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专心:一车不能赴两途
7998500000074

第74章 使自己成为一个认真的人

一位著名作家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究竟什么才事关真正的大局,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其实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也许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却可能生死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有一个发生在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当时,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高。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仍然还差一点点。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对此,厂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再改进,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他们一再强调,任何产品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不妨想想,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1000个伞兵中,会有1个人因为跳伞而送命。后来,军方改变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1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零。

认真地做事,认真地做人,这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尤其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的浮躁和粗心的坏毛病。因为,也许正是这一个小小的不认真,就有可能结束一个人的生命。一个质量不过关的轮子会毁了飞机上所有的人,一个错误的标点会带来极大的财产损失,一个设计上的小小错误会使一座大桥塌陷……这样的教训太多了,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著名文学家胡适在《差不多先生传》中虚构了“差不多先生”这样一个人物,他代表了一种做事差不多就行、不追求更高境界的作风,胡适写道: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别人说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忆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缜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也许在生活中,“差不多先生”对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开,不计较。不过在职场上,“差不多”的心态却是必须杜绝的,因为每个员工都是团队的一分子,如果每个人都是“差不多”,不仅会导致组织难以获得利润,甚至还会因不慎造成重大事故。

因此,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认真负责,对自己要求严格,尽我所能,做到尽善尽美。每一项工作,都一定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了便交差吗?自己认为所差的那一小点,会带给自己、公司或顾客什么损失呢?

“粗心、懒散、草率”等这样一些字眼,正是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工作中,没有人会欣赏敷衍了事的人,不论是上司、同事,还是下属。敷衍甚至比不忠诚、不勇敢更有杀伤力,因为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灵魂,损害人的责任感,损害人的敬业意识和诚实精神,而这些正是一个人立足职场并做出成绩的基础和保障。要知道,敷衍工作就是敷衍自己。

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傅雷是一个一生都认认真真的人。他一生致力于外国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的翻译,先后翻译了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的作品33部。他还写了不少文艺和社会评论作品。他写给儿子的家书结集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傅雷为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认真”。《高老头》这部巴尔扎克的著名作品,他在抗战时期就已译出,1952年他又重译一遍,1963年又第三次修改。他翻译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从1936年到1939年,花了整整3年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他又把这部上百万字的名著的译稿推倒重译,而当时他正肺病复发体力不支。他这样做,就是要精益求精,把最好的译作奉献给读者。

对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傅雷也是十分严谨和认真。在他宽大的写字台上,烟灰缸总是放在右前方,而砚台则放在左前方,中间放着印有“疾风迅雨楼”的直行稿纸,左边是外文原著,右边是外文词典。这种井然有序的布局,多少年都没有变过。他家的热水瓶,把手一律朝右。水倒光了,空瓶放到“排尾”,灌开水时,从“排尾”灌起。他家的日历,每天由保姆撕去一张。一天,他的夫人顺手撕下一张,他看见后,赶紧用糨糊把撕下的那张贴上。他说:“等会儿保姆再来撕一张,日期就不对了。”他自己洗印照片,自备天平,自配显影剂和定影剂;称药时严格按配方标准,尽管稍多稍少无伤大局,他还是一丝不苟。有一次,儿子傅聪从国外来信,信中“松”、“高”、“聪”等字写得不够规范,他便专门写信给儿子,逐一进行纠正。

成功之所以不容易获得,原因在于它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但最基本的是要心态成熟、做事成熟,无论多小的事,都要认真地做。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努力地让自己成为一个认真的人,成功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只有对自己要求严格,与“差不多先生”绝交,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责任,才能下决心把工作做到最好。喜欢敷衍的人们应该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侥幸占过那么一两次小便宜,长此以往必然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