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37

第37章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①中原北望气如山。②楼船夜雪瓜州渡,③铁马秋风大散关。④塞上长城空自许,⑤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⑥千载谁堪伯仲间。⑦

【注释】

①早岁:指隆兴二年(1164)及乾道八年(1172)事。②“中原”句:这句是说北望中原,收复中原的意志如大山般坚定。③“楼船”句:指隆兴二年在镇江府通判任内所见。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渡:在江苏镇江对岸,运河流入长江的地方,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④“铁马”句:指乾道八年诗人在南郑军中所见。铁马:披铁甲之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是南宋的边防重镇。⑤“塞上”句:陆游自比“塞上长城”。南朝宋文帝将杀名将檀道济,道济脱帻投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见《南史·檀道济传》。⑥“出师”句:出师一表:指《出师表》。名世:名传后世。⑦伯仲间:兄弟之间。

【品评】

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家居山阴作,是年六十二岁。

首联说少虽不更事,但已抱定了一生的志向。《论语·季氏》中提出君子“三戒”,其中之一是“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陆游《后寓叹》诗也说“三日於菟气食牛”,於菟,即小老虎。诗人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故作大言空论,收复中原贯穿其一生的立身行世。颔联回叙自己早年在镇江和南郑军中抗击金人的战斗场面。瓜洲渡、大散关,一在东南,一在西北,相距千万里之遥,但因都处于抗金前线,都是诗人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而成为萦绕、徘徊其心间剪不断、挥不去的心结。这两句意象壮阔、组接巧妙,自然天成。颈联叙述平生志愿,自比国家的“塞上长城”,又写理想落空。尾联推崇诸葛亮及其《出师表》,实则作者以诸葛亮自比。诸葛亮出师北伐意志坚定,自己能穿越历史时空与其发生心灵的撞击。

这首诗“志在立功,而怀才不遇,奄忽就衰,故思之而有愤也”(方东树《昭昧詹言》)。诗中既有对一味偏安享乐、向金人进贡称臣的南宋小朝廷的愤慨,又有对自己抱负未得施展的悲观。两种感情交叉发展,在末句中会合,既是设问,又是自许,从而使复杂的内心活动得以生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