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76

第76章 示子遹①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②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③如石漱湍濑。④数仞李杜墙,⑤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⑥温李真自郐。⑦正令笔扛鼎,⑧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⑨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注释】

①子遹:即陆游幼子陆子聿。②藻绘:装饰和图画,比喻华丽的文词。③“怪奇”句:这句是说在诗的创作中间或出现了一种险怪奇特的、不平凡的作风。④“如石”句:倒装句,如湍濑漱石。全句以石水相冲击,来形容上句所说的不平凡的诗风。⑤“数仞”二句:子贡曾赞赏孔子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人。”(《论语·子张》)陆游说自己对于李白、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的作品缺乏体会,常引以为恨。

⑥“元白”句:作者认为诗人元稹、自居易只是靠近李白、杜甫创作的大门,并没有深入他们的堂奥。⑦“温李”句:陆游认为温庭筠、李商隐二人的作品,不值得深论。郐,古国名,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的时候,对某些国家的诗歌都有评论,但是对于郐国和其他的诗,他是“自郐以下无讥焉”。“无讥”是不值得评论的意思。

⑧“正令”二句:扛鼎:鼎为重物,需要很大力量才能举起来。这里比喻笔力雄健。造:达到。三昧:要诀、奥妙之意。二句意思是说学诗如果不循李白、杜甫的创作道路,即使笔力如何雄健,也不能得到作诗的要诀。⑨“诗为”二句:这二句是说诗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能作为游戏之资,不能以儿戏的态度对待。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为儒家六艺。资:供给。狡狯:陆游自注:“晋人谓戏为狡狯,今闽语尚尔。”

【品评】

诗作于嘉定元年(1208)秋,是年诗人八十四岁,致仕居家。

诗中简要论述了诗人自己所经历的创作道路。这首论诗诗,是陆游成熟期的诗学观点。诗中至少谈到了以下三个问题:一、从“我初学诗曰”到“亦未造二三昧”十二句,为一层意思,是对自己一生创作风格转变的概括。正如清人赵翼和梁章钜不约而同地指出的那样,陆游一生的创作风格追求经历了雅正、宏肆、平淡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否定之否定”的正反合:“放翁诗派,初境本宗少陵,虽穷极工巧,而仍归雅正。自从戎巴蜀,而后始臻闳肆。迨及晚年,又力归平淡。所谓‘诗到无人爱处工’者,盖自道其诣力之所至也。”(梁章钜《退庵随笔》)二、“诗为六艺一,岂用次狡狯”两句,为一层意思。陆游认为诗是儒家六艺之一,反对游戏笔墨的态度。陆游想把诗歌重新置于儒家诗教的监控之下,这可能受了宋代理学“文以载道”观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如果从纯粹诗学角度看,陆游的见解无甚高明之处,但联系到南宋社会士气不振、诗风靡弱的现实,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三、最后两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揭示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指出诗家正途。什么是“诗外”的“工夫”呢?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论曰:“陆游借这些话来说:诗人决不可以关起门来空想,只有从游历和阅历里,在生活体验里,跟现实——‘境’——碰面,才会获得新鲜的诗思——‘法’。”钱先生将陆游“诗外工夫”分析得极其准确、透彻。陆游本人那种独开生面的、具有英雄气概的爱国诗歌,正是到西北前线去参预军机以后开始写的。联系诗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句,更能理解“诗外工夫”之意。江西诗派讲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讲究“闭门觅句”,终是“纸上得来”,毕竟浅了一层。由于火热生活的刺激,陆游对于江西诗派的艺术超越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