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专心:一车不能赴两途
7998500000024

第24章 抓住重点,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为拥有一个复杂的算法和方案而激动,认为这是高技术,高能力的表现。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技术,我们甚至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抓不到重点。一个高明的人和组织,是要尽力去简化自己的流程和技术,通过简化,降低风险,让事情变得更加可控。

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事情看上去很简单,但由于灯泡不是规范的图形,而是梨形,因此测量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标尺测量,一会儿计算,又运用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测量出来。就在助手又搬出以前学过的几何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他看到助手面前的一叠稿纸和工具书,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爱迪生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入量杯,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助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的工作都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复杂的,也许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最高效的!

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却能给职场人士一些重要启示:

第一,凡事应该探究“有没有更简单的解决之道”。

在着手从事一项工作时,要先动脑,想想这件事情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去做,而不是急急忙忙去动手,以致白白忙碌了半天,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思维方法总是与复杂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凡事总往复杂的地方想,而且认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越复杂就越好,以致钻进“牛角尖”里。事实上,学会把问题简单化,才是一种大智慧。

某大学的一个研究室里,研究人员需要弄清一台机器的内部结构。这台机器里有一个由100根弯管组成的密封部分。要弄清内部结构,就必须弄清其中每一根弯管各自的入口与出口,但是当时没有任何相关的图纸资料可以查阅,这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和麻烦的事。大家想尽办法,甚至动用某些仪器探测机器的结构,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一位在学校工作的老花匠,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法,很快就将问题解决了。

老花匠所用的工具,只是两支粉笔和一支香烟。他的具体做法是:点燃香烟,吸上一口,然后对着一根管子往里喷。喷的时候,用粉笔在这根管子的入口处写上“1”。这时,让另一个人站在管子的另一头,见烟从哪一根管子冒出来,便立即也用粉笔写上“1”。照此方法,不到2个小时便把100根弯管的入口和出口全都弄清了。

第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想得越多就越深刻,写得越多就越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做得越多就越有收获。他们却不知道,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否则,再多,不合适,又有什么意义呢?

美国独立之前,人们推举富兰克林和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由杰弗逊执笔。杰弗逊文才过人,最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东西品头论足。

杰弗逊将文件交给委员会审查时,在会议室中等了好久都没回音,于是非常急躁。这时富兰克林给他讲了个故事:一个决定开帽子店的青年设计了一块招牌,写着“约翰帽店,制作和现金出售各种礼帽”,然后请朋友提意见。

第一位朋友说,“帽店”与“出售各种礼帽”意思重复,可以删去;第二位和第三位说,“制作”和“现金”可以省去;第四位则建议将“约翰”之外的字都划掉。

青年听取了第四位朋友的建议,只留下“约翰”两个字,并在字下画了顶新颖的礼帽。帽店开张后,大家都夸招牌新颖。

听了这个故事,杰弗逊很快就平静下来了。后来公布的《独立宣言》,的确是字字珠玑,成为享誉世界的传世之作。

可见,“多”不一定就是好。很多时候,“多”是累赘,“多”是画蛇添足,“多”只会使你更忙,更没有章法。因此,凡事“合适”即可,不要盲目求多、贪多,否则,事情就有可能搞成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一些事情无法推进,往往是因为方案设计的不合理。要不是设计得太复杂,看不懂,对控制风险没把握。要不就是设计时,考虑好的方面太多,每个步骤都不能出问题。暂且不论方案是不是很完美,谁又能保证执行过程一点问题不出?所以,能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