚才勉为其难地表示接受。

于是,大臣们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周静帝举行了禅让仪式,奉诏书和玺绶于杨坚,正式下诏退位。接着,杨坚在百官簇拥下,穿上特制的黄袍,登上了皇位。杨坚把新王朝定名为“隋”,改元“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为隋文帝。杨坚在即位的当天,大赦天下。

周静帝逊位时只有九岁,被杨坚封为介国公,食邑五千户。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保留天子车服,郊祀天地,依然行北周正朔。但三个月后,杨坚便派人暗害了他,因为他是北周皇室的象征,存在复辟的隐患,对隋王朝是一种威胁。而后杨坚又假惺惺地给他举办了丧事,彻底消除了北周遗留下的最后一抹痕迹。

开皇元年,隋文帝定黄色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自隋文帝开始穿黄袍以后,后代皇帝便以黄为贵,黄袍遂成为皇帝和皇权的象征,黄色也成为帝王的专用颜色。

第四节 统一全国

隋文帝杨坚解决了北部和东部的威胁,又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隋朝的国力大增,实力大大超过了南方的陈朝。于是,杨坚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行动。

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杨坚下令进军江陵,灭掉了后梁,扫除了进军江南的障碍。之后,杨坚就积极准备消灭南方的陈朝。

在隋文帝进行改革之际,陈朝获得了一个暂时喘息的机会,经济很快恢复。陈朝第五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之主,他一天到晚游宴玩乐,纵情酒色,制作艳词。陈朝沉醉于歌舞升平之中,整个国家都陷入了靡靡之音中。

陈叔宝既无远虑,也无近忧。他甚至在一年之内连续数次下诏,广选天下美女,择其貌美者封为贵嫔。陈叔宝每次饮宴,就会命诸嫔妃与女学士、“狎客”等共赋新诗,互相赠答。美酒伴美人,是封建帝王的基本嗜好,但陈叔宝更胜一筹。

在隋朝还没有完全扫平北部边境时,隋文帝听从谋士的计策,每逢江南将要收割庄稼的季节,就在两国边界上集结人马,虚张声势,使陈朝的百姓常错过季节,无法收割或播种。而陈朝的士兵却疲于奔命。这样一连几年,造成了陈朝的粮食歉收,士气低落。隋兵还经常派出小股人马袭扰陈军,放火烧毁粮仓,使陈朝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4月,隋文帝杨坚下诏伐陈。51万隋军兵分八路,由晋王杨广节度,统领高颎、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良士猛将,在东起大海、西迄巴蜀的数千千米战线上同时发起强攻。陈朝的长江防线纷纷告急,亡国之祸轰然降临。

陈后主陈叔宝起初听报,尚不为信。后听报隋军已渡过长江,直逼京城建康,这才急忙召集群臣商议退兵之计。老将萧摩诃主动请缨,陈叔宝大喜。当萧摩诃率大军离开建康后,陈叔宝就宣其妻及子入宫,加赏封号,馈赠金银。当萧摩诃妻及子受诏来到宫中之后,陈叔宝见萧妻美丽,遂起邪念,将她留宿宫中,强迫其侍寝,数日不归。身在前线的萧摩诃闻知此事后,当即晕倒,将士见主帅昏厥,慌作一团,战意顿失,结果陈军不战自溃。

很快隋军杀进了陈皇宫,宫内乱作一团。文武百官各自逃窜。陈叔宝慌忙带着最宠爱的张贵妃和孔贵妃,跑到景阳殿后井下躲藏。隋兵得知后,用绳子将三人拉了上来。陈叔宝被俘之后,陈朝各地的官军纷纷投降。公元589年正月,陈朝灭亡。

陈朝灭亡,标志着长达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结束,也是中国自公元316年西晋灭亡起,经过273年的分裂局面,重新获得的全国意义上的统一,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