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7984100000015

第15章 口才好才能人缘好

对话和演讲是人生的一大舞台,是人生的另一张面孔。每一张脸都可以是漂亮的,人人都能是受欢迎的,关键是如何掌握这一手。

生活中的艺术语言

提高生活的质量,最关键的是提高生活语言的艺术,因为语言的艺术和品位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过去的人们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现在这句话应该改为,佛要金装,人要口才。语言比任何装饰对人都更重要。女人需要化妆,需要漂亮的服妆,需要香水和时髦的皮包。可是工作的时候、休闲的时候,不可能总是保持“武装”整齐,如果离开了这些“武装”,“质量”就下降了,品位就不见了,岂不太糟了。但有一样“化妆品”也是最高级的“化妆品”——“语言”随时随地都起作用。如果能使生活的语言高度地艺术化,无疑就是生活的高度艺术化,就是生活的高品位。即使是在一些非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上也是如此。

比如一次,一位朋友因为酒宴耽搁了时间,主人只有派车将他送到机场,当时离飞机起飞还剩下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他急急忙忙,三步并着二步冲到检票口,冲着验票的服务员问:“小姐,我能不能搭上这班飞机?”服务员小姐见他如此紧张,微笑着回答:“你的时间很多,只除了一种情况以外。”“只除了什么情况?”他急促地问。“除非你走错了机场。”原本紧张的朋友,望着服务员小姐舒心地笑了。这和那种大声叫嚷:“别慌别慌,还来得及!”让人宽心多了。

打开自己的话匣子,不要做沉默寡言的人。要“宣传”自己,让别人在工作上、事业上、心理上都全盘接收你,这对你将大有裨益。省得领导不放心你,同事怀疑你,老总不关心你。关于打开你的话匣子,我们只有这一点意见,用一个从讲话中得到快乐的人的话来说:

“在开始演讲的两分钟之前,我宁可被鞭打死去,也不愿站起来演讲。但是,到了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则宁可被枪毙也不愿被停止说话。”

任何人,不管你对任何事感兴趣,只要你有讲出精彩的想法,都会是打开了话匣,收获了精彩。不信可以试一下,你会发现自己的天分,找到趣味相投的朋友,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或事业发展期间,因为健谈吸引人而获得成功的实例多如牛毛。在中国很少有人研究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讲口才的“实惠”,以此区别“口惠”。比如像这样的文章:

“在很久以前,堪萨斯城某单位的负责人,即因为一次成功的演讲而引起大家的瞩目。当时的这位年轻演讲家,很快地便成为我们公司的副董事长(事业部)。”“到目前为止,他已登上NCR董事长的宝座。”

如果你是一位健谈的人,你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深入人心、铿锵有力。你能体会到别人的专心与注意力,你就能体会到一股难以抗拒的魅力,和终身难忘的满足感。有了这样的一次,便会激励你,不断努力下去,力求使自己的谈话越来越生动、越来越精彩。你看到一次这样的魅力,就像看到了阿里巴巴开洞窟所念的“芝麻开门、芝麻开门”,掌握了这把打开宝藏的钥匙。

“用心”讲话见效最快。留心处处皆学问,说话也不例外。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在想什么,你就应该可以大概猜出他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一个人的意志,往往决定他的人格。反过来看,如果你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应该能想到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只要你对一定会成功的事抱有信心,勤于思考,下定学习的决心,定会一语惊人。只有养成思考习惯的人,才会深深懂得听众想听什么话,也就会知道自己该如何表达,即使你没有口才的天分,因为“有心”,因为勤奋,日积月累,自然也会有了“露一嘴”的功夫。为此我们提示您:

①不要放弃任何练习机会。

②尽量尝试。

③冒险带来改变。

④学游泳必须下水。

⑤愿望,持续性与自信心。

⑥向每一个人学习。

⑦“用心”就能发现奥秘。

⑧水到渠成,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相信,言论自由,语言面前人人平等,有几分口才说几分,不要视说话为畏途。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不只是你一人。根据我们的调查知道,有80%~90%的学生,对上台说话感到困扰与恐惧;而已入社会的成人,则几乎100%都害怕公开发表演说。所以你不必害怕,也许你可以做一名最有胆识的人,这是我们相信语言面前人人平等的第一个事实。第二个事实就是某种程度的说话紧张感。这对于讲话和思考反而是有好处的,就像我们面对异常的环境的时候,自然采取了一种心理防御措施一样。所以,即使公众场合发表讲话时你的心跳频率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仍然不足为惧,这只是对外界敏感的部分身体功能,开始为活动做准备而已。当这些生理准备好之后,你才能比在平常条件下,更敏感地运转思维,也才会讲得更流利,同时说得更热烈,达到一种兴奋的状态。没有这种状态,很难有高吭的热情和慷慨的陈词,或出现本能的奇思妙语,一鸣惊人。也只有这样语言才有了活力、魅力、诱惑力和煽情的功能。

潇洒出幽默

幽默是智者的逻辑,是慧者的感情。它们的一致性或许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了解,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它们的真实性。它们在认识事物上所达到的深度以及方法上的意义,都让我们为之叫好。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幽默从哪里来,答案当然是潇洒。陷入功利情结中的人,是完全没有幽默感的人。既在乎利益,又并非不能自拔,才可能幽你一默。洒脱具有的美感和幽默具有的审美情趣是完全一致的。他们都源于距离。这个距离,在生活中就表现为情趣和格调。从逻辑的角度看,幽默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能够看穿事情背后的真象。

二是能够在众说纷纭的乱象中找到事实真象。

三是能够接受现实和现象。

上述三项条件缺少一个,幽默都很难成立。而潇洒的姿态正是洞穿了事情背后的真象,并且能够在众说纷纭的乱象中,找到一个真实的自己。如果他愿意承认不合理的现实,接受不合理的现象,在他自身的那个与势利态度有距离的位置上,他所能采取的表达方法,除了置之不理,更合情理、更自然的便是幽你一默了。在生活中无论男女,只要你洒脱,都会让人尊敬。而在工作中、在事业上,却肯定不受老板欢迎,因为这里不是休闲娱乐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和利害关系。所以幽默在这里也应表现出趋利避害的上乘功夫。

“忍得疼”方有绝妙俏皮话

莎士比亚说得好:“简洁是语智(wit)的灵魂。”很多时候一句俏皮话,抵得上千言万语。俏皮话也是口秀的一大特点,这包括,随机应变说出的一句精彩的即席妙语,妙语也罢,俏皮话也罢,并不一定非要令人捧腹大笑,它也许只带有一点点的幽默,又具有一点悲情,它大多是一个颇为让人怡悦的素材,传递着一个可爱的讯息。比如一个有关已故的肯德鸡炸鸡创办人,桑德斯上校的故事。

他有一次坐飞机的时候,有个小婴儿不停地大声哭叫。不管他的母亲和空中小姐如何地哄骗都无法使他安静下来。

最后上校站起来,他问这位母亲是否可以让他抱一抱这位小婴儿。然后当他把这个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时,这小孩子竟然很快地安详睡去。

在上校回到他的座位时,他旁边的一位乘客礼貌地向他道谢:“我们都很感激你为我们所做的事情。”上校回答说:“我做这件事情并不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这个孩子。”

政治人物都很善于运用几句开场白来点出全部演讲的要旨。

1988年李察·盖哈特在退出总统竞选的退出演说中,开场说道:“人家说在胖小姐(布什夫人身材略胖)唱歌以前,歌剧就不算完。前天晚上我们在密西根州的失败之后,我就很清楚地看到她趋向麦克风。”

这段话很俏皮、轻松,可以让你呵呵笑一场,而它同时也精确地告诉你他下面将要讲些什么,使别人知道他将要发表退出竞选的声明。

不争吵是格调高雅

有个男人是个秃头,所以他总是戴着帽子。他跟夫人一起外出时,总是担心夫人开车的技术不好。有一次他对开车的夫人说:“今天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十二部车子撞成一堆。你知道怎么回事吗?原来是有个女人打了左转方向灯,有十一个驾驶人相信她。”夫人说:“我知道,开车最差劲的就是那种戴着帽子的老头子。”

这可以说是偏见对偏见,但他带来的是笑声,而不是争吵。

在两个亲密的人之间,语言上的冲突不仅可以存在,而且对他们相互的关系还是有帮助的,十分必要。在夫妻、姐妹、父子、母女之间也是如此,不要片面地理解冲突。我们相信,任何密友或情侣,只要有诚意交往,对对方抱有强烈的希望,便会对对方有更高的要求,以此加强双方的关系,满足自己的愿望。这种做法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得到对方的理解,或者是完全的接受,所以就会产生冲突。在这时只要彼此都能敞开心扉,通常冲突都不会升级,更不会动用拳头和指甲;但若处理不好,可能会引起误会,从而产生隔膜。在传统的人群中间,这种合理的冲撞,很难保持在平衡的状态,所以经常会出现大吵大闹的现象。尽管这种大吵大闹的事不值得欣赏,但是这往往表明,他们的生活中很少有谎言和压抑,而且能屏弃成规。他们的共同生活的内在紧张感及挫折感会大大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一辈夫妻,他们既是经常绊嘴争吵,又能长相厮守的原因。我的姑父姑母就是这样一对可爱的老人。两位老人每年都吵架,甚至一年吵好几次。到了六七十岁还在说离婚,可他们是真正分不开的夫妻。1997年姑母病逝时,身体状况良好的姑父,仅隔一个礼拜,就悄悄离开了人世。这是老一辈人的故事。

现代人对感情生活的要求更高了,有了矛盾和冲突不一定非表现为直接的争吵,也不会过度地压抑自己,而是利用更有品位的更有水平的语言来渲泻,这样既没有伤害别人,又平衡了健康的感情。在讽刺、幽默、俏皮话和妙语之争中,达到双赢的结果,这就是现代生活的格调。

“花心”成风趣高手

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视野开阔,兴趣广泛,要有一颗“花心”,也就是一颗开放的心。只有当一个人的心呈开放的状态时,眼界才能宽阔、思维才活跃。这既有利身心健康,又有利提高生活质量。在这种状况下,精神生活将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感情亦会变得优美起来,仿佛都是呈现在开放的花的形状上,变得轻松自由,更容易发挥想像。建立一个更快乐更洒脱的形象,能够轻易地摆脱现实的束缚,而不会拘泥于令人乏味或感到无奈的事实。

一个时时刻刻感到现实压力的人,他的人生道路是很难走的,这样的人成功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了。然而善于解脱自己,能挥洒自如,轻装上阵的人,成功的机率就大得多。因为他们有一颗“花心”,经常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不由于一点小事“困住”自己。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有一个美国作家应邀去他社区的扶轮社演讲。他平时也去别的社团作早餐演讲,通常都是要有报酬的。但这次不同,没有报酬。那天那个扶轮社有一个来自印度的社团来访。在午餐会上双方交换旗子,在交换过旗子之后,访客发现他所收到的旗子却是墨西哥的。这使得该扶轮社的社长颇为难堪,他解释说,他从家里带旗子来的时候带错了,这面旗子是他上次访问墨西哥时所带回来的。

本来应该换一面旗子,可是当天当地却买不到小旗子。社长于是答应要在一二个礼拜之内,把旗子寄给访客。作家看到了这一件事情后,于是使用它来作当天演讲的开场白。他说道:“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这个社团不付钱给他们的午餐演讲人。我现在才了解他们要把钱省下来买小旗子。”这番话获得听众大笑而报以掌声。

我们假设你不是一个潇洒风趣的人,那么你拿什么让观众喝彩呢?你若是直接表示自己很在意,那么听众可能要给你喝倒彩,扔饮料瓶。要想成功,要赢得人们的鼓掌那你就必须:

①忘掉事物给你带来的不愉快。

②给自己找一个能得到宽慰的结果。

③让过去变成回忆。

④借助别人的话题,表达自己的感受。

⑤注意听别人讲话。

⑥不要用常规去推理。

⑦反用典故。

⑧用笑话解释事物。

⑨用轶闻或新闻信息回答问题。

⑩化用名言或伪造格言。

瑏瑡巧借流行词汇。

瑏瑢虚拟故事。

无废话就是品位

无论是在社交中还是事业上,一张秀口都会为你增辉。而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秀口是天生使然,都有着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练习秀口的过程。有些人是因为克服了畏惧心理,终于在大众面前开口讲话;有的人是非常理智地改正了讲话的毛病,或是演讲中的各种不适状态,对演说有了信心;还有的人是因为通过训练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技巧,有了娴熟的口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其中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明白了一个道理:讲话要有的放矢,不可以随便“放炮”。就像一位担任外科医生的朋友在介绍自己的秀口体会时说:“切除一条盲肠的手术,只要花十分钟即可。但若要熟悉那些处理手术中发生意外事件的法则,则需要花费四年以上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要想获得像手术一样十分钟或十几分钟就能令人叹服的口才,这大概也得花四年以上的功夫。为了大家有一张像手术刀一般犀利的嘴,为了使大家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这门“技术”,我们总结了秀口的经验,发掘出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使大家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就能重复一遍他人的体验。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哨兵法”。它就像工厂的质量检测员一样,把所有的语言都当作“语言工厂”生产的产品来检查。我们让这个“哨兵”站在语言的大门口,严格把守你的嘴巴:合格者“出口”,不合格则打回。只要你不拼命“灌酒”,把这个“哨兵”灌倒,我们认为是很容易见成效的。这个“哨兵法”内容如下:

(1)不讲空泛的道理。

(2)个人体验比理论重要。

有些人对一些事根本毫无概念,或只懂皮毛,都认为自己应该对这些不懂的事发言,如爱国主义、民主思想或改革政治这一类的事。这是非常有害的。这类空洞的大道理,只有与个人的切身感受联系起来,才会引起听者的关注,所以无亲身经历不谈这些问题。只有现实的问题听者才感兴趣。

(3)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为话题的人,是绝不会令听众感到没兴趣的。

(4)没有一句无聊的话。

(5)把最想说的话先说出口。

(6)从自己的“矿藏”中挖掘话题。

(7)以自己的生活背景解释事物。

(8)寻找你印象中最深刻、意义最深长的经验。

(9)听众最易接受的话题,是每人特定生活范围内的事。

(10)幼年与成长。

(11)少年时代为求上进的努力。

(12)爱好与休闲活动。

(13)特殊的知识领域。

(14)特别的体验。

(15)信念和信条。

(16)激励自己奋斗的话题。

(17)由衷地表达。

(18)摧人奋进的故事。

(19)热衷和听众分享快乐。

(20)对目的产生热情。

(21)不作毫无意义的雄辩。

(22)要意识到成功或失败决定于听众。

(23)演说就要充满活力、内容新颖生动。

(24)强有力的感觉,能深深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广播员语言非常标准,很有教养、所说的话也有条有理、组织文字的能力强、发音清晰,但却因缺乏个性,而显得语言指向不具体,语意非常暖昧,尽是概念性的东西,他们的观点很少用自己亲身的体验为例证,好像全是假大空的东西,所以我们认为:

(1)说话要限定主题。

(2)如果贪心会导致失败。

(3)要点愈少愈好。

(4)以现实感很强的语言说出。

(5)善于选择话题。

(6)有储存预备的“材料”。

(7)用实例说明问题。

(8)有要人情味。

(9)“点题”要准确。

(10)细节要清晰分明。

(11)利用对话可以使讲演更生动。

(12)用手势、动作、表情把讲话视觉化。

(13)使用具体、亲切的语言。

(14)善于使用形容词。

(15)要节约语言。

(16)我们相信“真理和谬误只隔一步之遥”。

(17)选择自己认真思考过的话题。

(18)信心能感动人,有时超过真理。

卡耐基先生是一个演讲专家,他曾给别人讲过一个“牧草和山胡桃树灰的事件”。

很多年前,在纽约市他所举办的演讲训练课堂上,听到过一次颇有说服力的演说。虽然他以前也曾听过许多很有说服力的热烈演说,但这次被他定名为“牧草和山胡桃树灰的事件”的演说,则是超越常轨的成功实例。这个事件的主角,也就是演说者,为纽约市某著名公司的能干推销员。话题是有关没有种子、没有根,却可以长出植物的荒谬言论。情形大概是这样的:

推销员将山胡桃树烧过的灰,撒在用犁耕过的土地上,结果有什么样的奇迹发生呢?推销员说:“就在这块撒过山胡桃树灰的土地上,长出了绿油油的牧草嫩芽。”这位推销员一再强调:是因为山胡桃树使牧草长出来的,绝对没有其他因素使然。

他一方面批评推销员的言论,一方面举出牧草种子的实价。一盒要好几美元。如果仅用山胡桃树灰就可以使牧草无中生有的话,则此一重大发现必定可以使其成为百万富翁。并且流芳百世,名闻遐迩。从以往到现在,未曾听说过这类似的奇迹。这种从无生命的物质创造出有生命的植物的事,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他以尽量温和的语气,反驳推销员的谬误,因为他认为推销员实在错得太过于离谱了。说完之后,他以为推销员一定会心服口服,不会再有任何异议提出。

不料,他批评过后,在其他听众也认为推销员的言论荒谬的情况下,居然推销员又自以为是,执迷不悟的提出反驳,坚决的认为自己的主张没有丝毫错误,并且跳起来大声疾呼:“我是绝对正确的,这并非空谈的言论,而是经过试验的事实。”

他一再指出推销员的论点根本不可能成立,也许自有其道理,但事实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听完他的辩护,推销员又站起来说愿用五元打赌这件事的真实性,并且请政府检验局来作证。结果如何呢?信心感动人,听讲的人都站在了推销员的那一边,很多人甚至相信那是有可能的。于是他问听讲的人,使他们信心动摇的原因何在?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是因为推销员的态度很诚恳,充满自信心,使他们不由得不信其言论。

最后呢,让我们再次注意会话在每个人生活里所扮演的角色。现代人大都将空闲的时间花费在休闲生活的追求享受上,而这些休闲活动不仅仅只是一种娱乐与消遣,我们更可从中学习,并促进身体、心理、精神上的成长健全。

休闲活动可以是完全的孤立方式,如阅读、写作,或者个人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也可以是群体大众共同参与,如会话及交谈,当是学术性的活动时,不管是艺术方面也好,或者科学方面,都需要群体合作,而其中一定得牵连到会话与讨论。

成年人对于休闲的追求,是绝对必要再去完成教育的过程的。当人们从学校毕业后,如果没有继续不断地学习,那么他便不算是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不管他的学历有多高。

对于继续的学习采用些什么主要形式呢?我的答案是以下三点:

第一点,从个人的生活经验里来探索生命与了解社会。

第二点,从阅读的各种书籍里来充实知识、了解万象。

第三点,从事于既有利又有趣的会话言谈,可以和别人谈些旅游的发现、看过的书、自己的见闻……

上面所说的前二点如果没有第三点的帮忙,便无法完成个人教育的整个过程。而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受过教育、有学识的人,便要不断地自我教育。由此可见,学习如何听与说、学好谈话这门艺术对我们而言是再重要不过的了。

赞美他人的绝活

借用“第三者”的口吻

前面曾经讨论过:若要提醒、纠正他人的过失,可设计一个共同的攻击目标。换句话说,也就是把一切的错误,推咎于“第三者”的身上,间接地指正对方。

在我认为,这个方法不止适用于纠正错误一方面。若我们要安慰别人或是恭维别人,正不知如何启口时,也可利用此方法。怎么说呢?我们看看以下的例子便能明白:

踏进电影圈之前,我尚在一家演员训练中心补习,记得当时有一个智能测验,全班的同学都参加了。经过一番期待,测验结果终于知晓。然而,却只有我一人被老师约谈,老师告诉我:

“测验的结果发现,只有我一人缺乏集中力。根据历年来的资料显示,无集中力的人,便无法成为好演员,你最好不要自费精力,还是趁早改行吧!”

听老师这么一说,我顿时眼前一片黑暗,整个大地似乎完全倒转过来。这真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过了一会儿,我才稍微镇定下来,勉强地说:“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试试。”

还记得那天晚上回家后,我心中仍是愤愤不平,并不断地向母亲抱怨说:“我不想当什么明星了!”然而母亲却对我说:“你这是什么话?怎么对自己没有信心。隔壁的伯伯不是曾说:‘这次新星中,只有×××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明星。’吗?”

听了这话,我的眼前宛如出现了一道新的亮光,重新激励我向前。至少在这世界上,仍然有人支持我、扶助我,怎么可以自暴自弃呢?

虽然事隔多年,但每次想起此事,总让我无限感动。母亲为了安慰我,假借隔壁伯伯的话,使我重新振作起来,让我有了今日的成就。

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往往会赞美别人一番,但由自己说出“你看来还是那么年轻!”这类的话,不免让人觉得是在奉承,拍马屁,有点儿不实在。

如果我们换个方式来说:“你真是漂亮,难怪小林一直佩服说:‘你总是那么年轻!’”我想,这样一来,对方必认为我们所言不假,当然会非常高兴。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这种心理,借用“第三者”的口吻,来代替我们所要说的话,以此安慰他人或赞美别人,这样更能得到对方的信任。

利用风俗习惯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风俗以及特殊的生活习惯。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就构成了各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

“在汗珠尚未流干前领取报酬”是阿拉伯的一句谚语。有一次,我在某个广播节目中,邀请一位派驻此地的阿拉伯记者,到节目中接受访问。节目结束后,导播对这位记者说:“实在对不起,钟点费还未领到,明后天再补送吧?”而这位阿拉伯人却说:“在我们国家,工作的报酬应在汗未流干前领取。”使得全体工作人员无言以对,只好临时到银行领款,虽是如此,却不觉得对方失礼,因为那是一种“风俗习惯”啊!

大家一定觉得很新奇,原来“风俗习惯”也可适用于说话上。在与人交谈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言辞往往无法说服对方,尤其是在请求别人时,总是提不出有力的证言,这时我们不妨利用“风俗习惯”来解决。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皆不同。因此当你遇到不知如何开口的情况时,你可以这样说:“在我的故乡都是……”或“在我的国家,习惯上是……”以此作为说辞,不但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目的,也不会使对方认为是“胡说八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激发别人的自尊心

“求好向上”是人性中的一项特点,可以促使一个人不断地奋发、不断地努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是发现别人有某些小缺点,或是某些地方需要提醒,便可利用旁敲侧击的方式,鼓励对方,使他在自尊心和荣誉心的驱使下,自爱自觉,这样收到的效果远超过直言责骂。

有一位棒球投手从A队调到B队,由于这位投手平日的言行举止较散漫,因此,在他刚加入球队时,教练便这样告诉他:

“你是众所皆知的明星投手,在投球的技巧上已十分熟练,我也不必再多说了,因为那些对你来说是毫无问题的。今后你有充分的自由,无论以什么方式练球我都不会干涉。但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所以要好自为之。”

我想大家看了这段话,一定已经明白了话中的含义。教练为了提醒该投手要他谨慎地待人处世,才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这些话。但我们也可看出,教练并没有严厉地告诫他:“不可这样,不可那样。”而是让他有自由裁决的权力,该怎样做由他自行决定,旁人不加干涉,所采取的是完全信任的方式。

而这种自由裁决,完全信任的方式,并不会使这位投手为所欲为。相反的,却是积极地提醒他:“你的影响力大,所以在一切的言行举止上,要十分负责,十分小心。”可能是教练的一番话,让他感到自己是如此的受重视,如此的具有影响力,基于荣誉心的驱使,于是一改以往吊儿郎当的作风,成为精神焕发,朝气蓬勃的青年了。

人们都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因此,不论任何事,只要我们时时看重别人,鼓励别人,激发他的荣耀感和自尊心,以此来代替正面严苛的责骂,相信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目标。

试试“先贬后褒”之法

当我还在A电影公司服务时,有一天,有位B电影公司董事长派来的密使,约我在××餐厅见面,因为各电影公司互相约定,不可有挖墙脚行为,因此这次和B公司的约谈,自然是在非常隐密的情况下进行。

当时我心里不断地盘算着,B电影公司要请我参加一出大歌剧的演出,这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不禁使我跃跃欲试。但是A公司是我起步的地方,为了培养我,曾经给我许多机会,使我有今日的成就,怎可不顾人情义理,说走就走;再者,一个习惯在摄影机前演出的工作者,一旦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演出,是否能够胜任,谁也无法预测。想了许久,真使我左右为难。

经过几日的考虑,最后,我决定换个工作环境,面对更新的挑战,于是便向A公司辞职,随后就到××餐厅与B公司董事长派来的人见面。

刚开始我非常紧张,正襟危坐,战战兢兢地有点儿不知所措,稍后这位K先生对我说:“最近,我看了一下你过去所拍的影片。但——坦白地说,以往那些作品,无法垂名影史。”

一听这话,我真是愣住了,心想:“你把我请来;非但不称赞我,反而先贬损我。”但过了一会儿,K又说:“可是,如果你投入我们的歌剧行列,必能大红大紫,且名垂青史。”听了这话。才使我有起死回生之感。于是,我便又客套一下说:“还请您多指教!”这才圆满地加入B公司的行列。

现在回想起来,我不得不佩服K先生的游说方式,他利用先贬后褒的方法,使我能在“灰心失望”之余,投效他的公司,参加他们歌剧演出的行列。

如果您是身为某公司的主管,而正想招聘理想人才,不妨试试这种“先贬后褒”的办法,也许因此可以得到您想要的优秀人才。

至于我,能否像K先生所说的“名垂影史”,就不得而知了,也许要到百年后,才能知晓,到那时我们再来讨论吧!

“善意的谎言”

川岛芳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名噪一时的谍报工作者。但由于日本战败,盟军方面要将川岛芳子处死。在行刑时,执刑的宪兵长向她说:

“我非常同情你的处境,也相信你是无辜的,不过这个判决是各战胜国所决定的,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不能不执行我的任务。但我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我照样开枪,然而那只是空包弹;你听见枪声后,马上倒地,假装死亡,而后我再悄悄送你回去!”

川岛芳子听了这救命良药,心神大悦,也不假思索,便信以为真,因此非常镇定地接受执判。而那位宪兵长也因此顺利地完成他的任务。

“死亡”是众人最害怕的字眼,任何人听了这两个字,莫不悲伤欲绝。即使平日身强体壮,胆色过人之人,也会战栗不已。一个即将面临死亡的人,他内心恐惧惊怕的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因此,对一个生命已至尽头的人来说,若以实言相告,只会增加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促使他更早离开人世而已。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为了缓和他的心情,“谎言”便是最佳的镇定剂。

“谎言”使用最普遍的场所,我想要算是医院了。若有一个病者,不幸得了癌症或是病症已无药可救,只有听天由命。这时,身为一个医生,基于人道立场,绝不会对病者说:“唉!你得了癌症,只有3个月可活了!”而会若无其事地对病者说:“没什么关系,一点儿小毛病罢了!”

对一个病者来说,身体上的病痛已使他苦不堪言,倘若再把“无法挽救”的实情告诉他,必增添他的心理负担,更使他痛不欲生。所以一般医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把真相告诉病者的家属,而对于病人本身,则尽力安抚,使他能平平安安地走完人生的道路。

不过,在有些地方,由于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医生就会把真想告诉病者。曾经有位著名记者,去采访一位已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病人,那记者头一句话便幽默地说“你不久就要‘蒙主宠召’了,你对神有什么感想?”那位病人回答:“噢!我每晚都和神见面!”记者又问:“那么神给你的印象如何?”他回答:“神的慈爱,非我所能测度,远胜于父亲对孩子的疼爱……”

这真是一个光明的国度,对死亡一点儿不畏惧,但我认为,如此开明的作风毕竟少之又少,只有在有坚定信仰的人身上,才可能如此,一般人是无法做到的。

根据哲学上的说法“人是非常脆弱的”。这话若使用在别的方面,可能未必是如此,但若使用于有关生死的问题上时,却又是不变的真理。因此,一旦在我们的四周,不幸发生这类问题时,我们也要以“善意的谎言”,来安慰那些身处不幸的友人,燃起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使他能继续奔向前面的路程,直到生命的尽头。

说话不伤人的窍门

故意说错话

人们说话交谈,总是尽量避免出现差错。可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意地念错字,用错词语,却有神奇的功效,能丰富语言表现力,使人的谈吐生辉。

示错艺术有以下几种:

1.设置陷阱,借以反击。

故意把话说错,为了蓄势布阵,待对方批评指正时,再借题发挥,给予回击。

过去有个药铺老板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点上香向菩萨祷告:“大慈大悲的菩萨,愿您保佑男女老少都多病多灾,我好发一笔大财!”这话被一个人听到了。

不久老板的母亲得了痨病,躺在床上哼哼叽叽的,下人对老板说:“这下老太太病得不轻,这全是托菩萨的洪福!”老板大怒。下人说:“老板息怒,您不是求菩萨保佑男女老少都得病吗?这下菩萨显灵了。”老板哑口无言。

一个小伙子向一老人问路:“喂,离城还有多远?”“500拐杖。”“距离应该论里呀,怎能论拐杖呢?”老人答:“论理?论理你得喊我大爷!”

2.利用常人的错误。

有些人喜欢利用常人的错误,以示错的方式寻开心。甲问:“那件事有消息了吗?”乙答:“查(杳)无音讯!”这个说:“此人真是刮(恬)不知耻!”那个讲:“看来他心不在马(焉)。”言谈之间,彼此心领神会,说毕莞尔一笑。

3.相反相成,启发诱导。

一位教师给学生讲“灾梨祸枣”一词,首先用望文生义的方法曲解示错:“看来梨枣都有毒,吃了会生灾招祸。”稍有生活常识的学生都会感到此说不合情理,但一时也说不清楚准确的含义。到了学生急欲求知的时刻,教师再揭开谜底:“这个成语说的是滥刻无用之书,使用来做雕板的梨树、枣树都跟着遭殃。”如此一来,学生豁然开朗。

4.抛砖引玉,打破僵局。

示错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有时还可以成为随机应变、化被动为主动的工具。钱学森有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大家凝神屏气,听他独自讲话。讲着讲着,钱老连简单的常识性问题都说错了。座中一个胆子大点儿的人说:“您讲错了吧?”这时钱笑着说:“看来,我也不是什么都对嘛。好,现在总算有人发言了!”会议气氛很快活跃起来。

让你的语言富有哲理

日常交谈中,人们爱听那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因为它给人凝练、深远的美,令人回味,发人深省。而一个人的话题是否含有哲理,也标志着说话者的思想成熟程度。

哲理性语言有许多类型。

1.警策型。

话一出口使人一惊,却惊而无险,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是这类哲理性语言的特点。例如:“有人可能一百岁时走向坟墓,但他生下来就已经死亡。”(卢梭)语中“活了一百岁”与“生下来就已经死亡”是一个大矛盾,然而矛盾的背后却潜藏着深刻的思想。

2.若愚型。

这一类型的语言往往说出最平常的事,然而这些事情一经提示,变成了很耐人寻味的东西。

如爱默生说:“站在山的旁边,就看不到山。”歌德说:“光线充足的地方,影子也特别黑。”等等。他们说的都是极普通的事实,然而一经他们提示,这些事实就起了奇妙的变化,使人从中领悟到很多东西。

3.忠告型。

这类哲理性语言,常使人在善意中感到亲切,在亲切中领悟道理。

如:“如果你考虑两遍再说,那你一定说得比原来好一倍。”“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远。”等等。

4.总结型。

这类语言明显的特征是归纳经验,例如:“长久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财富往往像海水,你喝得越多,就越感到渴。”等等。

辩论中运用哲理性语言,可以起到精辟、深邃和简练的效果,使自己的言词更有力量。

清代林则徐清正廉洁,生平不置家产。有人劝他要积些钱财,使子孙将来的生活有所依仗。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这里,林则徐仅用了20个字,以哲理性箴言的形式代替了冗繁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