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人,他应能约束自己的情感,掌握自己的心境,控制自己的言行,无论遇到什么刺激,都能保持沉着、冷静,而不产生冲动的行为,不说自己不该说的话,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如果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一遇刺激,就易兴奋、冲动,感情用事,处理问题冒失、轻率,不顾后果,往往把事情弄得更糟,使事态朝着有害的方向发展,这样就不可能完成领导任务。
邓小平是一位冷静稳重、遇事不慌不乱的杰出领导者。他处理事情非常冷静、沉着,表现出稳重的领导作风。
邓小平在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期间,一天,有个绰号叫“朱胖子”的区干部前来报告说,昨天夜里,国民党自卫队队长朱培初悄悄溜回镇里,与区苏维埃主席朱秀岐一起喝酒。他们一边喝酒还一边说:“国民党回来我们就有大官做了。”
听了“朱胖子”的汇报,大家一时都很气愤。但邓小平却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他镇定地问:“老朱,你的报告属实吗?”
“朱胖子”说:“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如有谎报,雷打火烧!”
“朱胖子”这一番信誓旦旦的表白,使大家再也沉不住气了,一致要求立即把朱秀岐抓起来。邓小平却没有急于表态,他想,朱秀岐平时思想坚定,工作踏实,而“朱胖子”为人狡诈,工作马虎,这件事绝不像“朱胖子”说得那么简单。于是,邓小平决定先派人调查了解一下。
就在这时,区保卫局的干部前来报告说:“朱秀岐带枪跑了,保卫局派人把他抓回来了。”这一下,大家的情绪又起来了,纷纷说道:“不必再调查了,把朱秀岐杀了。”
邓小平仍很冷静地说:“大家别急,还是调查清楚后再处理吧。”
第二天,邓小平亲自到朱秀岐的家乡芙蓉寨调查。群众反映,朱秀岐与朱培初之间有私仇,根本不可能在一起喝酒。邓小平了解这些情况后,立即召开会议,并把朱秀岐带到会上盘问。
“朱秀岐,你为何叛变通敌?”邓小平严肃地问。
“没有此事,这实在是冤枉。”朱秀岐急忙申辩道。
“那你为什么逃跑呢!”
“我不是逃跑,是朱胖子说朱培初溜回来了,去了鸭公村。我一听,马上就带了驳壳枪想把朱培初抓回来。可是,追至鸭公村,连朱培初的影子也没见着。这时,保卫局的人追来,不问青红皂白便把我的枪下了,把我关到了保卫局。”
邓小平听到这里,心里更有底了,他马上派人去把“朱胖子”找来。谁知“朱胖子”和朱培初一起逃跑了。经过了解,大家发现原来“朱胖子”是隐藏在苏维埃的国民党特务,他和朱培初想出这个诡计,企图借共产党的刀,把朱秀岐除掉。但他们没想到邓小平沉着冷静,明察秋毫,使他们的诡计没有得逞。后来,朱培初和“朱胖子”都被抓了回来,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这件事,不仅使大家深受教训,更使朱秀岐激动不已,他逢人便说:“如果不是邓书记,我早就含冤九泉了。”
邓小平在多次战役战斗极其险恶的情况下,始终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辍,即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也能按下“心头火”,沉着冷静地思考问题。他丝毫不为敌人的“挑战书”、“激将法”所动,不为一时的困难而动摇自己的决心,不为暂时的敌强我弱、冲击失利而灰心丧气,不为下级部队久攻不下、伤亡较大而埋怨动怒,也不为一役之胜而冲昏头脑,始终坚持稳定的情绪。尤其是在对我不利的情况下,他坚持“忍辱避战”,不打不利条件下的决战,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在战争实践的许多险要和危难关头,他以高度的克制力和冷静的分析,寻找战胜方略,使其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1940 年秋冬之际,一二九师经过短期休整后,又奉八路军总部命令,执行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任务,具体是拔除辽县至榆庄公路沿线敌军据点,相机收复和顺、辽县两城,并准备在辽、榆、武地区歼灭可能由和顺、辽县或白晋线方面增援的敌军。
辽榆公路是日军深入根据地平定至榆庄公路的前锋路段,日军企图将此路再向南伸延,经武乡与白晋铁路连接,以达到既分割太行区,又能利用铁路、公路对晋东南八路军进行扫荡之目的。因此,日军沿线据点建筑了坚固工事和碉堡群,兵力配备也比正太路沿线强得多。
为此,刘伯承、邓小平对辽榆线作出了战略部署:以陈赓386旅、薄一波决死一纵各两个团为左集团,攻取榆庄、沿华、王景三个据点。另抽出太岳第十七团、五十七团组成沁北支队,在沁县南北地区进行破路袭敌,配合主力作战;又以陈锡联三八五旅指挥三十二团为右集团,主力攻取营头、铺上、小岭底等据点,一部扼守辽县以西的狼牙山,阻击辽县可能西援的敌人,以范子侠新编第十旅分布于和、辽线上破路袭敌,牵制并阻击和顺等地敌人,配合主力作战。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榆、辽线攻坚战,于9月23日夜同时展开,次日早晨,辽县日军果然西出应援,随即被设伏于此的狼牙山八路军击退,榆、辽沿线日军完全陷于孤立。
激烈的战斗延续了一整天。24 日,沿华、王景、小岭底、铺上四处日军据点相继被八路军攻克,而榆庄日军则依赖坚固工事和碉堡群在飞机掩护下顽抗,我军一度不能得手。于是,刘伯承、邓小平指示我军采取坑道作业,发动第四次强攻,经过激烈的白刃战斗,终于将榆庄之敌全部歼灭,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
此时,辽县以西除营头因地势险要仍为日军把守外,辽榆沿线已全部被八路军攻取。
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情况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对策。经与八路军总部联系后,决定停止进攻辽县,将主力陈赓旅转移到红崖头、关地(土)地区,准备歼灭由武乡东援营头之敌,对和顺南援之敌,则以一部兵力进行牵制。29 日,八路军攻下营头,全歼守敌。30 日 9 时,八路军伏击部队尚未完全进入阵地,由武乡东援的日军600余人,即通过八中路军预伏地带急速东进,其先头部队在榆树节以东与385旅遭遇,展开激战。进入预伏阵地的386旅,决死一纵从敌人后尾侧翼同时展开攻击,将敌人四面包围。
日军在8架飞机掩护下顽强抵抗,整整一个上午,轰炸声、炮声隆隆不息。中午,刘伯承、邓小平亲率师部奔赴前线。到达西申坡后,邓小平指出:“一切为着前线的胜利!今晚机要科、一科任务特别重,不能睡觉。”
当晚10时许,彭德怀副总司令来电,要求不惜一切牺牲坚决解决关地(土)、东庄、中村之敌。次日,血战开始。八路军冒着大雨发动了10次猛攻,并数度与日军肉搏。而日军则在飞机的支援下,负隅顽抗,虽被歼过半,仍退据两三个山头固守待援。八路军由于屡次攻坚,伤亡也较大。在距关地(土)不远的刘邓指挥所里,刘伯承、邓小平守在电话机旁,密切关注前线战况,气氛紧张和静穆。
这是一场惨烈的血仗,尽管我军损失较大,但确实打得日寇丧魂落魄,据被日军抓去的民伕回来说,日军在死尸堆里抱头痛哭。一二九师在刘邓指挥下与日军的攻坚战十分惨烈,作为战争的指挥官,刘邓没有沉着冷静的心态,没有稳定心理素质是难以经受战争的严峻考验。正是他们能够忍受常人之所不能忍,才终于取得了胜利。日本学者阿布秀山在其《中国战争研究》中写道:129师的统帅“以其四川人特有的聪明才智,指挥其所率八路军第129师,对侵华日军给予了重创……无疑,129 师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军队。”(转引自邓自力主编:《中国出了个邓小平》,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指挥作战中,情感的力量,行动的抉择,只有在自制力的调节下,才能使自己稳步地到达胜利的彼岸。邓小平的军事生涯,使他的自制力得到极高的发挥和展现,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气质、冷静的领导作用。邓小平无论办什么事情,处理什么问题,都不心血来潮,不感情用事。他历来认为,感情不能代替政策,冲动不能取代原则,感情用事无济于事,冲动巨大成就莽撞只能瞎闯,有理不在声高,有情不在冲动。因此,他善于自我约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出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稳健持重、绵里藏针的气质和风度。
所以,在邓小平身上,人们很少看到他有“挽袖子、拍桌子、扔缸子、甩帽子”,“大发雷霆”、“火冒三丈”、“怒发冲冠”之类的激情爆发。在他三次被打倒、身处逆境的日子里,对来自红卫兵,造反派粗暴无理的训斥,他不屑一顾;对来自“四人帮”的政治谩骂,他置若罔闻,不以为然;对来自不怀好意人的旁敲侧击、讽刺挖苦,他置之不理,一笑了之。
邓小平善于“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与他经历广、见识多、阅历深、身经百战的丰富实践分不开的。他遇险不惊、镇定自若、泰然处之的气质特点,是得益于战争环境的锻炼。
邓小平戎马一生,从起兵百色到万里长征,从领兵太行到淮海决战,从挺进西南到进军西藏,走遍了半个中国。以后又在中央工作,几起几落,最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表现出一位稳重的成熟的领导者素质。所以他总能明察秋毫,把握大局,指挥若定,领导有方。
邓小平沉稳、冷静的气质还表现在对一些重大国际外交问题的慎重处理上。在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黑云压城的情势下,社会上有些人一时惊慌失措,但邓小平泰然自若。他告诫人们少安毋躁,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少管别人的事,干好我们自己的事。
鉴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一些人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产生怀疑,对前途感到忧虑。邓小平针对这种思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383页)东欧事件发生后,他泰然处之地对美国人说:不要高兴得太早,问题还复杂得很。
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落马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制裁,如何同这些国家处理外交关系,国内有些人拿不定主意,外国人也抱着观望的态度。为此,邓小平指出:“我们并不着急,也不悲观,泰然处之。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这一方针,一天都没有动摇过。中国度量是够大的,这点小风波吹不倒我们。”(《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9页)
一个成熟的领导,必须冷静沉着,遇事不乱,临乱不慌,具有极强的自控能力。无数实践证明,领导者冷静、稳重、能否自控,直接决定领导工作的成败及在公众中的形象。因此,领导者必须时刻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一个真正能驾驭自己情绪的领导者应该向邓小平学习,做到:盛怒之时不决策,狂喜之下不许诺;郁闷之际避仇敌,得意之时避密友;喜怒至极宜慎言,烦躁至极应慎行;众怒面前我制怒,众喜面前我抑喜。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不因情绪的失控而破坏自己的形象,也避免由于情绪不稳而给组织、工作带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