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冶炼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伟大的青铜时代,历经夏、商、周,持续了1500多年的时间。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中国古代迈开了世界文明史上领先的步伐。
大约距今4000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洪水。大禹因为治水成功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尊重,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并最终建立了夏王朝。而夏王朝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中国。
195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沿着古文献记载的夏人活动区域进行考察。在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他们发现了很多陶器的碎片,直觉告诉他们这里可能是一处古代都城的重要遗址。后来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头清理出两座大型宫殿基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近几年,在二里头遗址又发现了多座宫殿建筑基址,有些宫殿基址左右对称,并由前后相连的几进院落构成。这二里头遗址真的是夏朝的故都吗?
古文献记载,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集中各地的铜料铸了九鼎以象征国家范围。人们在二里头遗址也确实发现了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一件铜鼎,它是否就是禹铸的九鼎之一呢?换句话说,这些青铜器是夏朝人制造的吗?我们不得而知。
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前后,中国历史从夏朝进入到了商朝。1983年春天,在离二里头遗址6千米的地方,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面积19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这座城建于3600多年前,是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在夏都附近建立都城的目的是为了向当时的3000多个诸侯国显示,商王朝已经成为天下的中心。
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代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到公元前1046年商代灭亡,殷一直是商都,从汉代开始被称为殷墟。殷墟甲骨文中多次记载,商王朝曾与远在西南的“蜀”发生过关联。“蜀”是今天四川省的简称,而古代的蜀国却像是裹在历史迷雾中的幻影。
四川广汉三星堆,传说是玉皇大帝从天上洒下的三把土。所谓三星堆,其实就是残存的古城墙,城墙上的夯土层清晰可辨。对于古蜀人来说,厚厚的城墙似乎是他们固守的最后的堡垒,终于有人扣响了这个王国的大门。
1986年的夏天,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各种金器,它们是国王的财富,守护它们的是一群咆哮着的猛虎,这些守护神在地下为这个王国尽职了3000多年。人们终于发现那个神秘的古蜀国和中原的商王朝一样,有着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那么,古蜀王国的主人究竟是谁呢?古蜀人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因此有人猜测说他们是从太空来的外星人,这当然很荒唐。
甲骨文的被发现使中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殷墟的甲骨文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早的汉字,这些文字在商王频繁地祭祀活动中被保留下来。甲骨卜辞中的单字已经超过了4000多字,目前可辨认的至少有1500多字。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具有不朽的品格和永恒的价值。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代开始进入思想与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一群心怀天下的知识分子为着一个共同的社会理想所展开的学术争鸣,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使中国文化从神秘的氛围中生出了清晰的理性主义,与上古的混沌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那个辉煌的时代虽然已经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但是,那理性的光辉却一直照耀着中国大地,成为后代中华文明思想智慧的基础和源泉。
这是一个充满血色的时代,帝位的交替、娱乐、祭祀、殡葬等等无不沾满血腥。这也是一个令人很纠结的时代,尧舜禹禅位真相、夏朝的都城所在、传国九鼎下落、曾侯乙青铜器、甲骨密码、三星堆文明、殷人移民、消失的方国等等谜团,都在考验着历史学家们的智慧。
为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历史知识,本书用通俗的行文方式和独特的写作思路与选材视角,对夏商周历史作了粗略勾勒。全景展示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既有正史,也有野史。呈现给读者的是不一样的夏商周历史。本书既可做历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之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