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适诗是指表现诗人悠闲生活情趣、风格闲适平淡的诗,既指内容又指风格。陆游诗歌成就,除表现爱国之情的悲愤豪迈的诗外,数量最多、独具特色、影响亦大的,就是闲适诗。闲适诗多是诗人在仕途受挫后闲居乡里时所作,是“隐”的产物,与“仕”时创作相对。仕宦生涯中,政事余暇,也有闲适诗创作。闲适诗最多的是在诗人晚年退居故乡的二十年中。陆游现存诗歌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闲适诗。钱钟书《宋诗选注》中论及陆游诗时说:“他的作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地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钱钟书《宋诗选注》第17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陆游诗“悲愤”与“闲适”,历代皆受重视,但近百年来,闲适诗却受到研究者的冷落。这类诗歌目前尚无专文研究,本文试做综合探讨。
一闲适诗表现的多是诗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如游山玩水、读书赏画、品茶饮酒、赏花听鸟、弹琴弈棋等,将庸常生活诗意化,避开“宏大叙事”。陆游许多诗题即带“闲”、“适”、“诒”、“趣”、“喜”、“笑”、“戏”、“嘲”等字眼,如《戏咏闲适》、《爱闲》、《闲中颇自适戏书示客》、《闲居》、《闲思》、《闲适》、《闲游》、《闲吟》、《述闲》、《独坐闲咏》、《闲行》、《纪闲》、《自诒》、《闲趣》、《懒趣》、《隐趣》、《书适》、《书喜》、《自喜》、《志喜》、《自笑》、《自嘲》、《解嘲》等,有些不带“闲适”的字眼一看便知是写闲适之情的,如《逍遥》、《小隐》、《观棋》、《花下小酌》等。
诗人晚年生活改变,诗歌创作亦随之而变。诗人成为闲人,“身杂老农间”,(《晚秋农家》,诗稿卷二十三)“不把鱼竿即荷锄。”(《舟中遣怀》,《诗稿》卷二十二)“年来诗料别,满眼是桑麻。”(《倚杖》,《诗稿》卷三十二)“诗料”与以前不同,如《春耕》、《种蔬》、《晚秋农家》等,皆写乡村田园风光。《泛舟至东村》云:
野水如天远,渔舟似叶轻。飕飕风渐冷,淡淡月初生。沙际樵苏路,篱间语笑声。还家已薄暮,灯火照柴荆。(《诗稿》卷四十)表现农家生活的淳朴安逸和诗人的悠闲意趣,生动如画。
故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皆是诗人歌咏的对象。爱新觉罗·弘历等《唐宋诗醇》“综评”评陆游诗云:“至于泛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着力歌咏,以寄其意。”爱新觉罗·弘历等《唐宋诗醇》,浙江书局重刻本。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说陆游致仕后,“优游镜湖、耶溪间,久领林泉之乐。笔墨之清旷,与心地之淡远,夷然相得于无言之表,固有在叶石林之上者,无论他人之未忘世谛者也。”翁方纲《石洲诗话》,《清诗话续编》(三),第143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退居生活是轻松悠闲的,迥异于官场的“忙”。乡民淳朴热情,不同于官场的冷漠。“村妇窥篱看,山翁拂席迎。市朝那有此,一笑慰余生。”(《野步》,《诗稿》卷三十二)诗人是闲人,多闲暇,做闲事,看闲景,读闲书,抒闲情,诗中描写清闲生活,表现“闲人”的“闲趣”。《夏初湖村杂题》八首其三云:“寒泉自换菖蒲水,活水闲煎橄榄茶。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其四云:“日落溪南生暮烟,幅巾萧散立桥边。听残赛庙冬冬鼓,数尽归村只只船。”(《诗稿》卷五十一)《小园》四首其一云:“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诗稿》卷十三)《题老学庵壁》云:“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诗稿》卷二十六)诗人此时读书,完全是消遣自娱,打发光阴。诗人清心寡欲,知足常乐,心境悠然自适。《岁暮风雨》二首其二云:“眼眚灯生晕,衣弊虱可扪。父子幸相守,万事何足论。”(《诗稿》卷二十六)诗人自述闲适生活的篇什俯拾即是:
白石床平偶小留,青芒屦稳复闲游。微丹点破一林绿,淡墨写成千嶂秋。竹院频分斋钵饭,苔矶时把钓鱼钩。要知此老神通否,二十年来不识愁。(《闲游》,《诗稿》卷六十四)披衣按摩罢,据榻欠伸余。香暖翻心字,茶凝出草书。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赖有盆山树,幽情得少摅。(《述闲》,《诗稿》卷六十七)绝迹市朝外,结庐云水间。心平诗淡泊,身退梦安闲。有酒旋寻伴,无门那说关?桐江故不远,日暮趁潮还。(《闲趣》,《诗稿》卷六十七)又如“清啸送落日,与世永相忘。”(《竹窗昼眠》,《诗稿》卷三十二)“放怀忘世事,徐步出亭皋。野处惟知遁,心期不复豪。”(《雨欲作步至浦口》,《诗稿》卷六十八)“世事已抛高枕外,春风常在短筇前。”(《新辟小园》,《诗稿》卷十八)“若论身逸心无事,台省诸公恐不如。”(《起晚戏作》,《诗稿》卷四十一)诗人退居故里,脱离京洛风尘,身闲心更闲,尽享清闲之乐。
诗人有许多咏茶诗,表现清雅闲逸的生活情趣。又多“戏笔”诗,幽默风趣,放松心情。(参本章《养生诗》一节)陆游有斋名“渔隐”,自号“渔隐”、“渔隐子”、“笠泽渔隐”,有浓厚的渔隐情结,希望像渔翁一样生活于山青水秀的优美环境中,远离尘嚣,自由自在,萧散闲逸。诗中多写渔翁形象和渔隐生活,又多写鸥、鹭、鹤,希望如闲云野鹤,闲逸“忘机”。
陆游信奉道教,学习道家修炼身心,身闲心太平。《心太平庵》云:“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耳。胸中故湛然,忿欲定谁使。”(《诗稿》卷九)又云:“少年妄起功名念,岂信身闲心太平”。(《独学》,《诗稿》卷一)语出《黄庭经》:“观志流神寄奇灵,闲暇无事修太平。”又《外景经》:“观志游神三奇灵,行闲无事心太平”。
陆游晚年淡泊世事,超然物外,追求佛家枯淡空寂的生活境界。“钝似窗间十月蝇,淡如世外一孤僧。”(《自咏》,《诗稿》卷十八)“身似庞翁不出家,一窗自了淡生涯。”(《秋思》,《诗稿》卷十一)“门巷冷如冰,生涯淡似僧。”(《雨夜四鼓起坐至明》,《诗稿》卷二十)“告归卧孤村,枯淡有余味。”(《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用为韵赋古风十首亦皆物外事也》其四,《诗稿》卷六十三)“野水枫林久寄家,惯将枯淡作生涯。”(《初夏闲居》,《诗稿》卷六十六)“药炉茶灶淡生涯,听雨犹能惜物华。”(《春雨》,《诗稿》卷四十五)“香浮鼻孔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莫笑衰翁淡生活,他年犹得配玄英。”(《登北榭》,《放翁诗选》前集卷八)陆游闲适诗多写景咏物,不少诗“诗中有画”,营造出清、静、幽、闲之境。如:
初见梁间牖户新,衔泥已复哺雏频。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着人。(《燕》,《诗稿》卷四十三)桑竹成阴不见门,牛羊分路各归村。前山雨过云无迹,别浦潮回岸有痕。(《秋思》十首其七,《诗稿》卷七十二)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夏日六言》四首其三,《诗稿》卷八十三)读其诗,真如在画中游。参见本章第五节《诗艺琐论》中“诗中有画”。
陆游闲适诗多清新自然或质朴素淡之美,似枯实膏,淡中有味。又多炼字炼句,生动传神,多妙对佳句,俯拾即是,如“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秋思》,《诗稿》四十七)“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诗稿》卷十)“高枕静听棋剥啄,幽窗闲对石嶙峋。”(《自咏》,《诗稿》卷六十三)拳见本章第五节《诗艺琐论》中“对仗艺术”。体裁上多用律诗,尤其是绝句,古体诗极少。
二陆游闲适诗主要是晚年所作,有年龄变化的原因。已入老境,血气渐亏,少壮时的激情逐渐褪去,人变得心气平和,追求一种闲逸平淡的人生境界,诗歌风格上亦由绚烂归于平淡。
闲适诗与陆游诗风本身的调整有关。不可能一味激昂慷慨,悲愤沉郁,即使是战斗也有休息的时候,有些闲适诗即是休息时的产物,是调节生活及心灵所需。闲适诗满足了诗人特定时空的精神需求,有时是忙里求闲,有时是闲中寻趣。
闲适诗多是陆游生活中“隐”的一面,与“仕”相对。陆游为官时,政事余暇,亦作闲适诗。如嘉泰二年(1202)六月,他又被召还京任史官。此年秋,即多闲适诗,如《闲咏》二首、《游张园》、《客至》、《客去》、《无客》等。(俱见《诗稿》卷二十五)我们应注意的是,诗人许多时候,身隐心不隐,身闲心不闲。闲适是被动的、不得已的,往往只是身体的闲适,闲适平淡只是表面的,骨子里多有愤慨不平,仍存用世之心。“小诗戏述幽居事,后有高人识此心。”(《幽居述事》,《诗稿》卷五十五)诗人希望后世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心,不要以为他真的喜欢闲适。
闲适诗只是陆游晚年生活和情感状态的一个侧面,以为闲适平淡是其晚年诗的全部,那是极为片面的。闲适诗也不只是晚年才有,早年、中年亦有不少,如《幽居》、《逍遥》、《随意》、《戏题》、《种花》、《小阁纳凉》、《睡起试茶》、《试茶》等。因此,也不能将闲适诗理解为是诗人晚年的“专利”。其晚年诗亦多不闲适、不平淡。“河洛未清非我责,山林高卧复何求。”(《著书》,《诗稿》二十六)诗人只是表面闲适洒脱,仍心系恢复大业,爱国之心仍炽热激荡,时有沉雄慷慨之诗。如《书愤》云:“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诗稿》卷三十五)《老马行》云:“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诗稿》卷六十八)《春晚即事》四首其三云:“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复忧民。”(《诗稿》卷七十)《三月二十五日达旦不能寐》云:“愁眼已无寐,更堪衰病婴。萧萧窗竹影,磔磔水禽声。棰楚民方急,烟尘敌未平。一身那敢计,雪涕为时倾。”(《诗稿》卷二十九)自己衰病难眠,仍忧国忧民。
清代梁清远《雕丘杂录》卷一云:“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山林史。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及浮夸自侈之谈。去此,便与陶渊明何殊?”他看出陆游闲适诗中“时有抑郁不平之气”,是极有见地的。陆游不少闲适诗,我们不应只看字面,要看背后深含的东西。
闲适平淡诗风是陆游自觉的追求。《老学痷笔记》卷三云:
岑参在西安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韦应物作郡时,亦有诗云:“宁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语意悉同而豪迈闲淡之趣居然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