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是养出来的
7992400000079

第79章 只有爱,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喜欢看历史、政治方面的书,平时茶余饭后喜欢谈论时事,评议人物。耳濡目染,女儿也有了这方面的爱好。我们父女会在空闲时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各抒己见,兴致盎然。

1993年,毛泽东百年诞辰纪念日前后,我们议论频率最高的话题就是毛泽东的功过。我认为他功过相当。女儿在参加了毛泽东百年诞辰纪念日庆祝活动时听了有关报告、看了电影、电视后说:“爸爸,我看毛主席的功劳是很大的,功大于过。”

在这些议论中,我们是平等的。我不会自以为是家长,把个人观点强加给孩子,所以我们的议论是件挺轻松愉悦的事。

女儿在初中毕业时对我说:“爸爸,我们同学之间在互相题写毕业赠言了。我在‘人生信条’一栏写的是:别人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在‘人生理想’中写的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在‘青春偶像’栏写的是:周恩来。”

女儿最敬佩的领导人是周恩来和彭德怀,我也如此。我们认为: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公仆。

周恩来、彭德怀百年诞辰纪念日来临前,女儿从新加坡专门打来电话,要我把纪念他们的电视录下来,她放假回来要看。

1998年12月6日晚上,女儿从新加坡刚回到家,匆匆吃了饭,就迫不及待地看《百年恩来》,直至深夜两点。第二天、第三天连续把《周恩来百年诞辰》《彭德怀百年纪念》录像看完。

我们议论最多的是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腐败行为以及社会上无孔不入的不正之风。

我对女儿说:“虽然社会上还存在严重的不正之风,还有许多不合理现象,但我们相信,随着法制的健全,时代的进步,社会风气肯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作为个人,虽然无力改变社会,但可以做到完善自我。每个人把自己的素质提高了,那整个社会就文明了。我们不要随波逐流,更不应同流合污!我们应该坚持做一个正直、正派、善良、勤奋的好人。”

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始终贯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祖国的教育主线,始终持一种昂然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记得女儿上六年级时,杭州市民政局与《杭州日报》共同发起“援助孤儿”活动,我让她独自一人到报社去捐款。这既培育了她的爱心,又锻炼了她的独立能力。

在女儿初中时,我们在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仍支持女儿参加“希望工程”。1995年9月10日,《杭州日报》第三版还刊登了我女儿题为《结对子,献爱心》的文章。

留学新加坡后,她还继续为祖国的“希望工程”捐款,资助了一名杭州的初中学生。

当女儿从我写的信中得知中国科技馆第二期建设缺钱,李政道博士倡议每个中国人捐一元钱的消息后,她就从新加坡写信给北京中国科技馆筹建处捐款一百元,以示一个中国留学生的爱国情怀。

1998年黑龙江、长江流域相继发生特大洪灾,女儿踊跃参加留新学生自发组织的捐款活动,把所募集的善款送到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支援祖国灾区。

到新加坡两个多月后,她在来信中这样写道:“新加坡的言论比较自由,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这给人们了解时事提供了大空间。通过一些主观或客观的比较,我更加体会到了我们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美国共同成为这里舆论关注的中心。我也亲身体会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我们来到新加坡,对这里的一切并不感到有很大的反差。以杭州为例,虽然我们在城市建设、生活水平等许多方面仍与新加坡有不少差距,但这些是很有限的。发达国家(地区)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繁荣,我们祖国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落后。”

每到国庆节,我女儿和中国留学生就会面对祖国方向唱国歌,唱《歌唱祖国》,朗诵《黄河颂》《长江之歌》,以表达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这就是我女儿由从小接受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的教育升华到爱祖国、爱人民的真实历程。

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同学都不爱,长大了怎么会去爱人民?如果从小不爱家庭、不爱学校,以后会爱祖国吗?

我们不能口号式地、空洞地或“高大全”式地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而要具体地、生动地从日常细微处入手,教育孩子“爱父母、爱同学、爱家庭、爱学校、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卫生”,使孩子从小充满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