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普京八年
7981500000039

第39章 对经济发展前景的理论推演

关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前景,不仅是俄罗斯高层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也是俄罗斯经济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近年来,俄罗斯的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当前经济增长因素和增长方式以及制度、政策和生产要素的变化趋势,对未来一个时期俄罗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理论推演,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阿巴尔金:2015年最佳方案

在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阿巴尔金院士主编并于1999年出版的《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一书中,对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勾画,并提出了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按照该书的论述,俄罗斯2015年前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9~2000年),充分利用俄罗斯现有的生产能力,扩大居民消费和能源出口,依靠资源密集型产业和生活保障部门的发展,恢复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2001~2008年),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机器制造业现代化,对国民经济进行技术改造,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过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在经济改革政策和国家经济管理方面,促使国家经济以国内生产发展为基础,向稳定经济增长体制过渡。

第三阶段(2009~2015年),通过经济改革战略的实施和政策调整,使俄罗斯各类产品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发展现代信息产业,经济体制向社会市场经济进一步过渡。

从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可以看出,在第一和第二阶段需要限制俄罗斯经济的开放程度,到第三阶段需要放松这种限制。通过实施上述三阶段的发展战略,到2015年,俄罗斯经济将进入正常、稳定的增长时期。具体宏观经济预测指标。

二、伊万特尔:惯性发展还是创新型跨越

针对2005~2025年俄罗斯经济的长期发展,以俄罗斯科学院国民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伊万特尔院士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惯性发展和创新型跨越的长期发展方案。

(一)惯性发展模式

惯性发展就是在依靠现有的生产水平、保持现有的经济发展结构、不改变经济政策情况下的经济发展。这一预测排除了政府经济政策因素,因此,经济增长速度不高。

在惯性发展情况下,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放慢,家庭消费增长速度随之放缓。在国家外汇收入减少的条件下,由于外汇收入将用于偿还债务,国家投资将持续减少,政府支出增长速度将明显放慢。由于投资需求不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也难以快速提高。从总体上看,在惯性发展情况下,国家投资不足,难以根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工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更新进程不会快速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的使用效率仍将落后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条件恶化,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降低。

(二)投资创新型发展模式

创新型发展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由于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最终归结为技术和产品创新,而且大部分科技潜力正是集中在高科技部门,所以狭义上的创新型发展是指动用高科技部门和研发部门所特有的发展潜力,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广义上的创新发展是指将发展和巩固技术与产品创新的资源基础,与制度创新和经济组织方式创新有效结合起来,使技术和产品创新符合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创造社会经济条件,拉动生产技术和结构的变化。在创新型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惯性发展模式。

对于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而言,在创新型产品成功取代原材料出口之前,必须加速发展面向国内需求的各个环节,加大家庭消费和积累,提高政府支出的比重。但是,如果不相应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单纯依靠增加收入进行价格调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现有生产力逐渐达到满负荷状态,需要进一步增强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新的生产力,下大力气对固定资产和生产设备进行更新。

同时,为了实施创新型发展方案,需要政府出台积极的经济政策,加速创新型经济部门的发展,为此,需要建立有效的产品销售市场,将潜在消费需求转变成为有效需求;通过将相对过剩的生产潜力纳入国际经济体系,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对产能相对过剩的经济部门进行重组;在某些经济领域建立更加有效的公司化结构;鼓励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体制;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加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国内市场的容量,提高消费品质量;通过价格政策,保护国内最终产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鼓励生产型企业进行创新。

在惯性发展和创新型发展模式下,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会越拉越大。在创新型发展模式下,无论是10年内GDP翻番,还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使人民生活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都是可以实现的,届时俄罗斯的GDP将达到43940亿美元。

三、别洛乌索夫:2020年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方案

别洛乌索夫领导的俄罗斯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预测中心于2005年发布了一项2020年前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预测报告。该报告认为,决定未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第一,俄罗斯经济能否通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力吸收资本投资以实现其比较优势,即能源优势、科技优势、过境运输优势和农业优势;第二,俄罗斯能否对制造业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能否充分利用广阔的国内市场优势;第三,俄罗斯能否形成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能否对社会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并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第四,能否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卢布区”,实现以俄罗斯为中心的欧亚经济一体化。

在上述四个因素中,前两个因素直接决定未来俄罗斯经济长期发展的质量,后两个因素又直接取决于前两个因素,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影响俄罗斯经济的长期发展进程。根据上述四个因素,俄罗斯经济发展将会出现四种可能性发展前景:

第一种是“超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前景。要使这种发展前景成为可能,必须广泛实施能够实现俄罗斯能源、科技、过境运输和农业潜力的项目;通过引进外资和进行技术转让实现加工制造业的现代化,保证提高加工制造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形成广泛的中产阶级阶层,提高对住房、教育和卫生医疗服务的需求;建立“卢布区”,在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范围内实现经济一体化。如果俄罗斯经济按照这种模式发展,到2017~2020年,俄罗斯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中的技术变化相同,将大规模使用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俄罗斯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新经济将成为拉动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在这一时期,年均GDP增长幅度将保持在6%左右,到2020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将接近3万美元,相当于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目前的水平。

第二种是“向全球化冲刺”的发展前景。要使这种前景成为可能,必须广泛实施能够实现俄罗斯经济比较优势的项目;加快开放国内市场,同时增加制成品的进口,缩减竞争力较弱的加工制造业产品的生产;继续保持居民之间较高的收入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形成广泛的中产阶级阶层,无法对社会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也难以建立以俄罗斯为核心的“卢布区”,但可以实施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大型项目为基础,加强独联体国家内的一体化进程。如果俄罗斯经济按照这种模式发展,到2017~2020年,年均GDP增长将在4%~4.5%,到2020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将达到2.5万美元,相当于当前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只要实现能源、交通运输和高科技领域的比较优势,俄罗斯在经济上就可以在发达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分化严重,俄罗斯可能会出现不利的人口和社会问题,无法保证社会稳定。

第三种是“经济孤立主义”发展前景。按照这一模式发展,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俄罗斯难以实现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俄罗斯的比较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同时实行合理的进口替代和吸引外资政策,限制国内市场的开放,强调立足于自身力量对加工制造业进行现代化改造;通过实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对社会领域进行现代化,拉平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于无法积极落实国际能源和交通运输项目,独联体范围内的“非一体化进程”有可能加强。如果俄罗斯经济按照这种模式发展,到2017~2020年,年均GDP增长将低于4%,到2020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将达到2.6万美元,与第二种模式下的经济发展程度类似。

第四种是“以能源为中心”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条件下,俄罗斯具有比较优势的投资项目不会落实,将继续奉行能源原材料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由于油气出口的增长速度放慢,国内制成品市场放开以及加工制造业的价格竞争力下降,这种模式将越来越失去发展的潜力;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难以完成;独联体范围内的“非一体化”趋势将越来越强,无法建立以俄罗斯为核心的“卢布区”。如俄罗斯经济照此模式发展,到2017~2020年,俄罗斯将处于世界发展的外围,将会是一个发展停滞的国家,充满不确定性和各种危机,年均GDP增幅将低于2%,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将勉强接近2万美元,比当前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低1/3.

四、阿甘别吉扬:2030年的俄罗斯——乐观方案

阿甘别吉扬院士在2004年出版的《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一书中对俄罗斯的长期经济发展前景提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测。在阿甘别吉扬看来,在未来20~30年内,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是保证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6%,大幅改善民众的社会福利指标,使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展国内市场和有效的国内需求,增加出口和投资,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中小企业,强化经济发展的社会激励,保证各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到2030年,按现价计算,俄罗斯GDP总量将达到5.5万亿~6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美国GDP规模的60%,是德国目前水平的3倍,超过法国、英国和意大利3~4倍,人均GDP将达到4万~4.5 万美元,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目前的水平。人均GDP从目前占世界第36位提高到第15~20位,在发达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从经济潜力、GDP总量、工业产值和投资额等指标看,俄罗斯将从目前世界排名第10位上升到第4~5位,超过巴西、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居于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排名世界第4位。

到2030年,俄罗斯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将从现代工业化阶段转向后工业化的信息社会阶段,并转向新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服务部门占GDP的比重将达到75%~80%,服务部门中居于第一位的将是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服务,其中教育服务不低于GDP的10%,科技服务约占5%。居民健康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善,国家预算中用于医疗服务的支出将占GDP的15%,与当前美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当。

与此同时,俄罗斯商品的生产结构也将发生根本变化。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将是信息技术产品生产部门,如电脑设备、信息处理终端设备等。工业部门中居于第一位的将是广义的电子产品部门,该部门的发展将远远超过燃料能源工业和机器制造业。在商品生产中,用于居民消费的商品所占的比重将大幅提高,无论从投资额还是从居民的物质财富看,住房所占的比重将至少提高1~2倍,汽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也将增加1倍以上。工业中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所占的比重将大幅增加,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生产将减少50%,单位产品的原料消耗将减少50%以上,制成品中的尖端科技产品所占的比重将大幅增加。国民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也将发生根本改变。机器和设备的平均使用年限从目前大约20年降至10年以内,固定资产投资将足以保证每年更新10%~15%的主要设备。

到2030年,俄罗斯经济将更加开放,届时俄罗斯将是WTO和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但是,对外贸易在俄罗斯GDP中所占的比重未必像目前一样高。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自身需求也将提高,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予以满足,就像目前美国一样。美国目前对外贸易在其GDP中的比重远远低于俄罗斯。俄罗斯对外贸易结构将发生质的改变,出口商品将以制成品为主,首先是高科技产品,而不是现在的原材料。而且,俄罗斯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科技和人文领域国际合作的程度将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大量外资将流入俄罗斯。

阿甘别吉扬认为,最深刻的变化将是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到2030年,俄罗斯人均月收入将达到1000美元,贫富差距大大缩小。届时最低工资将达到300美元,低于平均工资的2~3倍。就像最发达国家一样,中产阶级的比重将占全体居民的65%~70%。同时,人口平均寿命将由目前的65岁提高到75~78岁。