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古时那些善于运用道的规律的人,见解微妙而且精深玄达,达到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地步。正因为难以认识,所以勉强来形容他:行事稳妥谨慎啊,就像严冬赤脚过河;忧虑谋划啊,就像提防四方邻国来围攻;恭敬严肃啊,像做宾客一样;融和可亲啊,就仿佛正在消融的冰;敦厚质朴啊,像未经雕琢的原木;旷达开阔啊,像空旷的山谷一般;混同不孤傲啊,像江河浊流一样;谁能够在混浊的流水中静止下来,静止后慢慢澄清;谁能够使静而不萌发的东西运动起来,使其慢慢显露生机。遵循道的规律的人,不提倡盈满、过度。只因他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
【解析】
老子承接上一章的内容,讲解领悟了“道纪”之人的情貌特征。大而言之,得道之人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有很强的静定功夫。表面上清净无为,而实质上蕴藏着极大的潜能,他们极富创造性,只是不愿显山露水。他们静谧幽深,难以测识。老子对得道之人的形体特点作了详尽的概括,我们归结为以下七点,并逐一进行解析。
一是“豫兮若冬涉川”,豫,警惕、慎重的样子。全句的意思是说得道之人的每一步行动都是无比警惕、小心的,就像冬天赤脚过河一样小心谨慎。我们都知道在冬天沿着冰面过河是十分危险的行为,一般人经常遇到这种情形,所以在处理事情时往往表现得粗心大意;而得道者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表现出谨慎的处世态度,就如同冬天涉河一般。
二是“犹兮若畏四邻”,犹,小心、犹豫的样子。全句的意思是说得道之人好像畏惧自己的邻居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不逾越常规;制止自己的行动使之不嚣张放肆干扰邻居的生活。人是群居动物,得道之人也是人,他们也不可能生活在人世之外,他们要生存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建立密切的联系,离群索居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当他们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处理矛盾的过程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观和处世哲学,周围的人(邻居)对其评价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最能映射一个人的真正本质。
三是“俨兮其若客”,庄严肃穆的样子。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无论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情形之下,都会把自己摆在客人的位置,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地对待人和事,而不会随随便便地对待日常生活问题。从生命的本质意义上来考察,人是人生路途上的匆匆过客,是大自然的普通客人,和其他的生物一样,没有生和死的选择,这是大道的必然规律。得道之人和大道同步,他们乖乖地做客人,严肃认真地对待日常生活琐事,和世间的庸人有本质的不同。庸人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势必以尊贵的态度对待自己而以嚣张的态度对待自然,庸俗之人以损害自然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后以毁灭自己而告终。老子主张以客人般严肃认真的态度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混过一世。
四是“涣兮其若凌释”,涣,涣散;释,消解,形容冰解冻的情形,比喻得道之人从自己的欲望、梦想、抱负、追求、知识等重负中解脱出来,恢复为本我,就会有难以言表的轻松愉悦、悠然自得。这种感觉就像是冰封了一个冬季的河水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消融,是一种轻松的惬意的感觉。得道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释放自己,老子把得道者的觉悟恰当地比喻为冰封消融,从而焕发出自然的勃勃生机;从得道者自身而言,他们能冲破束缚自己的追求、意念、思维,完成自己对自己的征服。他们不执着于一事一物,了无牵挂,自然也就逍遥自在。
五是“敦兮其若朴”,敦,内在端庄、厚重;外在朴素、自然。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以其端庄厚实的本质能轻易地抵御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因而表现出返璞归真的外在形象。敦厚实在的品格是人类社会一直提倡和赞颂的,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类社会所提倡的。我们常用浑金璞玉来形容那些不炫耀、敦厚朴实的人,得道之人就如同浑金璞玉,具有真材实料但默默无闻。
六是“旷兮其若谷”,旷,开阔、宽广;谷,比喻像山谷一样虚空。全句话的意思是得道之人心胸宽广,就如同山谷一般空虚高深。他们能够包容万物,无所谓仇恨,心中充满了友善,和没能体悟大道的人有本质的不同,没领悟大道的人喜欢洁净而厌恶污秽,有分别就有烦恼和祸患。得道之人处污秽无所谓污秽,处清洁无所谓清洁,与外在世界浑然一体,他也就无所谓痛苦烦恼、祸患和灾难了。没有了这些分别,他也就显得自在无为、随心所欲了。
七是“混兮其若浊”,混,混同;浊,混浊。得道之人是清醒的,清醒的最高境界是,混浊的外在形象、透亮明净的内心,他和污浊的世界同为一体,不隔离不生疏,这是修道的最高境界,也是修道的终点,它是平淡无奇的,没有浓墨重彩、大肆渲染,而是不显山露水,于平淡中见道之真谛。
智慧典例为人之道
张良勤修内心成奇才
汉朝的开国元勋张良在他读兵法之前,几次刺杀秦始皇都未成功。后来,他因品德高尚而得到《太公兵法》,并努力研习,学成后辅助刘邦,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一天,年少的张良前往集市,路过一座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迎上前来,对他说:“我的鞋子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你能帮我捞上来吗?”张良二话不说就下河帮老人把鞋捞上来。等他上来时,老人又说:“我右脚的鞋又掉下去了,你再帮我捞一次吧!”于是,张良又按照老人的指示下到河中去捞鞋。老人就这样三番五次地支使张良,他都照办了。
老人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孺子可教也,五日后你到这座桥下等我吧!”五天后,张良见天快亮了,就赶紧起身到桥边见那位老人。到了那里才知老人已等候多时了。
“你应约而来,却不守时。年纪轻轻却比我这个老年人还晚到!”老人严肃地说,“再过五天你还在这里见我。”
五天很快过去了,张良一听见鸡鸣就赶紧起身,一路小跑赶到桥上,可是老人还是比他早到。老人一脸的怒气,严肃地说:“你再过五天来找我!”
张良觉得非常惭愧,心想:我身为年轻人却连一个老人都不如。他决定下次一定要先到。第四天的晚上,张良不敢合眼,生怕自己睡过了头,等到半夜,他就动身到桥上等候。这一次,老人还没有到。一会儿老人来了,看见张良比自己先到,十分高兴,说:“年轻人就应该多多努力,勤奋起早!”说完,老人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传授给他。
张良得到这本书后如获至宝,每天早早起床,仔细攻读,用心揣摩。后来,他掌握了其中的精髓,练就了过硬的军事本领。刘邦统一天下的时候,张良辅佐他,为他出谋划策,立下了大功。
经商之道
丰田英二谨慎行事,大获商机
丰田汽车公司之所以成为汽车行业的巨头,是因为丰田英二不贸然行事,能耐心等待时机,更能抓住时机。
1950年,丰田公司因危机的到来,被迫将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分离。当时负责技术部门的董事丰田英二,深知即使他提出重新合并的建议,在当时也是行不通的。
丰田英二在决定丰田的未来发展方向时,久久未作出决定,这是因为他认为条件不成熟,即便勉强行事也是要失败的,与其胎死腹中,还不如耐心地等待时机的到来,一举成功。
英二在深思熟虑考察各种条件的同时,还要衡量各方面的利弊,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两家公司才终于结束了长达32年的产销分离,诞生了全新的丰田公司,英二的等待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
在处理丰田赴美建厂一事上,英二也同样小心谨慎,耐心等待时机的成熟。
丰田进军美国。在日本汽车厂商中,是继本田、日产之后的第三家,为此不少人抱怨为时太晚,会长丰田英二和社长丰田章一郎的回答是:“我们在等待时机,我们的行动并没有落后。”由于采取了谨慎的战术,丰田公司终于顺利地打入了美国汽车市场。
丰田是个善于抓机遇的人,善于等待,当机遇没有来时,他静如处子;一旦机遇来临,他则动若脱兔。俗话说:“欲速则不达。”等待看起来似乎是消极怠工,其实是一种慎重的行事方式。等待并不等于落后,如同长跑,起步早的不一定能最终得到冠军。
丰田懂得这些道理,做事谨慎,使丰田汽车公司顺利地发展,一天天地走向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