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商道:《道德经》的经商智慧
7983600000066

第66章 倾听中的智慧

知者不言。(《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聪明的人善于倾听别人说话,从别人说话中受到启发。

在这个世界上,会说话的人,很多;会倾听别人说话的人,善于从别人说话得到收获的人很少。大部分人在交流中并不真的想有对话,更多是想发泄一下而已。聪明的人想到了这一点,尽量给别人说话的机会,间或客套几句,鼓励别人把话说完。“祸从口出”、“耳朵是幸福之源”这样的话尽管有点失之偏颇,但也可以说是在好心劝告我们先要做一个好听众。

在与他人洽谈生意时,要遵循“说三分,听七分”的原则。许多善于经商的人都强调听的重要性,他们在客户沟通时,通过听来了解对方的心意,把握对方的想法和需要。他们很清楚,客户才是商谈的主解,所以应该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多说,而自己多听,以便了解更多的情况。事实上,在很多时候,不需要你多费口舌,只要竖起你的耳朵,倾听客户,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拿到订单。

关于倾听的效用,一件事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了,一位不常交往的同学突然到小刚的宿舍来,彼此打过招呼,便坐下来。小刚问对方有什么事吗,回答说没事。于是,两人便从最近在忙些什么为话题开始海阔天空地聊起来。慢慢地就聊到了恋爱婚姻的问题。小刚这才注意到对方是来“谈心”的。果然,对方在扯了大半天无关的话题后,转到了正题上:最近失恋了。从他和那个女孩怎么认识开始,讲了很多两个人的故事,主题是女人不可靠。这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都是他一个人在滔滔不绝,说到伤心处还有眼睛发红、声音呜咽的表现。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小刚不过随和着说了几句认同的话,诸如“我也失恋过,很痛苦”等。

第二天,对方与小刚相遇,一见面,对方好像是老朋友一样一拍小刚的肩膀:“嗨呀哥们儿,没想到咱们俩有这么多共同语言啊!”小刚甚是纳闷:昨天晚上我没说多少话,怎么能说有共同语言呢?后来才明白:不过是听他讲了很多心里话,作为一个听众,得到了他的认同啊!

一谈到沟通,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说,很少有人想到听。好像听是自然的事情,不需要训练。其实,恰恰相反。人们在沟通过程中,由于不善于倾听所导致的失误远比因为不善于表达而产生的问题多得多。

曾经有一位推销员向一位痴迷希腊神话的顾客推销一处房子。上学的时候,这位推销员几乎没有学过关于希腊神话这方面的课程。然而就是这笔买卖成交之前,这位迷恋希腊神话的顾客邀请这位推销员去他家做客。在出发之前,这位推销员找了一些书,了解了几个关于希腊神话的热门话题。在交谈的时候,这位推销员便把这些话题一一抛出去。没想到这个小策略十分奏效。这位顾客显现出遇到知己的架势,滔滔不绝讲起了希腊神话的问题。

这位推销员只能是洗耳恭听——一则是因为他对这些话题一窍不通,二来是他的话一刻也没停过。这位迷恋希腊神话的顾客当然说得很尽兴。结果呢?当然买了他的房子。而且还介绍了许多他的朋友给这位推销员认识,因为在他看来,喜欢希腊神话的人都是他的知音,也同样都是好人。

因此,纵然说者言语无味,也绝不焦躁,发出嘘声或打断,而必须耐心听完。即使对方的谈话再无聊,也须装出很用心听的样子,因为人都对肯听话的人有好感。如果你能这样做,就一定能打动说者的心,自然而然对你产生好感。起初,你或许会感到很无趣,但仔细听后,反会接受对方,进而了解对方。一旦双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对方也能明了你的谈话。

经过调查发现,人们具有天生的表达才能,却不具有天生的倾听技巧。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就是这个意思。上帝知道人们只喜欢说,而不喜欢听,所以在造人的时候,给了我们一个嘴巴,两只耳朵,意思是让我们听的时间两倍于说的时间。很遗憾,人们在听的方面所下的工夫太少,真正会听的人很少。有位经验老到的沟通好手的建议相当诙谐又发人深省,他说:“沟通之道,贵在于先学会少说话。”多听少说,做一位好听众,处处表现出聆听、愿意接纳对方意见和想法的模样。这时候,你会慢慢发现对方也比较愿意接纳你,并且提供你所需要的答案和信息,甚至把他的真正想法告诉你。

在倾听时,要学会以下技巧:

(1)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除看物外,还会产生感情,用这种感情与对方相互交流。

(2)脸部要表示出诚意与兴趣。无论对方的谈话内容如何,必须真诚、有兴趣地听下去,使对方引为知己。

(3)对方未说完不可中途打断。如果有意见或有疑问,不可在对方尚未告一段落或尚未说完时插嘴,这是最不礼貌且易惹人反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