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听柏杨讲人生
7983500000035

第35章 要活得有尊严 (9)

1957年 在国立成功大学担任教师,其后因认识就读于静宜英语专科学校的倪明华,与其相恋和结婚,被逼辞去所有工作

1960年 以笔名“柏杨”在《自立晚报》担任《倚梦闲话》专栏作家,写作的杂文对于现况有很严厉的批判

1961年 在《自立晚报》以“邓克保”为笔名发表《异域》。后来不但被拍成电影,还创下在台湾销售达百万册的惊人数字,是一部成功的战争小说

1967年 负责翻译《中华日报》连载的美国漫画《大力水手》

1968年 因刊出的一篇文章中将“fellows”译为“全国军民同胞们”,被调查局以“共产党间谍”及“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入狱

1972-1976年 囚禁于绿岛感训监狱

1977年 获中国大陆问题研究中心聘书,在《中国时报》开辟“柏杨专栏”

1978年 与女诗人张香华结婚

1979年 狱中的著作《中国人史纲》出版

1985年 《丑陋的中国人》出版;《柏杨版资治通鉴》当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则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1993年 《柏杨版资治通鉴》全部完成,平装72册,精装36册

1995年 《柏杨回忆录》完成

2008年4月29日 病逝台湾新店耕莘医院,享寿八十九岁。

柏杨小传

◎柏杨生平

柏杨于1920年出生在河南。这一生中,他从河南到台湾,从《异域》到《家园》,走完了他崎岖多舛的漫长人生道路。于2008年4月29日在新店耕莘医院病逝,享年八十九岁。隔日台湾的各大电视报纸皆进行了大篇幅报道。那么柏杨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作家呢?做为一名专职作家,他的本质究竟是文学的、历史的、思想的、还是政治的呢?

如果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从他出版的作品中,去寻找答案。但是他写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合计起来超过一百五十部。加上他曾经主编的,被访问的,他一生中总共创作了多少种书,每一部作品又印有多少种版本,相信很少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恐怕就连他自己也在被问及时,茫茫然没有办法回答。如果要编一张“当代作家出版排行榜”,以量排行的话柏杨一定会名列前茅。在这么多不同种类的书中,最令人惊奇的是他居然有本领成为“专门生产畅销书”的作家,并且同一部书还能游走在各家出版社之间,数十年来从未曾断版。

他写作过的书的种类,既有小说、诗歌、杂文、也有报导,更有一些翻译、历史,可谓是种类繁多。可惜在他的杂文大畅销之时,在“柏杨”的名气暴红于台湾之时,他于1968年被突然抓进了监狱,同时国民党还查禁了他的全部作品。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在他被囚于牢笼的七十年代,在被查禁的各书中,正版盗版却在铁窗外联手狂销,尤其是《异域》。或许是因为笔名“郑克保”混淆了视听,避开了政府的耳目,反而卖到了近百万册,打破了台湾的出版记录。曾经有位研究柏杨的学者,将他人生以“十年”为单位进行切块。从小说、杂文到牢狱、历史再到人权,几乎每一段占去了十年的时间,正好囊括了他后半生的五十年岁月,不失为了解柏杨生平事业的好办法。

当然这五段中的“牢狱”和“人权”两项,只是他的活动而非出版物,若单论整理归纳柏杨浩繁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应以“牢狱”作为分界点,划分为“入狱前”与“出狱后”两个阶段。在“入狱前”他写的主要是“小说和杂文”两类,外加一本《异域》;“出狱后”其重心转移到了“历史和翻译”上,包括他在监狱里完成的《中国人史纲》,演讲结集的《丑陋的中国人》,以及白话翻译的《资治通鉴》等。柏杨的一生著作可以说是比身高还高的量,我们即便只是要把书目弄清楚,也是一件颇费功夫的事情。他超过了一千万字的作品,可不是像今天那样用电脑打出来的,甚至没有用到打印机,而是用笔一个字一个字,一笔一划伏案写出来的,他这一生整整写了五十年。

◎十年小说

柏杨幼年身世坎坷,从小就经常受到继母的虐待。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甚至用野生动物来自比它惨淡的童年。美籍学者唐德刚曾对柏杨的童年如是评价道:“惨烈的幼年铁锤”成就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个性”。也是这童年心理创伤,使得他在成年以后,往往具有比常人更为强烈的爱憎之心。正是这种不为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成就了他后来在写作中的犀利笔锋和尖锐的指控。

当他只身一人从上海开到基隆的船上走下来时,他还只是一个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的二十九岁青年。与迷茫的人生相伴的,是他的囊中羞涩。为了满足人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需求,他提心吊胆地写了一篇小说,寄往国民党“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的正文筹办组。这篇为了糊口而创作的东西的就是再后来各方皆给与好评的《蝗虫东南飞》。相当然,他被录取了,在刚一听到这消息时,和大多数对前途茫然的年轻人一样,惊异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这样的才能。自此他与“写作”结下了一生漫长的不解之缘。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用到柏杨身上最为恰当。写作使他成名,使他恋爱再婚,享受丰厚的财富和崇高的社会地位,却也使他入狱而妻离子散。他的一生中,最为开心幸福和最为困顿的时候,都是与“写作”相伴的。

而谁有能想到,这部使他成名,使他备受关注的《蝗虫东南飞》,却是一篇饥寒交迫下的作品呢?从1952年11月,这篇长篇小说在第19期《文艺创作》刊登开始,柏杨就像平地升起一颗明星般备受人们注目,这无异于给了他一张主流文坛的“作家执照”,也开启了他长达十年的小说创作,我们称之为“十年小说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用本名“郭衣洞”写小说,因其创作内容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一致,又颇受读者好评,故而进入了蒋经国主持的“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的总团部担任副组长一职,同时身兼“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事。在这一时期他十分活跃,仿佛早年被压抑下去的热情和才能一下子涌动了出来。不只在写作和政治上,他还因主办了《幼狮文艺》而活跃于文艺圈,并且还负责救国团每年的暑期青年文艺营。

然而,正如《史记》中的“乐极则悲”说的那样,还算一帆风顺的柏杨,在六十年代他住进了牢房吃起了公家饭,又丢了爱情落了个妻离子散的下场。而他在五十年代出版的小说,也在九年牢狱的一番浩劫之后,烟消云散绝版无踪了。直到他在1977年出狱后,自己重编了一套《郭衣洞小说全集》,才大略拼凑起来,由“星光出版社”出版。它虽名为全集,却只是柏杨“十年小说的”的大部分。编著全集时,因为“手边没有一本自己的著作”(自序),所以只能土法炼制,人工搜集,这过程中自然会有丢损。此外,为了避开版权与查禁的法令,好些书名还被更改了。致使《郭衣洞小说全集》与五十年代的原始版本相较,早已面目全非。并且在收录的过程中,一部分作品被柏杨有意地剔除掉了。全集中收录的只是郭衣洞的正体小说,除此之外还有些变体的讽刺性“杂文小说”,把这几类合在一起,才算是构成了郭衣洞“十年小说”的全貌。

或许因为起步得早,又勇于尝试的原因,柏杨(原名:郭衣洞)的小说形式也特别多样。就结构而言可分为长篇和短篇;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可分为“反共小说”、借古讽今的“讽刺小说”和成人读的“童话小说”,其中的《天涯故事》(原名《周彼得的故事》)不但是他一生中未尝做过的童话,也是他笑说系列的作品中的绝世经典。此外他还写过两部“长篇文艺爱情小说”,一部是写于1961年的《旷野》,另一部是写于1962年的《莎罗冷》。还有描写大陆文人到台湾后流离失所的困顿生活的,短篇批判写实小说《挣扎》和《秘密》。这些小说除去讽刺性高外,还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情。

在长篇《莎罗冷》的序言里,有这样的话: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一种浪费,太多爱情的人生是一种灾难,爱心越重,痛苦也越深。

黄守诚曾经这样评价柏杨的小说和他的为人:“在冷寂中,蕴有无比的热情。在笑谈中,有灼人的感叹”。这实在是经典之极的批评,于柏杨,于柏杨的十年小说。

◎十年杂文

柏杨的“十年小说时期”随着郭衣洞(柏杨的原名)离开救国团而结束。这一事件的源于柏杨的那颗过度浪漫的心,起码他曾经过度浪漫的心。1958年的冬天,在风光明媚的日月潭,柏杨在他一手主办的大专学生冬令营里,与在静宜英专读书的倪明华擦肩而过。那时他嗅到一种味道,一种将他深深吸引,不能抗拒的味道。人们说这叫一见钟情。这段爱情,从女方的家长到他自己的同事长官,没人不极力反对的。但我们的柏杨先生却还是以他“四十岁成熟之年”一意孤行地娶了让他深深爱慕的倪明华。他固执地跟整个社会作对,扮演起自己小说离得悲剧男主角──他为了爱人放弃了一切,包括事业,妻子和两个孩子。他小说中所写的正是他的信仰,他身体力行,把爱情放在了第一位,将事业与前途置之于后。

第二年,也就是1959年他赤着双手与倪明华二人开始了从零起跑的生活。后来他进入了自立晚报,从1960年开始在“倚梦闲话”专栏进行创作,后又在1962年的公论报上开始写专栏“西窗随笔”。从这时起,才有了六十年代家喻户晓的“杂文作家柏杨”。他以辛辣的笔触讽刺社会百态,并且发明了“酱缸”一词,具体且传神地“丑化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杂文天天在报上出现,他的读者群是越来越大,他的影响力更是深入到了台湾的各个角落。一个“倚老卖老胆大泼皮”的柏杨在台湾一夜暴红,他的书籍也就跟着大卖。

我们的柏杨先生,不只在写作方面做得极好,按现在的话说他还是一个极有经济头脑的人。他在1961年成立了“平原出版社”来销售自己的杂文集,速度快时几乎两个月就可以出一本。从专谈女人的《玉雕集》,到讽刺官老爷,介绍“厚黑学”的《怪马集》,再到大谈爱情的《堡垒集》,以三个字来作书名的“闲话”共出了十集,可谓是供不应求。之后他又推出了“五字书名”的随笔集,包括《鬼话连篇集》、《心血来潮集》、《前仰后合集》,当它们一涌进市场同样的受到读者的疯狂追捧。在柏杨回忆录里,他曾经肯定地说,杂文时期是他生活最美满的十年。他的书好卖令他在物质生活上安定富足,在当时就做到了出入有车。年轻貌美的妻子又为他生了小女儿佳佳,让他抛妻弃子的遗憾稍微的得到了一点补偿。他的书籍畅销海外,令他的读者遍及天下,使得他的内心充实又载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