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听柏杨讲人生
7983500000033

第33章 要活得有尊严 (7)

当我们对父母的关心只是出于道德观念的束缚,当我们对父母的爱缺少了真诚,当我们对父母除了物质的供应,再无其他的表达,他们于我们而言又与犬马有什么差别。假设他们在对我们抚养的过程中,也是如此的漫不关心,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怕是不知要多出多少是非。当我们与父母相处时,当他们唠叨时,当我们已经不耐烦地要翻脸时,看看他们斑白的头发,回忆一下他们曾经的付出。那种天然质朴的情感会化解很多横更在我们之间的藩篱,让我们感受到一份感动,一份亏欠。

还记得有一个故事,讲的就是这种毫无矫饰的感情。那是一个下着大雨的晚上,一个女孩坐在门廊下,看着被雨水冲刷得闪着光亮的小路。她的背后是一间用来当作客厅用的屋子,四面墙壁透着陈旧的昏黄,简陋的家具诉说着主人的贫困,只有那桌尚未冷透的饭菜给这间破旧冰冷的屋子增加了一点温情。女孩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门前的那条小路,眉眼间闪着浓浓的焦急和担心。但她不能吐露这种焦急,哪怕是轻轻的喃喃自语,因为她一出生就被剥夺了这项权利。

雨越下越大,女孩终于坐不住了,她站起来,将手里鲜红的证书放到了门口的矮凳上,飞快地跑向邻居家。她用凌乱的手语表明来意。邻居在她重复了几次的动作中,终于明白她的意思。淡淡地说:“你妈妈早上出去了,听说是要进城。”女孩听后缓缓地松了一口气,她想,母亲一定是被什么事情耽搁了。她走回不远的家,重新坐在门槛上,看着外面被风斜斜吹起的雨水,陷入了回忆之中。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留下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因为她是个先天的哑巴,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受了多少挫折、多少欺负。可是她从来都不会感到无助,感到自卑,只因为她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她的母亲早出晚归的工作,却从来不会忘记在下班时给她带回一块甜嘴巴的年糕。她的母亲不知为她吃了多少苦,才换来今天的大学毕业证书。

她在不断闪现的回忆中,昏昏然地睡着了。当她一醒来就焦急地逡巡了一圈屋子,可是母亲还是没有回来,这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害怕,她再也顾不上漫天的倾盆大雨,想都不想地冲出屋去。她顶着狂风,沿着那条母亲来去过无数次的小路,向前走着。走了很远,她终于发现了妈妈的身影。她的母亲正脸色苍白的躺在路边。她觉得那一瞬间,世界坍塌了。她扑过去,使劲地摇着怀中的母亲,却只能在喉咙里发出气息滚动的声音。而此时,这位母亲的一只手里攥着一袋年糕,另一只手里死死地攥着一张纸。女孩用力地把那张纸抠出来,却在一瞬间被惊呆了,那是一张卖血单。那一刹那,她终于知道是什么让她惨淡的童年充满了甜甜的年糕,又是什么换来了自己顺利的学业。也在那一刻,她懂得了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一种无悔的付出,是一种愿意将骨血都奉献出来,给你食之的强烈情感。不只母爱,父爱的本质也是如此。这种天下最无私,最至纯的爱难道不值得我们真心的回报吗?

在古人的世界里,他们用教条困住了这种最为纯然天成的情感,将亲子之情,用礼教的条条框框切割殆尽。于是那时的爱充满了物化的色彩,使得父母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忘却了第一次将他们抱在怀里时,所感受到的生命的悸动;于是他们的爱变成了最为牢固的枷锁,狠狠地缠在了子女的身上。然而当这种“绝对权力”的枷锁从父母子女的关系中被剔除,当还原了这种爱得以生长的纯净空间,我们又有多少父母子女是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呢?又有几对亲人是在爱中度过了珍贵且短暂的相伴时间呢?还是我们的爱在另一极端中,走向了变质。正像柏杨所说的那样:

人的爱是下倾的,故父母爱子女一定超过子女爱父母。老头老太思一思想一想,他们对父母的爱多乎,对子女的爱多乎?如果自己爱子女超过父母,那就不必指望自己的子女例外。

我们在这种下倾的爱中,是否已经走到了路的死角,故而出现了嫌母丑的儿子、嫌父穷的女儿。我们在这种下倾的爱中是否可以找回原来的本真,那是既不被道德条框束缚,也不被利益熏染,最纯净的那份“爱”,那种只知道付出,不图回报的情感。这种情感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感恩。

◎男女情感

结婚的基础是爱情,爱情一旦乌有,基础已溃,而偏不能离婚,用法律和古老的道德来维持婚姻的虚架子,真是危险万状。丈夫也好,妻子也好,本来亲亲秘密,如漆投胶,一旦成了摆不脱、甩不掉、打不烂的吸血蚂蟥,不仅是不必要的,而是后果堪虞的也。吾友王尔德先生曰:“男女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事实上有些人一直到离婚,对配偶都不了解,所以我们认为是这样的:男女由爱情上升而结合,因爱情消失而分开。

——《柏杨妙语》

2008年的贺岁档可谓是精彩纷呈,各路好手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呕心沥血之作。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像以往的冯氏幽默一样,随着这部影片的推出产生了一系列的流行语,其中不乏几段精彩的台词。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除了冯远征的超级大变身,就属舒淇的那一段一见钟情论。上云:

梁笑笑(舒淇):你知道什么叫一见钟情吗?

秦 奋(葛优):我一见你就挺钟情的。

梁笑笑(舒淇):咱们俩三见也种不了情。一见钟情不是你一眼看上了我或者是我一眼看上了你,不是看,是味道,彼此被对方的气味吸引了,迷住了,气味相投你懂吗?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见钟情是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的事情。是在一刹那间,在彼此的眼神间传动的神采。是在一瞬间,微微荡漾的心神。是在不知不觉间滋长的想念,堆积出的关于心动的回忆。是彼此相互作用的生理化学反应。当它发生时,人们就会丧失最起码的判断标准,甚至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故,当舒淇扮演的梁笑笑见到方中信扮演的成功人士时,所有曾经被教导的道德规范,所有作为人的骄傲,统统的被扔到一边。她将自己像祭品一样的献祭出去。她相信她所做的一切就是爱,所以无怨无悔。她也相信她所爱的人,在相遇的那一刹也爱上了她,所以他们一样的痛苦着,一样的无悔着。在她内心深处,她甚至相信他们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故而在眼神交汇的一瞬间,嗅到了彼此的味道,陷入了疯狂的热恋。

然而真相如何呢?她只不过是他身边的一只百灵鸟,被困在华丽的粉色牢笼中,演唱悲伤的曲调。他告诉她,再等三年。可是年复一年他继续着自己的婚姻,只留她一人品尝苦到穿肠的毒药。于是,她隐隐地意识到,爱的只有她一个。她的爱情只是他调剂生活的酒或书报。于是,她想走出这困顿她脚步的爱。于是,她宁愿结束如花般的生命,也要逃离那份让她痛苦的情。于是,在死亡的边缘,在冰冷的海水里,她明白了那不是爱。

她说,爱,产生自一种味道,产生自彼此短暂的交汇间那种刻骨铭心的悸动。她的爱来自一见钟情,从诞生的那刻起,就蒙上了梦的色彩。当这份爱萌动之初,那强烈的吸引力或许将二人吸附进了漩涡。但是,总有人会先行醒过来,当从梦中惊醒,他会发现自己被困在了死局之中。方中信演的那个人,显然没有这种冲破道德樊笼的勇气。所以,他将责任推给了梁笑笑,让她来选择这份爱的归处。她抗争了,用尽所有的力气,但她太善良,善良到宁愿自己在阴沟里独自舔舐伤口,也不去伤害另一个蒙在鼓中的傻女人。又或者她太聪明了,深知当这份爱公诸于世时,那美丽巧妙的魔帐就会消失,还原它本真的虚伪和丑陋。

可是,事实摆在眼前,哪怕她闭上眼睛用尽方法让自己沉浸在梦中,她仍然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是注定的伤心,命定的结局。在她玲珑的内心深处,怎会不懂爱与吸引的差别,怎会不知,爱上的只有她自己一人。怎会不懂,她爱上的那个人是个狡猾的已婚男人,一面竭力迎合她的幻想,一面维持着固有的生活步调。这样的爱太辛苦了,她不想继续独自品尝这杯苦涩的酒。她想逃开。她想走出阴霾,投奔心中的爱的归处。她想重新爱上一个人,一个可以一心一意去爱她的人,就像卓文君在作乐府诗《白头吟》时所吐露的那样:

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就是梁笑笑所渴望的爱情,是天下女人对异性全部的要求和期望。女人心中的爱情是王子和公主的相偎,是战士与刀枪的相属,是菩提与橡树的至死不渝。女人眼中的爱情是捧在手心的花朵,即便冬天来临,那美丽的花冠暗黄、凋谢,她仍愿意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等待明年春天的来临。当爱情降临时,女人内心关于爱情的全部幻想都不再有意义,不论是一见钟情的浪漫,还是长跑爱情的温馨,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她只是渴望站在你身侧,看着你大步向前的身影;只是渴望两手相握的温度,灵魂相依的颤抖。爱情的全部在那一刻只剩下依偎,只剩下相随。就像舒婷笔下那棵痴情的木棉,在春风吹拂不到的角落,默默地向高耸入云的橡树诉说衷肠。它说: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致橡树》

柏杨说:

天下只有一件事,虽经过沧海桑田,天翻地覆,千讨论万讨论,讨论到世界末日也讨论不完的,那就是男女之间的爱情。

所以我们知道,这世界纵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关于爱情的话题也会是永恒的,就像人们关于“我是谁”的问题一样。从人类产生文明,尤其是产生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开始,我们对这一主题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我们惊讶于两个个体可以那么相近,几乎融为了一体。我们感到奇怪,为什么男人和女人会有那样的吸引力。在对生命的不断的探索中,爱情成了与之相伴的主题。在流传最广的《圣经》中讲述了夏娃和亚当。它说,女人来自男人的一根肋骨。所以,后世的男人从诞生开始,就缺乏了使自己完整的东西。因此,男人和女人从呼吸这世界的第一口空气开始,就在寻找,寻找遗失的肋骨,寻找生命的所属。于是,我们会相爱,相依,合为一体。于是,当我们相爱时,会情不自禁地慨叹,天啊,我们的生命仿佛已经融在了一起。

在人类关于爱情的记录中,有希腊神话中,生生相偎的菲勒蒙和包喀斯;也有生死相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有至死不渝的梁山伯与茱丽叶。我们关于爱情的记录和讲述多不胜数,其中大多数是用来歌颂它的。然而,在人类的生活中,我们又岂乏背叛,在文学史上那些璀璨,却少被我们留意的角落,既有阿娇在孤寂冷清的长门宫中吟唱的《长门赋》,也有《凤求凰》余音散去后的《白头吟》。这些言辞凄切的诗歌,哪一个不是对绝情之人的控诉,哪一个不是饱含了对爱情消逝的感伤。在水乳交融的深情后,在生死相随的爱恋后,爱情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凄美婉转的控诉,是关于色退颜衰的神伤。

在韩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男主人公玄振轩,对胖胖的三顺说:

男女第一次渴望着对方的时候,性荷尔蒙分泌出睾酮和雌激素,这种渴望持续下去,到了陷入爱情阶段,就会分泌多巴胺和血清胺,血清胺是爱情中最重要的物质,能让人一时处于近疯狂的状态,到了下一个阶段,男女会持续双方的关系并希望得到更密切的结合,就会发展到结婚,这时就会分泌催产素和加压素,血清胺会让你无法意识到对方的缺点,会挡住你的视线,而这些激素的有效期是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