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14

第14章 观大散关图有感①

上马击狂胡,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③大散陈仓间,④山川郁盘纡。⑤劲气钟义士,⑥可与共壮图。⑦坡陁成阳城,⑧秦汉之故都。⑨王气浮夕霭,⑩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

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

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

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

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

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注释】

①大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当时宋人与金相持的阵地。②狂胡:指金人。③癯儒:瘦弱书生,这里是诗人自指。④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南。⑤盘纡:迂回盘曲。⑥“劲气”句:钟:贯注。义士:指前线的将士。⑦壮图:伟大的计划,指收复失地的策略。⑧“坡陁”句:坡陁:险阻不平。咸阳:秦都,陕西省咸阳市。⑨“秦汉”句:秦都咸阳,汉都长安,故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与咸阳市附近。⑩王气:王朝的气运。这句意思是说,现在故都沦于金人之手,因此王气浮于黄昏的烟雾之中。春芜:春天的杂草。这句指旧京宫室的荒凉。王师:指南宋的军队。“汛扫”句:汛扫:清除。皇舆:皇帝的车驾。函谷:关名,在今河南灵宝。“士马”句:士马:军士和马,指修建京都的队伍。燕赵:战国时国名。燕:在今河北、辽宁部分地区。赵:在今山西、河北部分地区。青徐:古州名。青州,在今山东。徐州,在今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先当”句:营:营造,建造。七庙:古代礼制,天子有七个礼庙。“次第”句:次第:依次。九:虚数,多的意思。衢:四通八达的大道。“偏师”句:偏师:部分军队。可汗: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于君主的称呼,这里指金。“倾都”句:倾都:城中所有居民。受俘:受降。“上寿”句:上寿:进酒祝贺。大安宫:唐代宫名,这里借指宋代宫殿。正观:即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毕:完成。“死与”句:这句是说,即使死去,也与渺小的蝼蚁之死大不相同了。“志大”句:浩:广大的样子。期:限度。“醉胆”句:此句意谓满身是胆,但只有终日沉醉,徒有壮志。

【品评】

本诗乾道九年(1173)作于嘉州。是年诗人四十九岁。

诗人借观看大散关作战地图,寄托自己抗战复国的志愿,并抒写不能实现这一志愿的悲慨。“上马击狂胡”四句,点出理想不能实现的社会现实。“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这两句由远及近、由虚转实,转入“观图”主题。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划界相持的阵地,观大散关图就与一般的查询地图不同,是诗人不同凡响的人生抱负的具体体现。接下来,诗人详写民气、历史遗迹,特别是畅想了王师北伐后,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舟车交驰、营造宫室的美好图景。“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与《山南行》中“地近函秦气俗豪”相呼应,诗人对西北民气有一种特别的钟情与眷顾,认为西北忠义之士身上凝聚着刚毅勇敢之气,可与他共同谋划救国的壮举,这大概与其从戎南郑对火热军营生活的体认关系密切。“坡陁咸阳城”四句,遥想秦汉旧事,指出王气所在,笔力厚重有如千钧,强化历史使命感。“安得从王师”六句,描写了一派收复河山后,海晏河清、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先当营七庙”六句写缚贼观俘、营造王都、歌舞升平的欢乐图景,把诗人那胜利狂欢的畅想曲一下子推向了高潮,但紧接着结尾四句,则以劲健笔力,大开大阖,大起大落,陡然将笔墨拉回到现实一观图所感不过是难以兑现的“精神会餐”而已,无情的现实将美好理想击得粉碎。

本诗诗题“观大散关图有感”,重在抒感而非写实,就全诗内容来看,落墨于诗人的感想、想像,类似于精神分析学派所说的“白日梦”。但“忠愤蟠郁,自然形见,无意于工而自工”(《唐宋诗醇》),读者切不可以痴人说梦视之。这样的观图,在陆诗中所在多见,如《夜观子虞所得淮上地图》曰:“闲置空斋清夜徂,时闻水鸟暗相呼。胡尘漫漫连淮颖,泪尽灯前看地图。”观图流泪,一往情深,可以说古今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