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推销活用36计
7997800000072

第72章 实指虚骂 以智取胜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强大者要控制弱小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采取适字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推销活用”

指桑骂槐,在外交与政治谋略中是常用之计。“指桑”而“骂槐”,施加压力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用警告和利诱的办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在推销活动中,有时直接向客户推销,宣传效果可能并不好,换种方法,“指桑”而“骂槐”,婉转一些,可能会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指桑骂槐”有时正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优秀,这个“骂”是虚的,重要的是为了借此凸显自己。

美国面包大王凯瑟琳·克拉克为了一个“善”字,自开店那天起就反复强调自己生产的面包要成为“最新鲜的面包”。为此她规定面包存放超过三天就要回收。为达到要求,凯瑟琳想出了一个办法:按地区排了一个循环表,每三天送货一次,顺便回收过期的面包。哪家商店售完时,通过电话联系就保证及时供应。

起初,这条规定给她带来很多麻烦,因为一种新品上市销路不可能马上好起来。存货一多,要严格执行“不超过三天”的规定就很困难了。尤其一些经销店嫌麻烦,不愿天天检查,调来换去,他们倒宁愿把不太新鲜的面包留在店里卖。一些员工也抱怨凯瑟琳太较真儿,面包三天又坏不了,何必非换不可?

但凯瑟琳却坚持自己的主张,一再告诫员工:我们不要与一些奸商同流合污,我们只卖最新鲜的面包。

一年的秋天,一场大洪水导致了面包短缺。外勤人员没有得到指令,还是按往常用车送新面包并收回过期的面包。车子载着从偏远店里收回的面包停在人口稠密区的商店里回收面包。立刻被人群包围住,提出要买车上的面包。运货员解释说:过期的面包按规定是不能卖的。怎知道越解释,人们越不相信,认为他们想运到其他地方卖高价。人越来越多,到最后车子动不了了。警察到场维持秩序,几个记者也闻风而至。运货员说:“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公司的规定特别严,没有老板的指示,我是不能自作主张把过期的面包卖给你们的,我会被炒鱿鱼的!请多多原谅,放我走吧。”人们在起哄,没了办法的警长只好说:“小伙子,这不是你要卖,而是他们要‘强买’;这并不关你的事。”警察一发话,过期面包很快被“强买”一空。记者从不同的角度挖掘题材,在报纸上大肆渲染一番,轰动了整个美国。

凯瑟琳公司的“最新鲜面包”因此深入人心。其善待公众的形象树起来了,业务因此蒸蒸日上,小作坊变成现代化大企业,年营业额由2万美元上升到400万美元。

凯瑟琳运用“指桑骂槐”的策略,使自己的面包迅速占领了市场。她所骂的“槐”是指其他的面包商,而其用意无非是为了表明自己的面包绝对新鲜。这虽然不是一个真正的推销故事,但却和推销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你认真思考,就会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