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跟邓小平学领导方法
7982400000021

第21章 选人用人,强调四化的标准

伟大的事业总是同大批杰出的人才相联系。人才是事业之本。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时期,邓小平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认为:“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9页)为此,邓小平对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标准和条件,曾作过多次讲话或谈话,系统地概括起来,他主张选用“五有”干部,即有党性,听党的话;有朝气,年富力强;有知识,熟悉业务;有胆量,敢字当头;有能力,能办事情。这五条概括起来就是邓小平选拔人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

坚持党性原则,按党的要求去做,这是选拔干部的标准之一。

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就非常重视干部和党性锻炼和政治素质的提高。他深知干部是军队建设的核心力量。他非常重视干部的政治素质,对干部的军政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强调参谋人员要抓紧军政学习,干部要有较高的党性,听党的话,坚决执行党的命令和指示。

为此,邓小平经常教育司令部人员,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他不止一次地谈起,抗日战争时,有的同志只有“打日本”的思想,没有民主革命的思想准备。结果是抗战一胜利就离开部队,“三亩地,一头牛,娶个老婆,热炕头”,回家抱娃娃去了。他说: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是好事,是大事。但是,不打败美帝国主义支持的蒋介石,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就不能胜利,人民就永远不能翻身。共产党人还有更高的目标。共产党人是要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提高党性和政治觉悟的前提下,他明确要求:机关为部队服务,要反对官僚主义,要实事求是,遵守纪律,艰苦朴素,为人表率。

这些思想和他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成了战争时期的无声命令。对曾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和平年代,邓小平更加重视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要求他们讲党性、把是不是赞成党的政治路线作为选拔干部的前提条件。

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在接见海军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的讲话中说:“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3页)“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1页)很显然,他要求选拔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很强的党性,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能积极赞成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政治上不坚定的人选进领导班子,是很危险的。所以,邓小平要求:“选拔人,第一个是政治条件。”(《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1页)

在配备领导班子时和选拔干部时邓小平非常重视年轻干部的任用。要有朝气,年富力强是邓小平用人选人的重要条件。所谓有朝气,年富力强,就是要选拔那些年轻,身体好,精力充沛的干部进领导班子,解决领导干部年龄偏大的问题,实现领导班子的年轻化。

1982年7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干部年轻化,军队提了多年,要求选拔比较优秀的、年轻的,台阶可以上快一点。”(《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0页)他强调“干部年轻化,要当作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目标,军队、地方一样,党政军一样。选拔一些政治上好又比较年轻的干部,把他们一步步地提升上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0~411页)同年7月30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又说:“我们多年来对中青年干部的提拔就是少,就是没有注意这方面的工作嘛……中青年干部有的是,问题是过去我们老同志眼睛长期不是向着他们,不从他们中间去选拔接班人”,他要求“将来新的中央委员会里边多吸收一些青年干部参加”(《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3~414页)。

1984 年,邓小平又在中央顾问委员会上说:让年轻一些的同志多做工作,他们精力充沛。“我们刚进城的时候是年轻的,我是45岁,好多同志比我还年轻一些。1927年底我第一次当中央秘书长时23岁,也是大官啦,啥也不懂,也可以呀!总之,选拔年轻干部是我们顾问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责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2~93页)

1992年1月,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时再次强调:“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现在还要继续选人,选更年轻的同志,帮助培养。不要迷信。我二十几岁就做大官了,不比你们现在懂得多,不是也照样干?要选人,人选好了,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成长起来,我们就放心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1页)在邓小平的身体力行下,我国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方面,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的干部队伍的梯形年龄结构的局面。

在选拔人才时,邓小平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要有知识,熟悉专业。

熟悉本行,懂业务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保证。所谓有知识,熟悉专业,就是要选一些有专门技能的人进入领导班子,用熟悉该工作的人去指挥和领导该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培养、提拔、使用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他指出:“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又红又专要有正确的理解”(《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262、91 页)。为此,他注意选拔那些文化程度比较高、懂经济、科技等业务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解决领导班子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在选人用人上,邓小平还敢于选用那些有胆量,敢字当头的人。

邓小平在1975年抓全面整顿时,首先要求“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他说:“要找一些不怕打倒的人进领导班子……没有这一条,扭转不过来。领导班子就是作战指挥部。搞生产也好,搞科研也好,反派性也好,都是作战。指挥部不强,作战就没有力量……要使领导班子一不软,二不懒,三不散,说了话大家都能听,都能指挥得动,都能领导起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9页)他特别指出:“解决领导班子的问题,主要是配备好一、二把手,一、二把手敢字当头,就可以把队伍带起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26页)

除了胆识之外,邓小平对于有能力、能办事情的干部是求才欲渴的。

在邓小平的心目中,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就是有能力。对于陈修和这样的人才,邓小平的求贤心情略见一斑了。

邓小平特别重视选那些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能吃苦耐劳,有实际经验,有政绩的人进领导班子,解决领导班子的威信和战斗力问题。为此,他指出:“领导班子问题一定要抓紧解决,要找一些能够办事、敢于办事的同志来负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页)“现在选干部,特别是选高级干部,要选艰苦奋斗或者比较艰苦奋斗的。”“挑选领导干部,不管老中青,都要看他是不是肯干,是不是能带头吃大苦耐大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页)邓小平还说:“要选一些比较有实际经验的稍微年轻一点的干部进领导班子,50岁的、40岁的,能有更年轻一点的就更好。这样的人总是会有的,本厂可以找,本厂有困难,外厂也可以找,本地区也可以找,哪里会找不到人!要选有能力的人”(《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页)。

邓小平选人用人的这五个标准后来概括成有名的“四化”标准。1982 年 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明确指出,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他又指出,要按照干部的“四化”方针培养和选拔干部。邓小平反复强调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他长期革命斗争经验所形成的人才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方针。实践证明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是正确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集体,是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事业的推进,需要大批年富力强、有能力、讲党性的领导干部,才能完全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好干部“四化”方针,不断加快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这样才能早日实现邓小平所期望的: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政治家、经济管理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