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悟出管人用人心法
7999200000031

第31章 要想交流,先要同流

如果管理者始终认为下属不理解自己的原因是下属本身的水平有限,那么管理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够与员工同流的,只会令自己和下属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与员工进行有效的交流便成了一句空话。

战国后期,楚国国君顷襄王在位时,宋玉担任楚国大夫。

宋玉在任期间,常有人上奏指责他。为了澄清事实,顷襄王将宋玉召入宫中,以便当面质问。见了宋玉后,顷襄王厉声问道:“宋玉,你能不能让我的耳根清静清静?自从你上任开始,我总能够听到有人向我反应对你的不满。对你不满的人不仅为数众多,而且包括各个阶层,你让我如何相信你呢?”

从顷襄王的话中,宋玉知道自己惹怒了龙颜,如果不能够解释清楚,就会大祸临头。他立即伏地叩拜,忐忑不安地说:“臣有罪,弄得大王不得安宁。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众人对我的不满自然有他们的原因,但这并不表示我的做法是错误的。希望大王能够容许我讲一个故事,我相信大王听完这个故事后,就会明白其中的缘由。”

顷襄王示意宋玉继续说下去,于是宋玉接着说:

“先王时代,一位歌唱家曾在这个地方表演过。首先,他演唱了《下里》和《巴人》,这两首歌曲非常通俗,妇孺皆知,以至于数千人与他和唱,顿时歌声震天;接着,他唱了《阳阿》和《薤露》,这两首歌曲是民谣,流行程度不及《下里》和《巴人》,如此以来,和唱者仅剩下数百人;后来,他演唱了《阳春》和《白雪》,这两首歌曲不仅格调高雅,而且其中的韵律变化无穷,令人难以捕捉,结果,和唱者寥寥无几。这种现象说明,当歌曲的风格和境界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和唱的人自然会减少,而能够理解的人将会更少,甚至没有人能够理解。”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这个道理。例如,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凤凰稍一振翅,便可直上云霄,它能遨翔天空,知道天有多大,地有多高,而这些是在灌木丛中寻食的山鸡难以理解的;大鲲稍稍摆尾,便能潜入海底,它能畅游大海,知道江有多阔,海有多深,而这些是在池塘中嬉戏的小鲵难以理解的。”

“既然如此,世上肯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如鸟中凤和鱼中鲲,其思想和行为由于不平凡而难于被常人理解。所以,对我不满的人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我,而不是因为我做得不对。”

一个明智的管理者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要想管理好下属,一定要与下属广泛的接触。在与下属接触的过程中,既要能够听懂下属的话,理解下属的行为,又要能够使下属明白自己的期望,理解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因此,要想与员工之间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必须先要学会如何与员工同流。同流的方式有很多,这里列举三种:

(1)示弱

一位记者对一位政治家非常反感,因为他不能容忍这位政治家的趾高气扬。为了让这位政治家出出丑,他前去拜访,想搜集一些有关这位政治家的丑闻。

记者以为政治家只会简单地回答自己几个问题,刚一进门就立即采访。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政治家却说道:“今天我有的是时间,我们可以慢慢谈。”

不多时,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随手将咖啡杯扔在地上。仆人刚收拾好地面,政治家把香烟倒放入嘴中,然后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政治家出了一连串的洋相,这更令记者感到意外。不知不觉中,他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模糊的同情感。

其实,这整个过程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

这位政治家的做法是一种示弱的行为。他的这一行为拉近了他与记者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了记者的敌对心态。

管理者因与员工的地位不同,已经在无形中与员工间形成了隔阂。如果管理者还要刻意表示自己在某些方面强过员工,无疑会加深与员工间的隔阂。如果双方的隔阂无法消除,就无法进行顺利的交流。

示弱是一种与员工拉近距离的好方式。通过示弱,可以让员工感受到:管理者并不是一直高高在上的,他除了管理我们外,跟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其实,示弱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与员工接触的过程中,可以谈谈家中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孩子不听话、与妻子的关系不融洽等等。

(2)攻心

战国末期,燕国的一位将领率领燕军攻下了齐国的聊城。

此时,聊城有人去燕国离间燕国国君和这位燕将的关系。燕将听说燕王中了聊城人的离间计后,害怕回国后被燕王诛杀,不敢回去,于是就死死把守聊城。

齐国失了聊城后,齐王派田单率军前去夺回领地。田单在聊城苦战了一年多的时间,不仅没有攻下聊城,而且牺牲了很多士兵。正在此时,鲁仲连出现了。

鲁仲连,齐国人。他口舌伶俐,能言善辩,而且不拘一格,能够运用多种奇特而又巧妙的计策说服别人。

鲁仲连见齐军久久不能攻下聊城,于是前来为田单出谋划策。他给燕将写了一封信,然后让士兵用箭将信射进城中。

鲁仲连在信中对燕将说:

“我听说,智者不会因错过时机而失去本可以得到的好处,勇士不会因惧怕死亡而使自己的名声毁于一旦,忠臣不会因保全自己而不顾国君的安危。如今,您因一时的愤怒而固守聊城,不愿意归国,使得燕王失去了一位臣子,这是对燕王的不忠。为了保全性命,您打算与聊城同归于尽,从而不能令齐国人感到敬畏,这是对自己勇气的否定。您虽攻下了城池,却因对燕王不忠而毫无功劳可言;您虽能够暂且保住性命,却因贪生怕死欲与聊城同归于尽而毫无名声可言。您的做法只能够使你功败名灭,这是没有智慧的表现。因此,为了不失忠诚和名声,为了能够载入史册,忠臣不会离开国君,勇士不会惧怕死亡,这也正是智者的作为。此时正是有关死生、荣辱、贵贱、尊卑的关键时机,而且这个时机一去便不会复返,希望您能够认真考虑,做出超出世俗的决定。”

“楚国攻打齐国的南阳,魏国攻打齐国的平陆,而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齐国仍然没有归顺秦国的心思。因为,齐国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如今,秦国大势已经形成,魏国因与秦国接壤将会受到直接的威胁;秦国一旦起兵,楚国形势便会变得非常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楚、魏两国即使想占有齐国的领地,也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齐国是不会担心失去南阳和平陆的。至于聊城,齐国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更何况,齐国已经将楚、魏两军赶出了齐国领地,正在商讨夺回聊城,但燕王此时是不会派兵前来救援的。如此以来,您将会面临双重困难。一方面,齐国会动用全国的军队来围攻您;另一方面,您据守聊城已经长达一年,粮草辎重日益枯竭。依我所见,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聊城恐怕要被攻破。”

“而且,燕国国内已经大乱,燕王和众臣都举手无措。燕国丞相栗腹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赵国,却被赵军围困在赵国。燕国虽是万乘之国,却要削地与赵国求和,令天下人耻笑。燕国如今破烂不堪,灾祸不断,国内百姓不知何去何从。在这种情况下,您却要死守衰破的聊城,与齐国全军对抗,无疑是墨翟之守,以卵击石;您手下的将士饿得几乎要啃食人骨,根本无心拒外,如同孙膑之兵,一触即溃。这些道理都是很明显的,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能够想明白。”

“我站在您的立场上考虑,认为与其死守聊城、殊死挣扎,不如保全军队、返回燕国。如果您能够把军队带回燕国,燕王肯定会非常高兴;士兵返回燕国后,能够见到自己的亲人,给亲人讲述你们在齐国如何与齐军作战的,您的功劳自然会得到燕国人的认可。如此以来,您既可以辅佐国君管理群臣,又可以安抚百姓稳住民心,功名可立。除此之外,您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投奔齐国。齐国会给你分封土地,让你比范蠡更加富有。您返回燕国也好,投奔齐国也罢,总之各有各的好处。希望您能够果断决策,为自己选一条路。”

“我还听说,成大事的人是不会拘泥于小节的,立大功的人是能够容忍小屈辱的,古代的管仲和曹子便是这样的人。管仲不择手段射杀齐桓公中,这是因为他想篡权;不愿意陪主人公子纠一起死,这是因为他怕死;后来被齐桓公束缚在囚车中,这是一种耻辱。如果一个人有过这三种经历,君主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臣子,平民百姓也不愿意接受他。如果管仲一直被囚禁,或者到死都没有被送往齐国,那么他的名字免不了会成为污秽之人和卑贱行为的代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奴隶都不愿意与他为伍,更何况世人!然而,管仲不以身遭囚禁为耻而以不能治理天下为耻,不以未与公子纠同死为耻而以不能够在众诸侯国中树立威望为耻,正是因此如此,它能够身带这三种令君主和百姓都不齿的行为而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使得自己名扬天下而光照邻国。曹子身为鲁国大将,三战三败,使得齐国丧失了五百里的领土。如果曹子计较这三次败绩而不愿意悔过,或者无颜再见鲁国国君而刎颈自杀,那么,他的名字免不了成为败军之将的代表。然而,曹子将三次败绩抛在一旁,返回鲁国与鲁国国君商议大计。后来,在齐桓公召集天下、会见各路诸侯时,曹子在会坛上仅凭着一把剑指着齐桓公的心口,脸色不变,言辞不乱,将三次战败带来的耻辱在一日之内洗清,令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信顿时盛传。如果曹子为了不受小辱而被小节约束,以至于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就不会立下功名,这是不智慧的。因此,远离愤怒招致的怨恨,就能够立下终身的名气;抛弃无关大局的琐碎事情,就能够定下累世的功业。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功业可以与三王争流,名气可以与天壤相比。希望您能够从中选择一条路。”

燕将看完鲁仲连的信后,悲哭了三天,还是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他想返回燕国,可是已经与燕王之间出现了感情上的裂痕,担心回去后会被诛杀;他想向齐国投降,可是已经杀了很多齐国俘虏,担心投降后会被齐人侮辱。他感叹地说:“与其被别人所杀,不如自杀。”随后便了结了性命。

鲁仲连的一封书信便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令人叹服。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在于他的说服技巧。

他首先指出了燕将犯了不勇、不忠、不智的错误;然后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让燕将感到手足无措;最后又站在燕将的立场上为其出谋划策。燕将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自杀。

堡垒之所以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是因为堡垒的外部是坚固的,而内部是空虚的。人也是如此。一个表面看起来再坚强的人,他的心也有脆弱的时候。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要想与员工进行顺利的沟通,先要融化员工心中的壁垒。

(3)微笑

张明负责为单位招聘一名合适的人选,结果他找到了一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与这位大学生通了几次电话后,张明得知还有几家公司也希望得到这个大学生,而且这几家公司的实力都比张明所在的公司强。所以,当这个毕业生表示愿意到张明所在公司工作时,张明显得异常意外。

后来在交流中,张明得知了这个毕业生来他们公司的原因。这个毕业生说:“其他公司的经理在电话里说话总是生硬的,商业味很重,让我感觉到像是在做生意,可你却完全不同。我似乎能够感到你在电话的那一边微笑着与我交谈。”

微笑是礼貌的体现,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水准。一个刚刚体会到微笑妙用的公司负责人说:“我刚刚开始对下属微笑时,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可接下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欣喜、赞许。后来,下属们也养成了对我微笑的习惯。”

微笑能够感染员工,能够创造一个活跃的氛围。管理者在这种氛围中与员工交流,一定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

用人管人一点通:

管理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与员工进行广泛的接触,消除与员工之间有形或无形的隔阂,保证自己真正融入到员工形成的集体中去。在与员工同流的基础上,再去创造一个融洽的交流环境,然后用通俗的语言或简洁明了的行为表达出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