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53

第53章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四首录一)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①死后是非谁管得,②满村听说蔡中郎。③

【注释】

①作场:凡在群众中说唱故事,演奏歌曲及表演各种曲艺,都叫作场。②“死后”句:这是说人死之后,是非善恶全由他人评论,自己不能作主,如下文所听说的蔡中郎故事。③“满村”句:东汉蔡邕,字伯喈。灵帝中平六年(189)董卓执政时,强征之,次年以蔡邕为左中郎将,故后人称蔡邕为蔡中郎。今传南戏中有《琵琶记》一种,演蔡邕及第后,弃其故妻,而为牛相国赘婿事,和蔡邕本事完全不符,故陆游说“死后是非谁管得”。

【品评】

诗作于庆元元年(1195)十月,是年诗人家居山阴。“蔡中郎”故事是很早流传于农村的一个民间故事。故事梗概如下:蔡中郎(蔡伯喈)上京赶考,从此一去不回。老爹老娘在灾荒中冻饿而死,妻子赵五娘抱土垒坟,埋葬公婆;上天降下琵琶,五娘卖唱赴京寻找夫君,不料蔡伯喈被牛相国招为东床,后来,蔡伯喈遭雷击身亡。这首诗,因鉴湖农村演出蔡中郎故事的场面,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引起了诗人对死后是非的深沉思考。

“斜阳古柳”意象古朴而富于苍凉感。“斜阳”象征着岁月轮回、地老天荒;“古柳”则是历尽人间风雨的见证物,将演出环境置于这样一个场景,显然有助于烘托故事的久远、绵长。“盲翁”,目盲而心明,由其演唱更增加了故事的深邃与神秘之感。在上古文化中,盲师具有沟通天人的神异功能而成为社会预言家的角色,在国家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死后是非谁管得”,这是诗人的旁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出其不意的哲理思考空间:死后是与非,从来都没有人管得了这个课题。“满村听说蔡中郎”,才交待演出的具体内容。这本是诗人叙述的中心事件,全诗四句,以这句话的信息量最大;但仔细品味,诗人的重点显然不是在描画一个场面,或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借来传达“死后是非谁管得”的哲理思考。历史上蔡邕本事与后世传说或戏曲中的蔡中郎形象完全不符,这就为诗人借题发挥提供了可供言说的契机,使读者完全专注于诗人提出的这个话题上。《论语·卫灵公》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作为儒家的志士仁人,陆游并非对死后是非无动于衷;恰恰相反,诗人倾其一生,正是十分重视死后是非评论的,《病起书怀》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不正能透露其对千秋名誉的关怀吗?

历史最终是公正的,一切人、一切事都各得其所,在太阳的照耀下,虚假丑恶将无以遁形,真诚美善则将焕发光芒。那么,最明智的态度还是交由历史去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