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7984100000026

第26章 有节更须有礼

要注意称呼上的礼貌

和别人打交道,总是以称呼开头,它好象是一个见面礼,又好象是进入交往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

常听社会上有些人为了某件事发生争执,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声高,彼此你言我语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一方几句激愤的话说出来,对方面上架不住,便拳脚相向,大打出手。因为彼此吐言无礼、出口不逊而动干戈,事后想来多不划算呀!但类似的情景有时也会出现在我们身上,因为说话失礼而伤了人和误了事的情况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曾发生过。我们说话有时并非为了跟别人较真。也有时别人本来说了一句很认真或很重要的话,我们听了,却未以为意,置若罔闻。所以,礼貌做人大多数时候体现在“礼貌说话”上。学会有礼貌地说话和说礼貌的话,是步入社交圈的第一步。

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时,都需要适当地说一些礼貌话和客气话。说礼貌的话,可让人感到你知书达理、富有教养,同时也能让对方如沐春风、身心通泰,从而便于彼此进一步交往和共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5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5里,5里,什么5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5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它通俗而明白地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讲究礼貌的重要性。那么,怎样称呼才算礼貌呢?

考虑对方的年龄特征

见到长者,一定要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笑话。比如,看到一位20多岁的妇女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这就会使人家不高兴,不如称她“大姐”合适。

考虑对方的职业特征

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称“师傅”,难免使人反感。因此,在称呼上必须区分不同的职业。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农民、军人、医生、售货员、教师,统统称“师傅”就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听了不舒服。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解放军和民警,最好称“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和复杂,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也就越来越多样化,既不能都叫“师傅”,也不能统称“同志”;比如,对外企的经理,对外商,就不能称“同志”,而应称“先生”、“小姐”、“夫人”等。这样称呼会使人们感到自然亲切。

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的亲疏关系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车间班组的伙伴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班长”、“小姐”之类的称呼,反倒显得外道、疏远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倒是可以的。

在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在外交场合,宴请外宾时,这种称呼先后有序更为重要。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招待会上这样称呼:“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种称谓客气、周到而又出言有序的外交家的风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考虑说话的场合

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在日常交往中,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厂长”、“赵校长”、“孙局长”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能体现工作的严肃性、领导的权威性和法人资格,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

称呼对方的名字有一见如故之感

在向人打招呼时,要使对方有一见如故之感,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他(她)的名字。美国交际家戴尔·卡耐基说:“在交际中最简单、最明显、最重要、最能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人家的名字,使他有受到重视的感觉。”

遇见熟人,脱口叫出他的名字,显得自然而亲切。如果叫不出人家的名字,就会感到语塞,或称呼失当,交往的大门就不容易打开。和陌生人第一次接触,应先问问“您贵姓?”、“您怎样称呼?”要尽可能在不十分熟悉之前就记住他的名字。否则一旦很熟悉了还叫不出名字,这时再去问“贵姓”,就有点问不出口了。

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记住别人名字的多少与交往范围的大小和事业的成败成正比。一个政治家,记住幕僚的名字可博得拥戴;一个管理者,记住下属的名字能指挥自如;一个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可赢得威信。任何一个人,记住他所结识过的人的名字,都会受到对方的喜爱。这是因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记住他的名字,是尊重他的最简单的表示。

“人而无礼,不知其可”,粗俗的言行与得体的礼貌将产生截然相反的交际效果。说话没有礼貌,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双方陷入尴尬境地,致使交谈梗阻甚至中断。因此,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说话要言而有礼,礼多人不怪,这样别人才愿意听你说,让你把话说完,说到位。

要注意内容上的礼貌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造成一些不和,也大多与出言不逊有关。因此,要学会说话,应首先在言辞上注意尊重对方的人格,做到以礼待人。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谁要遭到他人言辞上的蔑视和攻击,都会程度不同地运用语言来还击和自卫。因此,说话时在语言上要以礼待人,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讲究“卫生”,不说脏话

脏话最容易把人激怒,人只要一发怒,谈话就难以进行。所以,我们与他人谈话时,一定要在嘴巴上多放个“哨兵”,切忌“他妈的”、“你小子”、“王八蛋”、“笨蛋”等等有损于对方人格的脏话溜出口。

融洽和谐,勿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是做人的大忌,心是口非是交谈的大忌。所谓的心是口非就是有好心肠没有好的表达,“刀子嘴,豆腐心”指的就是这类人。心是口非在亲朋好友中交谈较为常见,家庭成员中的对话更是司空见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友好热情,不揭隐私

隐私是指人们不愿告诉别人或不愿公开的事。这种事人皆有之,对方不愿告人的事,你给公开了,这是对对方人格最大的不尊重,也最容易伤对方的心。至于那些把对方的隐私当作法宝,随意抛掷的做法,实在是太不可取了。

平等相待,不说“官”话

这就是说,不要以为自己的职务比对方高,工龄比对方长,或者认为“真理”在自己这方,在与对方交谈时,拖腔带调,哼哼哈哈,甚至以势压人。而应把自己摆在与对方同等的位置上,以商讨的口气,温和的语调,用容易被对方接受的言辞与对方交谈。

相容与共,不争强胜

争强好胜并非总是坏事,在工作中,追求事业上的争强好胜是应该鼓励的,是人有进取心和上进心的表现。但在交谈中争强好胜就不太妙了,往往会把交谈变成争辩,争辩发展为抬杠、钻牛角尖,最终导致强词夺理,甚至是人身攻击。争强好胜在年轻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主动检讨,不说空话

主动地、实事求是地检讨自己的过错,求得对方的谅解,是尊重对方人格的一种最实际的表现。同时也能唤起对方的同情之心和羞耻之感,继而作出友好的表示。

真诚相见,不说假话

赤诚相见说实话,道真情,是求得对方帮助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因此,一定要以心换心,说真话,讲实话,切忌用假言假语或花言巧语来欺骗对方,这样才能两心相印。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别揭短。寻错揭短也是话不投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抓住别人的一点过错、短处不放,数落、埋怨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交谈效果。

所以,我们在交谈时,千万不要带有丝毫的不满情绪,更不能说气话。倘若对方生气时,我们也应该在语言上给以劝慰和忍让。

要注意举止与表情上的礼貌

一个人说话时的言谈举止与表情。综合体现为说话的风度。说话风度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气质、性格、知识、感情等综合性的外部表现。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就应该注意在说话时的言谈举止与表情,把握下面这些问题,你便可以成为一个有交谈风度的人。

表情自然,态度安详

不少人在众人面前说话时,容易怯场。首先是呼吸不正常,这样就无法说好话。一旦想要说话时呼吸紊乱,氧气的吸入就会减少,势必影响大脑的正常工作。

说话时是按下列程序发生不正常情况的怯场——呼吸紊乱——头脑反应迟钝——说支离破碎的话,因此,调整呼吸会使这一情况恢复正常。

说话前深呼吸,全身不用力,使身体处于松弛状态,静静地进行深呼吸,而且在吐气时稍微加一点力气即可:这样一来,心就踏实了。作出有意识的笑的状态可保持镇定。笑的时候,吐气中加人力气。笑对于缓和全身的紧张状态有很好的作用。笑,并且调整呼吸,还能使头脑的反应灵活,话语集中。

神态专注,动作稳重

交谈一般是由两方组成的,而每一方都担负着两个任务:说和听。你的“说”是为了对方的“听”,你的“听”又促成了对方的“说”。

但是我们周围的许多人在与人交谈时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不认真地听人家说了些什么,就匆匆忙忙地截断别人讲话,或是心不在焉地听别人谈话;或是断章取义地对待别人谈话;或是滔滔不绝地大吹法螺。

很明显,善于倾听在无形中起到了褒奖对方的作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你若能耐心地听说者倾诉,这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东西很有意义”、“你是一个我喜欢交往的人”。无形中,说者的自尊得到了满足。于是,说者对听者就会产生一个感情上的飞跃。彼此心灵间的交流使双方的感情距离缩短了。

说话可适当做些手势,但不要过大,更不能手舞足蹈,或用手指指人。交谈双方距离不宜太远,也不宜太近,要根据双方关系亲密程度而定。

声音适度,语速适中

当你与人交谈时,你的声音怎样,这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

1.你要注意自己,你说话是否太快

我们常见许多人说话像放连珠炮。有的快并清楚,有的快而不清楚,听了以后也不知所云。因此应训练自己,说话时声音要清楚,快慢合度。说一句,人家就听懂一句,不必再问你。

2.你说话的声音太响吗

在嘈杂的公共场所提高声音属不得已,但决不适合平常环境的。在客厅里,在公共场合,高调门会使人同样感到难堪。除非对方听力不佳,你说话时要记住,对方不是聋子。

抑扬顿挫,是调节你声音大小强弱的做法。若想你的话如同音乐一般动听,不可忘记在应快时要快,应高时要高,应缓时要缓,应低沉时要低沉。毫无节奏的说话,是最易使听者疲倦的。

与身体语言相配合

与没有反应的人说话如对着木偶人谈话一样,会使讲话人兴趣索然。交谈中的反馈方式,可以通过眼神的交流,点头示意,手势以及显得轻松而有礼貌的表情、姿势等。

加入别人的谈话,要先打招呼。人家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若要插话,最好等别人把话说完。别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应答。有第三者参与谈话时,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交谈中有事要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交谈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某个人谈,或只谈两人知道的事情而冷落第三者。如果所谈问题不想让别人知道,则应另找合适的场所。

要注意态度上的礼貌

一个擅长说话的人,是不被形式所拘束的,他既不采取说教的方式,也不以炫耀自己的方式来交谈。他能做到的是每一个和他说过话的人,都会认为他是最理想的交谈对象。他的态度始终是那么坦然开朗,一方面能接受别人的忠告,另一方面也能给予别人以启发。

说话时的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你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还是一个乐观快活的人;你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还是一个诚实向上的人;都能从你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

骄横的说话态度容易激起别人的反感,低声下气又会被人讥为懦弱,没有骨气。因此,说话时应站在与对方同等的地位,以民主的方式相互交换思想和意见,才是一种适中的说话技巧。

当然,如果这种人还具有高度的工作能力的话,那么,他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是指日可待的。

为了达到说话的目的,说话时必须力求简单明了,而且有说服力。但最重要的是,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而且不了解的事也不要说。甚至突然想起的话题,也应该尽量避免向朋友提及。

有许多人喜欢模仿那些成功者的言行,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把别人的言行和经验全部模方过来,恐怕是无法行得通的,也有可能你由此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自信心,或是建立属于自己的良好名声,否则就无法塑造自身的形象。

美国纽约铁路快速代理公司的副总经理金赛·N·莫里特先生,曾提到一位在礼仪、温厚、诚实等各方面都比别人更有修养的人。莫里特先生曾对这个人说过这样的话:“20多年来,我接触过并且和他们谈过话的人何止数千!但是。每一次我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和他们说话,我绝不模仿任何人。因此,我才能获得成功,而且当时我说的话也最具有说服力。”

你知道有所成就的人,他们所恪守的法则是什么吗?现将这些法则简述如下:

(1)态度自然。绝不玩弄过分勉强的技巧。

(2)言而有信。没有根据的话绝对不说。能够建立这方面的名声,就能取得大家的信赖。

(3)说话简明扼要。只说自己想说的话,绝不添油加醋、故弄玄虚。

(4)处事公平。即使对方的意见和自己不一致,也应宽大为怀。

(5)运用机智。没有一件事不能以合乎礼仪的态度说出来,当然更没有不以无礼的态度就不能说出来的事。因此,必须因时因地选择适当的语言。这样一来,尊敬你的人定会与日俱增。

说话态度无非两类:—类是良好可行的;另—类则是应极力避免的。

良好的交谈态度有如下七种:

1.感兴趣

对正在进行的谈话、谈话人及其所作所为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不要只对熟人感兴趣,而应对参加谈话的所有人感兴趣。

2.友好

成功的交谈需要友好的态度。如果你对在场的人表露不满,对他们的谈话挖苦讽刺,交谈通常难以进行下去。

3.神情愉快

当你谈话时,应表现出愉快的心情,通过微笑以示兴趣和友好。要知道,人们聚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听一个满面愁容的人叙述自己是怎样受到伤害和被人误解的,把你悲伤的面具留在家里吧。

4.有张有弛

在交谈中,你可以很活跃,在脸上和姿势中尽情表现你的生气。然而,一定的安静,也是成功的交谈所不可缺少的,人们从中可以得到轻松。

5.随机应变

谈话的话题是经常变化的。一个成功的交谈者应随机应变。

6.得体

常言说,三思而后行。交谈中,你应在说话前多想而不是事后追悔。有时,我们难免会伤害他人,因为无意中触及了他的敏感问题,因而,我们应尽量避免因粗心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7.谦恭有礼

许多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一个成功的交谈者应谦恭有礼。

交谈态度有如下八大忌讳:

1.不要武断

你应使自己的陈述显得和缓,力戒“所有”和“总是”这样的词,转而用“一些”和“有时”这些你认为有把握的词,避免丢脸和引起争议。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说话的语调也应尽力避免武断。

2.不要有优越感

用一种优越于任何事和任何人的态度进行交谈会使你很快陷于孤立。也会因此失去朋友,失去与人交往的良机,成为孤家寡人。

3.不要好斗

人们喜欢在政坛上或是在有奖的拳击场上看到一场精彩的争斗,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自己的客厅中接待—位好与人斗嘴的客人。

4.不要无动于衷

当一个交谈者期望你能对其妙语有所反应时,你应有所表示,不要让他在整个谈话中唱独角戏。这样,既表现了你对他的尊重,也使交谈成为一种真正的交流。

5.不要言过其实

赞扬别人,但不要过分,不要虚构,要赞扬正确的事情。

6.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交谈中应肯定地表达你的思想,但不要给人以整个宇宙在围绕你转动的感觉。

7.不要总想唱主角

成功的交谈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严肃的。你也许会发现自己就是最好的交谈者,因为你比任何其他人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

8.不要含糊其辞

说话不要含糊不清,表述简明清晰。人们只有听见并理解了你所说的话,才能懂得其中的意思,回答提出的问题。

绝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是本着自己朴实的本性生活。在人生舞台上,所表演的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举止,绝不刻意去模仿他人或假扮成别人。他们始终埋头工作,虚怀若谷。他们非但不炫耀自己,也绝不摆出一副大人物的架子来,反而像普通人一样诚实上进、虚心好学。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从不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天才,他们只需要一个最适合自己工作的场所,然后努力工作,使自己成为令人尊敬的人。这种人不论在任何场合都能获得别人友好的对待,而且还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要注意人格上的礼貌

说话时尊重对方的人格是最大的礼貌。如果在语言上进行人身攻击。不但有辱于对方的人格。自己的人格也会因此而降价。

美国人是一个性格外向,感情丰富的民族。他们欣赏英俊的外貌,沉着潇洒、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赞赏幽默机智的谈吐。1960年,在总统竞选中尼克松败在肯尼迪手下,就是因为在电视辩论中他的风度与谈吐均不如肯尼迪。里根之所以能当上总统,与他当电影演员时培养出来的潇洒风度和练就的好口才有很大关系。

克林顿之所以能当选总统,与他注意给竞争对手人格上的礼貌有很大关系。从外部形象看,年仅46岁的高大、英俊的克林顿,当然比年纪老迈的布什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布什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对手,他是一个老牌政客,仅从政经验的丰富与外交成就的显赫这两个方面,克林顿就无法同他相比。故而克林顿在三次电视辩论中采用了以柔克刚的办法,不咄咄逼人,不进行人身攻击,在广大听众面前展示出了一个沉着稳重、从容大度的形象。在1992年10月15日第二次电视辩论中,辩论现场只设一个主持人,候选人前面都没有讲桌,只有张高椅子可坐,克林顿为了表示他对广大电视观众的尊敬,一直没有坐下,并且在辩论中减少了对布什的攻击,把重点放在讲述自己任阿肯色州州长12年间所取得的政绩上。克林顿的这种以柔克刚,彬彬有礼的做法,立即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感。

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中,克林顿英俊潇洒的姿态,敏捷地论辩与幽默机智的谈吐使他大出风头。他在对布什的责难进行了有效的反驳以后,很得体地对广大电视观众说:“我既尊敬布什先生在白宫期间的为国操劳,又希望选民能鼓起勇气,敢于更新,接受更佳人选。”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电视辩论不但可以显示总统候选人的竞选主张,更重要的是还能展示候选人的素质和能力,如形象、风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克林顿抓住电视这个受众面最广的传媒,在辩论中以有礼有节的讲话策略与布什竞选,赢得了广大选民的信任和支持,也展示了自身良好的风度和形象。

在与他人交谈时尊重对方的人格,注意给竞争对手人格上的礼貌,从而展示出自己一个沉着稳重,从容大度的形象,让他人在你敏捷的论辩与幽默机智的谈吐中,欣赏你英俊的外貌,沉着潇洒、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赞赏你幽默机智的谈吐,从而使你的良好形象留在他人的脑海中。

要注意结束谈话时的礼貌

一次好的交谈。欲达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也要有一个很好的结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在交谈中,人们普遍重视开头,万事开头难,面对结束谈话,人们往往不以为然。话说完了,说声“再见”不就结束了吗?其实,结束谈话并非如此简单。

那么,怎样结束谈话,才能给人留下难忘、美好的印象呢?以下介绍几种结束谈话的技巧:

(1)切忌在双方热切讨论某一问题时,突然将对话结束,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如果一时出现僵持的局面,应设法把话题改变,一旦气氛缓和就应赶紧收场。

(2)不要勉强把谈话拖长、当发现谈话的内容已渐枯竭时,就应马上道别。否则,会给对方留下言语无味的印象。

(3)要小心留意对方的暗示。如果对方对谈话失去兴趣时,可能会利用“身体语言”作出希望结束谈话的暗示:比如,有意地看看手表,或频繁地改变坐姿,或游目四颐、心神不安。遇到这些情况,最好知趣地及时结束谈话。

(4)要把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在准备结束谈话之前,先预定一段短时间,以便从容地停止。突然将谈话结束,匆匆忙忙地离开,会给人以粗鲁无礼的印象。

(5)笑容是结束谈话的最佳句号。因为,最后的印象,往往也是最深的印象,可以长期留在双方的脑海之中。

(6)在有些交谈结束时,说一些名人格言、富有哲理的话,或是美好祝愿的话,往往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结束谈话并不简单。比如,一方没说完话,对方就不愿听了,怎么结束?两人在交谈中争得面红耳赤,又各不相让,如何结束?两人谈兴正浓,而客观条件又不容许再谈下去,又应该怎样结束?

要注意访晤时的礼貌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最常见的是私人访晤形式就是走亲访友,借助这种交际活动。可以达到互相了解、沟通信息、加深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所以,私人访晤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访晤,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是为了礼仪或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拜访会晤。按其性质可分为公务访晤和私人访晤。这里,我们重点谈一下私人访晤。

私人访晤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从形式上看,私人访晤可以分为初访、重访和回访。

初访往往比较郑重;重访,是关系趋密的表现;回访,则体现了“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传统民俗和道德观念。

从内容和特点上看,访晤还可以分为礼仪性访晤、事务性访晤和随意性访晤。

礼仪性访晤,主旨上在于密切人际关系;事务性访晤,大多为了解决某些具体事务(例如托事、邀约等);随意性访晤,一般发生在至亲好友之间,可以聊天谈心,拉家常,“侃大山”,礼仪也少一些。

进门语

到了访晤对象的家门口,要先轻轻地敲门,或者短促地按一下门铃。即使门开着,也应很有礼貌地问一声:“××在家吗?”或者“房间里有人吗?”即使是熟人,也不要贸然闯入,以免主人措手不及。

同主人见面后,要立即打招呼,然后再跟着主人进房。同主人打招呼也分几种情况:

1.你如果是首次登门拜访,一般可以用这样的话打招呼:“初次登门,打扰你们,真不好意思!”“啊!一直想来拜访,今天如愿以偿了!”关系比较密切的,可以随便一点说:“啊!原来你就住在这儿!”或者“过了约定的时间了,叫你久等了吧?”

2.你如果是重访者,因为关系比较亲密,打招呼就不必多礼,一般只需简单地说一句“好久没来看你了”即可,或者说“我们又见面了,我上次来,是一个月以前吧?”关系密切的,开个玩笑,也不乏幽默感:“我又来了,可别厌烦啊!”

3.回访大多出于礼仪或答谢,打招呼时要考虑这个特点,打招呼要有致谢的口气。通常你可以这样说:“上次劳您跑了一趟,我今天登门拜谢来了”。“终于等到了机会,我可以亲自登门拜访你了。”

初访和回访大多目的性强,多属礼仪性访晤或事务性访晤。相比之下,重访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如联络感情、交流信息等),但其随意性较大。所以初访、重访、回访的进门语,还要从礼仪性、事务性、随意性方面去加以考虑。

4.礼仪性访晤大多与祝贺、酬谢、唁慰等有关,进门语也要同这些内容联系起来,比如初访时,说:“今天给您拜年来啦!”“借你走马上任的东风,给老朋友贺喜了!”回访时可以说“上次家父过世,劳您大老远地赶来,忙忙碌碌,很是辛苦,叫我一直于心不安。”

5.如果你是去作事务性访晤,进门就要从本次访晤目的上去考虑:如“真是不好意思,求您帮忙来了!”或者“小赵,你要我办的事,总算有眉目了。”但初访一般不宜如此“开门见山”,进门语应多注重礼节,“己求人”的话语不必过于谦恭,别人求自己的时候,说话亦不可傲慢无礼。

6.随意性访晤一般无拘无束,因双方关系比较密切,所以进门语可有可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主人,对来做客的访晤者的进门语,一定要热情,表示真诚的欢迎。比如,你可以说下面这一类话:“哎呀,上次已经打扰了,还让您再跑一趟,叫我怎么感谢您。”“我也一直想在家里同您聊聊,快请进!”“我也懒,好久没上你那儿去了。”作为主人,一定要热情大方,使客人无拘无束,宾主尽欢。

寒暄语

寒暄是双方见面时叙谈家常的应酬语言,虽是应酬;但却不是虚情假意的客套,也不是胁肩谄笑的阿谀;也不是可有可无,它有助于人们互相了解,应当体现出对他人真诚的关切。

1.话题应是双方都熟悉或有兴趣的事物

寒暄的内容常常是天气冷暖、身体健恙、工作忙闲、学习好坏、最近活动、朋友亲属等。但是,寒暄时具体谈什么,要有所选择。访晤双方都要善于从贴近生活处挑选双方均有兴趣或均有鲜明感受的话题。话题需出于自然,包括墙上挂历、音乐等,都可引起寒暄语。

寒暄语一定要突出选择性,若对方对这一话题不感兴趣,就要马上考虑换个话题。

2.寻找共同语言

双方要寻找共同语言,以求得心理上的接近趋同。这样,寒暄对整个访晤活动,就是一个有推进作用的桥梁,谈话才能自然地深入下去。使双方缩短心理差距,在感情上靠拢了,从而为双方进一步交谈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3.创造和谐气氛

寒暄时,双方的语言要诚恳,而不可虚情假意;要坦率,而不可吞吞吐吐;要自然,而不可卖弄做作。特别是,要由衷地关注对方苦乐,急人所急,爱人所爱,并以相应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才有利于创造越来越投机的和谐气氛。

晤谈语

晤谈,同一般性的交谈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要,如果访晤地点为受访者的家庭,你作为拜访者就要“嘴下留神”。凡是受访者不希望在家人面前交谈的内容,尤其是可能令受访者尴尬、不快的话,或令受访者家人担忧、生疑的话,都不要信口乱说。非说不可时,也要寻找时机,注意音量,或者在主人送客时单独说。你如果有求于人,在双方寒暄时要尽量将话题引到与所求之事相近的话头上去。顺水推舟,自然地提出请求。假如双方关系密切,求人犹如求己,又另作他论。当然,也不可因关系密切,肆无忌惮。

辞别语

辞别语,同进门语相照应;向主人表示感谢,请主人“留步”;如有可能要邀请对方来自己家做客。比如,你可以说:“今天初次拜访,十分感谢您为我花了这么多时间!”“老同学,我走了,你什么时候到我家坐坐!”“送客千里,终有一别,还是请回吧!”需要注意的是,邀请对方需适可而止,不可勉强,不可含有责怪对方不来拜访自己的意思,像“我总是到你这儿来,你什么时候来我家”这类话尽量不说。

假如是事务性访晤,辞别时,你不妨再有意点一下:“这件事就拜托你了,非常感谢!”礼仪性访问,则不要忘记再次表示唁慰、祝贺或谢忱。至于主人,也要感谢来客的访晤,诚恳邀请客人下次再来,也可以预约回访时间。

最后,谈一谈访晤的几个注意事项:

1.如果做了不速之客,要向主人致以歉意,一见面就得说:“真抱歉,没打招呼就跑来了”。

2.访晤时交谈的用语口气,要顾及对方的辈分、地位等,要看互相的关系,不可生搬硬套。

3.拜访者不要忽略同主人的亲属适当交谈。

4.如果真是集体访晤,不要一个人抢着说话,要让大家都有开口的机会。

5.遇到另有来客,应“前客让后客”,说“你们谈吧,我先走一步了。”

由于交谈的内容、目的、背景、对象的复杂性,还需要交谈者灵活运用口语规律,掌握多种交谈策略和方法,才能使交谈取得更好拘成效。

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访晤,会话语言自然千变万化。然而,它们在结构上,也存在着共性,即访晤大体上包括“进门语”、“寒暄语”、“晤谈语”和“辞别语”四个部分。

访晤的话题往往如游龙飞鸟,很不确定。不过,你还是要尽量“扣题”,即同本次访晤的目的扣得紧一些,不要给受访者造成一种不佳印象,以为拜访者的来访完全出于敷衍。

待人有礼,适时奉承

说奉承话无非是对他人的一种恭维。文雅点说,是一种赞美。在人与人关系之中,说奉承话自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生活中,人们对那些说奉承话的人总是投之以鄙夷的目光,殊不知,他们何曾没有说过什么奉承话么?

说奉承话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技巧,如果你有满腹经纶,而又怀才不遇,可是,你又不肯或者不晓得如何对人讨好说奉承话,你就永无出头之日,“伯乐”难以发现你这匹千里马。

晋武帝登基时,测字摸到个“一”字,很不高兴,“点”太小了。侍中裴楷进言道:“陛下,这个‘一’摸得好,是大吉兆。因为天得一则请,地得一则宁,君王得一则天下忠。”拍得晋武帝转忧为喜。而这个侍中裴楷也在新皇帝心里留下了好印象。

这种无关痛痒的马屁,说白了就是一些安慰人,鼓励人,或者赞美人的话,它犹如一块砖头,铺垫了自己未来的生存之路。所以,必要的时候,拍说奉承话,既无伤大雅,又增进友谊,何乐而不为之呢?

无论如何,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奉承话的人似乎比较吃香。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奉承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奉承的话,却还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因此,说奉承话是与人交际必备的技巧,奉承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迷人!

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再者,奉承别人时,也不可以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你看到一位流着鼻涕而表情呆滞的孩子时,却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奉承话;却变成很大的讽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说:“哦!你的小孩像很健康的样子,”是不是要好些呢。

奉承别人时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奉承话会超过一般奉承话的水平,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听在对方耳中,会感到自然和一般奉承话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